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与例句中的“桃花”喻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唐·韩偓护《新秋》)
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唐·张说《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
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唐·罗虬《比红儿诗》)
D.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7-13 09:51: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畸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由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也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
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也/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
B.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也/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
C.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也/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
D.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也/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項是()
A.“勃六岁解属文”中,“属”,有“连缀”之意,在这应是“写”的意思。
B.“坐勃故左迁交趾令”中“坐”有“因为……被贬”的意思。
C.“勃往省”中“省”是“看望父母、尊亲”的意思。
D.“起更衣”中“更衣”指更换衣服,也常用来指宴会时离席,用更换衣服做借口。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面力、勮的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 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一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牵连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王勃前往探望途中 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 见,并不心服口服。
【小题4】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
(2)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
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既练ƒ,卫将军褚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令。和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脏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尚,皇太后舅,故寝其奏。
时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若弗纠正,无以齐物。皆可下太常夺服”。诏从之。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其年,年六十四。
(节选自《晋书·顾和传》,有删改)
注小极:困倦、小病。 ‚叶:同“协”。 ƒ练:是练祭的简称,为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
B.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
C.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
D.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孩子未举行加冠礼时的发型,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就像头顶两只角。
B.“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因为从中原向南望,其地处在长江之外,所以称其为“江表”。
C.“夺服”指的是古代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与“夺情”的意义基本相近。
D.“卒”指死亡,古代对不同地位人的死说法不同,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和机智有方,委婉唤醒王导。他为了弄醒说着话就打瞌睡的王导,故意对着别人一边称颂他的功绩,一边担心他的身体,惊醒了王导,获得了好评。
B.顾和尊章重典,以礼规范事物。他为人处事恪守相关的礼仪规范和典章制度,小到皇冠上装饰品的使用,大到皇亲国戚犯罪后是否应该得到宽恕。
C.顾和持守情理,尽孝不惜抗命。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坚决不同意在守孝期内应荐复职;即便皇帝下诏书,他仍连续上表坚辞。
D.顾和多次进谏,不愿迎合权贵。他认为江夏公守丧的时间过长,不合礼法的规制,于是就毅然上奏,给皇帝摆事实,讲道理,规劝皇帝予以纠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高祖胜,于燕。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朱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及周文讨悦,宁与李弼来归。孝武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从周文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及梁仚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年,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芒山。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十六年,拜大将军。羌帅傍乞铁匆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周孝闵帝践祚,授柱国大将军。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会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薨于同州。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昭。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绩。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绩嗣。时以此多之。及宁薨,绩袭爵。

(节选自《北史·豆卢宁传》) 

(注)周文:北周文皇帝字文泰,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莫基者,字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矩为帝,是为西魏。其子建北周,追尊其为文帝。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朱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B.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朱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C.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朱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D.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朱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豆卢宁出身名门贵族,年少有志气。父亲生前德高望重被当时的人们所称颂,死后凭借自己的功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B.豆卢宁勇担重任,深受赏识重用。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后因恭迎孝武帝西迁,被连续加封,后又因征战平叛之功多次被加官进爵。
C.豆卢宁功勋卓著,朝廷褒奖优厚。朝廷封他做大司寇,进爵楚国公,邑万户,但他实际拥有一万一千户食邑,并收取其租税。
D.豆卢宁忠于国事,鞠躬尽瘁。他担任岐州刺史时,恰巧大军东征,仍抱病登车随大军出征,并在同州去世。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
(2)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3)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绩嗣。时以此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