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汨罗遇风
柳宗元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注]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贬为永州司马(今湖南零陵)十年,十年后,朝廷诏其回京听用。此诗大概作于此时。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南来”一词,点明白己的处境,写诗人仰慕屈原而前来汨罗江悼念屈原。
B.“不作楚臣悲”,采用对比的手法,意指自己不会再像屈原那样为报国无门而悲伤白怜。
C.“重入修门自有期”表明诗人已受到皇上的赏识,准备励精图治,再干一番事业。
D.“为报春风汨罗道”将“春风”作点缀,与诗人那乐观的心境相互映衬。
E. 本诗没有刻意渲染,平实的语句,普通的叙述,却于平实质朴中寄托深情。
【小题2】“莫将波浪枉明时”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1-05 09:05: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小题1】(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剌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小题2】(小题2)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州万石亭记

柳宗元

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御史中丞清河男崔公,来莅永州。闲日,登城北墉,临于荒野藂翳之隙,见怪石特出,度其下必有殊胜。步自西门,以求其墟。伐竹披奥,欹侧以入。绵谷跨溪,皆大石林立,涣若奔云,错若置棋,怒者虎斗,企者鸟厉。抉其穴则鼻口相呀,搜其根则蹄股交峙,环行卒愕,疑若搏噬。于是刳辟朽壤,翦焚榛,决浍沟,导伏流,散为疏林,洄为清池。寥廓泓渟,若造物者始判清浊,效奇于兹地,非人力也。乃立游亭,以宅厥中。直亭之西,石若掖分,可以眺望。其上青壁斗绝,沉于渊源,莫究其极。自下而望,则合乎攒峦,与山无穷。

明日,州邑耋老,杂然而至,曰:“吾侪生是州、艺是野,眉厖齿鲵。未尝知此。岂天坠地出,设兹神物,以彰我公之德欤?”既贺而请名。公曰:“是石之数,不可知也。以其多,而命之曰万石亭。”耋老又言曰:“懿夫公之名亭也,岂专状物而已哉!公尝六为二千石,既盈其数。然而有道之士,咸恨公之嘉绩未洽于人。敢颂休声,祝于明神。汉之三公,秩号万石,我公之德,宜受兹锡。汉有礼臣,惟万石君。我公之化,始于闺门。道合于古,佑之自天。野夫献辞,公寿万年。”

注①崔公:崔能,坐为南蛮所攻,陷群邑,为永州刺史。②藂翳:草木繁盛的样子。③企:站立。④厥:其。⑤眉厖齿鲵:眉毛花白,齿落更生细齿。形容老寿。

【小题1】第一段主要写了万石亭建造的______ 和_______。
【小题2】在建万石亭之前,崔中丞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用原文回答)
【小题3】作者写第二段对话的目的是_________。
【小题4】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州城北石林是中丞崔能偶然发现的。
B.万石亭的美景连当地百姓都赞叹不已。
C.众都认为万石亭是来自上天的恩赐。
D.崔中丞时被贬此地,人们为他鸣不平。
【小题5】从语言特色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

同类题4

阅读古文,回答各题。

蝜蝂传

柳宗元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小题1】本学期我们还学过一篇柳宗元写的文章,题目是《 》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蝜蝂,善负小虫也。    今世之嗜取
B.愈重 其甚涩
C.人或怜观前死亡不知戒
D.困剧不已 其形魁然大者也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A.“卬其首负之”中的“卬”是通假字,通“昂”。
B.蝜蝂小虫的背很光滑,因此堆上东西不易散落。
C.文章第一段主要赞扬了蝜蝂小虫不怕困难,执著攀登的精神。
D.有些官员被罢了官,有的官员被贬,最后得了重病,一蹶不振。
E.“以厚其室”的“厚”、“日思高其位”的“高”,“大其禄”的“大”都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小题4】理解全文,回答问题:
《蝜蝂传》第一部分抓住蝜蝂 (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个特性;第二部分讽刺了腐败官僚的  (用原文回答)的特点。两部分相互对应,意理一贯,内在逻辑十分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