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上张仆射①书
[唐]韩愈
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②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
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是故为下者不获罪于上,为上者不得怨于下矣。盂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 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 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愈蒙幸于执事,其所从旧矣。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加待之,使足以为名,寅③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率以为常,亦不废事。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是也,必皆曰:执事之好士也如此,执事之待士以礼如此,执事之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容如此,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执事之厚于故旧如此。又将曰:韩愈之识其所依归也如此,韩愈之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如此,韩愈之贤能使其主待之以礼如此,则死于执事之门无悔也。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哀其穷收之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愈恐惧再拜。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
【注释】①张仆射:张建封,字本立,兖州人。贞元酔为徐州刺史,徐、泗、、凌三州节度使;十二年加检校右仆射,其任命韩愈为徐州节度使推官。②牒:任命的文书。③寅:十二时辰之一,凌晨3点到5点。辰:早上7点到9点。申:下午3点到5点。酉:下午5点到7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有疾病事故   事故:变古女
B.抑而行之 抑:压制,强迫
C.若宽假厚之     宽假:宽容、
D.执事之厚于故旧如此 厚:(感情)深厚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    ②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B.①则安得而不言 ②则耻师焉
C.①凡执事之择于愈者 ②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D.①若使随行而入 ②渔父见而问之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封书信是韩愈任徐州节度使推官时,因不堪忍受“晨入夜归”的规章制度,上书给张仆射商谈上班时间问题的,体现了他不平则鸣的耿直个性。
B.韩愈认为要根据一个人的能力和才干,不拘一格地任用人,而不是用苛刻的作息制度来约束下属,并以孔孟之道来批评重用“闻命而奔走”者的错误。
C.韩愈釆用“欲擒故纵”的策略,先赞扬张仆射是善听意见的上司,然后运用对比手法请求对方同意自己的建议,最后表达了未能与之成为知己的遗憾。
D.韩愈表面上是在极力为“迟到早退”辩解,实际上是在抒发对自我价值没有被发现、人才被埋没的不满。行文直率大胆,气势雄伟,慷慨激昂,自然流畅。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哀其穷收之而己耳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
②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1 05:03: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十至十一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今吾使建中祭汝,(① )汝之(②  )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③ )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1)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④ )不(⑤ )其棺,(⑥ )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⑦    )之,其又何(⑧ )!彼苍者天,(⑨    )其有(⑩ )!自今已往,吾   )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颖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2)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  )!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汝之孤与汝之乳母(________)
(2)吊汝之与汝之乳母(________)
(3)则取以来(________)
(4)不凭其棺(________)
(5)敛不其棺(________)
(6)不临其穴(________)
(7)吾实之(________)
(8)其又何(________)
(9)其有极(________)
(10)曷其有(________)
(11)吾无意于人世矣(________)
(12)尚(__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2)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小题3】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0段吊慰遗孤,为侄儿安排身后事,弥补自己的过失,告慰侄儿在天之灵。
B.作者通过对侄儿的生、病、死、葬料理不到的沉痛自责,表现了失去侄儿后的痛惜之情,哀思深挚,读之使人回肠荡气,不能不为之悲戚不已。这是这篇祭文在情感力量上所达到的又一高潮。
C.在经过这次精神上的打击之后,“我”已无意于人间富贵,只求在伊、颍河旁买上几顷地,把“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养大,希望他们成人,把“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养大,嫁出去,也就罢了。通过对自己心灰意冷的描述,又进一步加深了已有的哀痛。
D.本部分直接抒情,最后以“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的问句作结,更进一步扩展和加深了作者的哀思。明知死后无知,还要如此提问,就使作者更加伤痛不已。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孟尚书书

(唐)韩愈

愈白: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圣贤事业,具在方册,可效可师。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积善积恶,殃庆自各以其类至,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求福利也!《诗》不云乎:“恺悌君子,求福不回。”《传》又曰:“不为威,不为利疚。”假如释氏能与人为祸祟,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况万万无此理。且彼佛者,果何人哉?其行事类君子邪?小人邪?若君子也,必不妄加祸于守道之人,如小人也,其身已死,其鬼不灵,天地神祇,昭布森列,非可诬也,又肯令其鬼行胸臆,作威福于其间哉;进退无所据,而信奉之,亦且惑矣!

且愈不助释氏而排之者,亦有说。孟子云:“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杨墨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则三纲沦而九法斁,礼乐崩而夷狄,几何其不为禽兽也!故曰:“能言拒杨墨者,皆圣人之徒也。”扬子云云:“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辟之,廓如也。 ”夫杨墨行,正道废,且将数百年,以至于秦,卒灭先王之法,烧除其经,坑杀学士,天下遂大乱……后之学者,无所寻逐,以至于今泯泯也,其祸出于杨墨肆行而莫之禁故也。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者此也。

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其亦不仁甚矣释老之害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呜呼!其亦不量其力,且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虽然,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天地鬼神,临之在上,质之在傍,又安得因一摧折,自毁其道以从于邪也!

(选自《韩愈文-与孟尚书书》,有删节)

(注)①杨:杨朱派  ②墨:墨翟派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具在方册 方册:书籍
B.不为威 :恐惧
C.礼乐崩而夷狄   :横暴
D.以至于今泯泯也   泯泯:灭绝,消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求福利也 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B.亦有说  皆出于此乎
C.孟子辞辟之 蟹六跪二螯
D.以为功不在禹下者此也 重乡党所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在答复孟尚书的信中,阐述了自己行事立身不愧天地,不愧苍生,无所惧怕,不会因为担心释氏降祸或想求得好处而改变自己对圣贤之道的坚守。
B.文章中对信奉者认为佛家会带给人祸患的说法,表示了怀疑,并从佛者的行事上分析,无论佛家是君子还是小人,这个说法都立不住脚。
C.杨墨学说曾阻止了儒家圣贤之道,韩愈与杨雄都有这样的认识,他们认同孟子对正道的作用,认为孟子的功绩不会比夏禹小。
D.杨墨盛行,发展到后来,以致秦焚书坑儒,后虽汉代重兴儒道,但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韩愈排斥佛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看到了儒道危在旦夕、衰微灭绝的可怕境地。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其亦不仁甚矣释老之害过于杨墨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假如释氏能与人为祸祟,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况万万无此理。
(2)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