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颖师弹琴

韩 愈

昵昵①儿女语,恩怨相尔汝②。

划然③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④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①昵昵:象声词,用来形容言辞亲切。②尔汝:对话时你来我去,不讲客套,是关系亲密的表现。③划然:忽地一下。④未省:不懂。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诗起句紧扣 “听”字把读者引进美妙的音乐境界里。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语,互诉衷肠。
B.“浮云”两句表现出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接下来四句,安谧的环境为喧闹的场面代替,百鸟齐鸣中,一只凤凰翩然而上,虽饱经跻攀之苦,却还是跌落千丈。
C.诗人虽申明自己不懂音乐,未能深谙其妙,却还是被颖师的琴声深深感动,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雨滂沱,浸湿了衣襟。“湿衣”句与“江州司马青衫湿”异曲同工。
D.诗歌在摹写声音的同时,或示之以儿女柔情,或拟之以英雄壮志,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或寓有超凡脱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如此等等,无不直抒胸臆。
【小题2】本诗被清人方扶南誉为“摹写声音至文”。诗中采用了多种手法表现琴声琴艺,试列举两种并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22 02:47: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师”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从而师之③惑而不从师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⑤不耻相师⑥孔子师郯子⑦吾师道也⑧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A.①③④/②⑤⑦/⑥⑧B.①③④/②⑤⑥/⑦/⑧
C.①⑤/⑥⑦/②③④/⑧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小题3】下面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传道受业解惑也”和“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三个方面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B.文章第二段借助“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爱其子”与“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三组对比,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指出“师道之不复”的原因。
C.作者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择师标准出发,通过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得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论断。
D.文章结尾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交代写作缘由。从这个简短的结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像李蟠这样好古文、学习古代道理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李密《陈情表》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韩愈《祭十二郎文》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慈父背   见:看见。
B.舅母志   夺:改变。
C.臣洗马   除:授予官职。
D.不省所   怙:依靠的父亲。
【小题2】以下分析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带大的。
B.“零丁孤苦”“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未曾废离”等词,直接描写其凄苦之情,令人读而生悲。
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D.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D.明年,丞相薨。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小题5】用“/”给文中画线的语段断句。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苏辙《东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