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
①
荷飐风
②
,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
③
落水中。
【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②飐风:在水中摇摆。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王诗开头两句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显得生动喜人。
B.白诗前两句写菱叶,荷叶,荷花在风中婀娜舞动,小船从荷花深处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
C.王诗第三句,写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和怅惘。
D.白诗末尾一句,进一步暗示少女看见自己的情郎时“欲语”的激动神态, 描写细致,生动逼真。
E. 两首诗都传达出了作者的欢悦、惊喜之情。两首诗都静中有动,动静结合,都运用了比喻手法。
【小题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采莲女形象的不同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02 03:03: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歌开头四句写军士饮马渡河时的所见所感,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塞外苦寒的景象。
B.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见边,画面清新绮丽,气势恢宏。
C.临洮,古县名,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发生战争的战场,见到临洮,自然会联想到过去在这里发生的战争。
D.七八两句以议论收笔,在生动的场景描写中将战争的残酷深刻地揭示出来,因而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
E. 诗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场遗迹的描写,侧面表现主题。
【小题2】本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
①
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
②
,矜夸紫骝
③
好。
注①幽并:幽州和并州。当地居民以慷慨悲歌、尚气任侠著名,故多并称。②游侠儿:自恃勇武、讲义气而轻视生命的人。③紫骝:古骏马名。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写桑林叶落杈疏,加之寒蝉的鸣叫,更显寒意,主人公就在这样的季节踏上奔赴萧关的道路。
B.第三、四句说走出一个关塞又进入另外一个关塞,看到的只是黄芦草,进而将边塞之景描写得苍凉之极,用意在于暗示战争的残酷。
C.第五、六句写幽、并两州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相伴到老,诗人从这些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的却是一种无奈结局。
D.这首诗华美绚丽,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小题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小题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很有特点,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说说“江风引雨入舟凉”中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请分析本诗虚实结合的手法。
同类题5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望临洮
①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①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
A.诗人运用笔墨简洁,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表现边塞苦寒。
B.广袤沙漠上悬着金黄的落日,临洮县城远远地隐现:这幅画面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C.对于曾在临洮长城征战的将士表现出的豪迈精神与英勇气慨,诗人给予了热情赞美。
D.将士白骨杂乱地弃在黄尘弥漫的蓬蒿之间,写这样的场景显然是对“咸言”的回应。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王昌龄(690-756)
白居易(772-846)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