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王勃为“初唐四杰”之一,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滕王阁诗》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诗歌首联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先后从时间和空间上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使读者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
C.颔联描绘了一幅宴饮热闹的画面。建阁的滕王举行宴会的豪华场面吸引了南浦云和西山雨也来凑热闹。
D.“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灵动感,。一俯一仰,一高一低,错落有致。
E. 颈联由空间描写转为时间描写,诗人以博大永恒的景象衬托了人生的短暂,抒发了生命短暂、繁华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
【小题2】结合全诗,赏析诗歌尾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06 05:02: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最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含蓄高远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B.此诗开篇迂回委婉,用质朴凝炼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写出当年豪华不在,引发了诗人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C.首联上句写时间,意兴阑珊,下句写空间,兴致勃勃,两两对照,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包含主题。
D.这首诗将属于空间和属于时间的词交错运用,毫无重复之感,是因为这些词语都环绕着“滕王阁”这一中心运用。
E. 末尾两句问句作结,似答非答。“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完全相同。
【小题2】此诗颔联(第二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同类题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其作品《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
B.“辞”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源于春秋时的楚国,又叫楚辞体,骚体。到了汉代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这是一种介乎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C.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D.《滕王阁序》选自《王子安集》。原题作《滕王阁诗序》,一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忍重百年。
正悲西候
①
日,更动北梁
②
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①西候: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故称秋日为西候。②北梁:北边的桥,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颔联省略具体的分别场面和情节描写,而是用典故点出时间和地点,恰当含蓄地烘托出分别时凄清的氛围。
C.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一句是近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
D.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E. 全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以寒雾、暮烟村托离愁别绪,渲染了悲伤、沉郁的氛围,情感真挚动人。
【小题2】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
①
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幕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清然。
(注)①北梁: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C.颈联宕开一笔,转而写景。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一句是近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
D.尾联写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小题2】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王勃(650-675)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