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王子安集注》。作者王勃,字子安,才华横溢,能诗能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B.唐高宗时阎公任洪州都督重新修缮滕王阁,王勃在赴交趾探父途中,正遇当地在此大宴宾客,于是被邀参加宴会,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序文。
C.这篇序文,实际是一篇四字或六字相对偶的骈文。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当然也流露了宿命论的消极情绪。
D.文中用典贴切,简练含蓄,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01 07:46: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秋山中作
①
【唐】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
②
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
③
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这首诗疑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③蛩,蟋蟀。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了诗人的谦虚,他认为自己没有才华,就不拖累圣明的时代了。
B.全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景物和传情达意,如反语、用典、以动衬静、渲染、比喻等。
C.诗歌符合律诗对对仗的要求,颈联中“草间”对“山里”,“蛩响”对“蝉声”。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于音乐美。
D.颈联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声悲,照应题目,写出了早秋山中的安静空寂,给人一种萧索落寞的感受。
E. 诗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云”等意象,交待了诗人生活的山林田园环境。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深湾夜宿 (王勃)
津涂
①
临巨壑,村宇架危岑
②
。
堰
③
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农调砧
④
。
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注)①津涂:道路。②岑:小而高的山。③堰:拦河蓄水的土坝。④砧:捣衣石。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隐”字,写滩声时隐时现地传来,可想象出诗人凝神远听的神态。
B.一个“深”字,写出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时的情景。
C.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远近交替写深湾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景。
D.前三联,写出诗人眼中的异乡景色风情,第四联抒发游子乡思,情景相生。
【小题2】诗的颈联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蜀中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那:奈何,为什么。
【小题1】王勃,唐代诗人,与骆宾王等一起被称为“_________”,“九月九日”是传统的_______节。
【小题2】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点“望乡”,下笔即言乡思,情感浓郁。
B.“他席他乡”还要送友人离去,客中送客,愁苦更深一层。
C.诗人产生愁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蜀中”人情淡薄。
D.最后一句实为诗家无理之问,但更见深情。
【小题3】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你认为这两句妙不妙?为什么?
同类题4
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云销雨霁 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诗人。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后来文学史上称“田园诗人”。
B.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王勃与杨炯、陈子昂、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已成为千古名句。代表作有《滕王阁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
D.李密,一名虔,字令伯,西晋文学家。《陈情表》辞语恳切,委婉动人。《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今天人们还常引用。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王勃(650-675)
散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