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经河源军汉村作
吕 温
行行忽到旧河源,城外千家作汉村。
樵采未侵征虏墓,耕耘犹就破羌屯
金汤天险长全设,伏腊华风亦暗存。
暂驻单车空下泪,有心无力复何言!
(注)①吕温,中唐诗人,出使吐蕃,途经旧河源汉人居住的村庄时有感而作。河源军为唐高宗时所置,唐军在此屯垦戍边,有效地防御了吐蕃的侵扰。肃宗时其地被吐蕃占领。②征虏:将军的封号,泛指当年屯田部队的军官。③破羌屯:此处指唐兵营旧址。④伏腊: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也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行”两字扣标题中的“经”字,点明路途漫长与旅途的疲惫、厌烦。
B.一个“忽”字,一个“旧”字,把作者的思绪拉到了从前,感受复杂。
C.颔联运用了细节描写,“未侵”“犹就”可见河源军汉人村民心之所向。
D.本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生动地反映了汉民在异族统治下的生活情形。
【小题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1-12 01:53: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幕容白曜,幕容晃之玄孙也。白曜少为中书吏,以敦直给事宫中。袭,稍迁北部尚书。文成,与乙浑共执朝政,迁尚书右仆射,进爵南乡公。宋徐州刺史薛安都、兖州刺史毕众敬并以城内附,诏镇南大将军尉元、镇东将军孔伯恭赴之。而宋东平太守申纂屯无盐,并州刺史房崇吉屯升城,遏绝王使。皇兴初,加白曜使持节、都督诸军事、征南大将军,进爵上党公。屯碻礅,为诸军后继。白曜攻纂于无盐,拔其东郭。纂遁,遣兵追执之。回攻升城。肥城戍主闻军至,弃城遁走,获粟三十万石。又下袭破麋沟、垣苗二戍,得粟十余万。由是军粮充足。先是,淮阳公皮豹子再征垣苗不克,白曜一旬内频拔四城,威震齐土。献文下诏褒美之。升城不降白曜纵兵陵城崇吉夜遁白曜抚其人百姓怀之获崇吉母妻待之以礼白曜到瑕丘遇患因停二年,崔道固及兖州刺史梁邹守将刘休宾并面缚而降。白曜皆释之,送道固、休宾及其僚属于京师。后乃徙二城人望于下馆,朝廷置平齐郡怀宁、归安二县以居之。白曜虽在军旅,而接待人物,宽和有礼。所获申纂妇女,皆别营安置,不令士卒喧杂。及进克东阳,擒沈文秀。始末三年,筑围攻击,虽士卒死伤,无多怨叛。三齐欣然,安堵乐业。克城之日,以沈文秀抗倨不为之拜,忿而挝挞,唯以此见讥。以功拜开府仪同三司、都督、青州刺史,进爵济南王。初,乙浑专权,白曜颇所挟附,后缘此追以为责。四年,见诛,云谋反叛,时论冤之。太和中,著作佐郎成淹上表理白曜,孝文览表嘉愍之。
(节选自《北史·慕容白曜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升城不降/白曜纵兵陵城/崇吉夜遁/白曜抚其人/百姓怀之/获崇吉/母妻待之以礼/白曜到瑕丘/遇患/因停/
B.升城不降/白曜纵兵/陵城崇吉夜遁/白曜抚其人/百姓怀之/获崇吉母妻/待之以礼/白曜到瑕丘/遇患/因停/
C.升城不降/白曜纵兵陵城/崇吉夜遁/白曜抚其人/百姓怀之/获崇吉母妻/待之以礼/白曜到瑕丘/遇患/因停/
D.升城不降/白曜纵兵/陵城崇吉夜遁/白曜抚其人/百姓怀之/获崇吉/母妻待之以礼/白曜到瑕丘/遇患/因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承袭原有爵位。
B.“尚书”是官名,北魏时期设置的北部尚书,是管理北方州郡事务的北部官署长官。
C.“崩”有倒塌崩裂之意,是中国古代对帝王、太皇太后、王孙公主之死的委婉说法。
D.“斛”是中国旧量器名,也用作容量单位,“一斛”本来等于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慕容白曜出身世家,一向仕途顺畅。他年轻时做过中书吏,接着屡屡升迁,担任过北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后来凭借功勋被授予都督、青州刺史等官职。
B.慕容白曜驰骋沙场,取得显赫战功,他带军出征,敌人闻风出逃,部队不用作战就拿下肥城,缴获数十万石粮食,接着又连续攻破四座城池,声威大震。
C.慕容白曜淳厚正直,待人宽和有礼。他释放了自缚投降的崔道固等人,并将他们及其属下送到京城;他还优待俘虏女眷,另设营帐安置,不让士兵喧扰。
D.慕容白曜位高权重,可惜蒙冤而死。他早年与乙浑一起执掌朝政,乙浑专权时,白曜曾依附乙浑,后被问责,最终以谋反之罪被杀,太和年间方得平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乃徙二城人望于下馆,朝廷置平齐郡怀宁、归安二县以居之。
(2)克城之日,以沈文秀抗倨不为之拜,忿而挝挞,唯以此见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孚,宇秀和,少有令誉。侍中游肇、并州刺史高聪、司徒崔光等见孚,咸曰:“此子当准的人物,恨吾徒衰暮,不及见耳。”累迁兼尚书右丞。灵太后临朝,宦者干政,孚乃总括古今名妃贤后,凡为四卷,奏之。迁左丞

后拜冀州刺史。孚劝课农桑,境内称慈父,邻州号曰神君。先是,州人张孟都等八人,皆屯保林野,不臣王命,州郡号曰八王。孚至,皆请入城,愿致死效力。后为葛荣①所陷,为荣所执。兄祐为防城都督,兄子礼为录事参军。荣欲先害子礼,孚请先死以赎子礼,叩头流血,荣乃舍之。又大集将士,议其死事。孚兄弟各诬已引过,争相为死,孟都等数百人皆叩头就法,请活使君。荣曰:“此魏之诚臣义士也。”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颢平,封孚万年乡男。

永安末,乐器残缺,庄帝命孚监仪注。孚上曰:“昔太和中,中书监高闾、太乐令公孙崇修造金石,数十年间,乃奏成功;太常卿刘芳请别营造,久而方就。复召公卿量校合否,论者莫有适从,登被旨敕,并见施用。往岁大军入洛,戎马交驰,所有乐器,亡失垂尽。臣至太乐署,问太乐令张乾龟等,云承前以来,器象差位,调律不和。臣今吹律求声,叩钟求音;损除繁杂,讨论实录。今量钟磬之数,各以十二架为定”奏可。于时搢绅之士,咸往观听,靡不咨嗟叹服而反。太傅、录尚书长孙承业妙解声律,特复称善。

孚性机辩,好酒,貌短而秃。周文帝偏所眷顾,尝于室内置酒十瓨②,瓨余一斛,上皆加帽,欲戏孚。孚适入室,见即惊喜,曰:“吾兄弟辈甚无礼,何为窃入王家,匡坐相对?宜早还宅也。”因持酒归。周文帝抚手大笑。后迁太傅。薨,帝亲临,百官赴吊。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四》)

注①葛荣:北魏时期河北起义军领袖。②瓨:长颈的瓮坛类容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B.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C.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D.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丞”和“右丞”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从文中看,尚书左丞官职应高于尚书右丞,与古代以右为尊位不同。
B.“农桑”指耕种和种桑养蚕等,泛指农事;“劝课农桑”即勉励、督促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在古代有重要意义。
C.“表”和章、奏、议都是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但功用略有区别:表以陈情,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议以执异。
D.文中“金石”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金石学是对古器物的研究,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孚享有美名,深受他人赞赏。他年少时,游肇、高聪、崔光等人就夸奖他会成为榜样人物,他的敌人也称赞他是魏国的诚臣义士。
B.元孚关心时局,治政赢得民心。朝政混乱时,他通过献书想匡救时政;担任冀州刺史时,一些原先对抗官府的人也都主动为他效命。
C.元孚履职尽责,工作得到肯定。任职监仪注,他实地调查,亲自校验,解决了乐器缺损的问题,连通晓音乐的官员也称赞他做得好。
D.元孚机敏善辩,妙语解除窘境。他身材矮小且秃头,喜欢喝酒,在周文帝想借此戏弄他的时候,他巧妙避免了兄弟无礼带来的尴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孚兄弟各诬己引过,争相为死,盂都等数百人皆叩头就法,请活使君。
(2)于时搢绅之士,咸往观听,靡不咨嗟叹服而反。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