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
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两句是军士饮马渡河时的所见所感,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的景象。
B.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暮色苍茫,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画面清新绮丽,气势恢宏。
C.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这里常常发生战争,后人常用此代指边塞地区。
D.此诗构思上用侧面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小题2】本诗蕴含了诗人游历边塞时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18 09:51: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小题1】诗中能体现二人空间距离很近的词有哪些?
【小题2】全诗写友情,别出机杼,试以三、四两句为例简要赏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
①
荷飐风
②
,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
③
落水中。
【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②飐风:在水中摇摆。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王诗开头两句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显得生动喜人。
B.白诗前两句写菱叶,荷叶,荷花在风中婀娜舞动,小船从荷花深处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
C.王诗第三句,写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和怅惘。
D.白诗末尾一句,进一步暗示少女看见自己的情郎时“欲语”的激动神态, 描写细致,生动逼真。
E. 两首诗都传达出了作者的欢悦、惊喜之情。两首诗都静中有动,动静结合,都运用了比喻手法。
【小题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采莲女形象的不同点。
同类题3
古诗鉴赏。
从军行(之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注:无那:无奈。
【小题1】诗的第四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写“愁”?请结合全诗分析。
【小题2】本诗和王昌龄《从军行》之四(青海长云暗雪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注)此篇当为悼亡之作。诗人与妻子王氏伉俪情深,在诗人作此诗的几年前王氏遽尔病逝。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诗起笔背离题意,写“不曾愁”,最后写“悔”,表现了闺中少妇的心理变化,
B.王诗写少妇蓦然触见“陌头杨柳色”而幡然醒悟,旨在表现少妇对夫婿功名不遂的怨悔。
C.李诗开篇把曲江荷叶化为有情之物,仿佛荷叶的春生秋枯都与诗人的刻骨思念有关。
D.李诗与其《无题》诗“春蚕”“蜡炬”两个比喻句所含情意相类似,比王诗更显沉痛。
【小题2】有人说古典诗词“教你如何优雅地说‘我想你”’。请从抒情的角度,分别赏析这两首诗的三、四句。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王昌龄(690-756)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