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沈下贤谪尉南康
张祜
秋风江上草,先是客心摧。万里故人去,一行新雁来。
山高云绪断,浦迥日波颓。莫怪南康远,相思不可裁。
(注) 沈下贤:吴兴人,张祜好友。南康:今属江西赣州市。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借景抒情,借秋风、江草等意象,氛围衰飒,抒发了友人离别时的凄伤情感。
B.次句直抒胸臆,点明了作客他乡之人内心的痛楚,从而奠定全诗伤感的感情基调。
C.颔联一“故”一“新”、一“去”一“来”对举,给人“病树前头万木春”之感。
D.颈联仰观远眺,山高水远,云断日颓,苍凉的意境融合着对友人前途的担忧之情。
【小题2】简要分析尾联中“裁”字的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07 11:01: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小题1】题中“十五”指的是“中秋”,从诗中“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
【小题2】对这首诗歌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地白”二字,使中庭月色笼上空明、澄净、素洁、清冷之感。
B.“树栖鸦”三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周围环境的喧闹与诗人心境的烦躁。
C.“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D.三四句诗人却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的蕴藉深沉。
【小题3】末句“不知秋思落谁家”之“落”,有的版本写为“在”,你认为那一个字更好?为什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各题。
旅中送迁客
吴融
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
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
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
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
【小题1】请简要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①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小题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季节的景色,写出了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小题2】请赏析颈联的表现手法。
同类题4
幽州夜饮
唐·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开元初,张说为中书令,因与兵部尚书姚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任幽州都督。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描绘出正值深秋、风雨交加的幽州边城夜晚,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
B.颔联用反问的手法,写出在高大厅堂里夜饮的作者不能忘记自己已是迟暮之年,表达了作者对年老体衰而仕途坎坷的伤感。
C.颈联承接颔联,写作者年虽迟暮却仍有老骥伏枥之心,以矫健刚劲的舞剑之姿、慷慨激昂的胡笳之音表明不忘杀敌报国之志。
D.诗歌语言遒健质朴,遣词用字十分精当,例如“吹”、“动”、“宜”、“重”这些字,看似自然,实际经过认真锤炼,用得恰到好处。
【小题2】尾联措语婉曲,意在言外,请简要说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阙题
①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影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题:缺少题目。原有题目因故失落,后人加标“阙题”二字。
【小题1】如果为这首诗拟一个题目,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A.山居即兴
B.咏物寄意
C.暮春思归
D.青溪怀古
【小题2】依据“春与青溪长”,发挥想象,作一段景色描写。(40字以内)
【小题3】就诗中画线的句子,自选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