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史万岁,京兆杜陵人也。父静,周沧州刺史。万岁少英武,善骑射,好读兵书。年十五,值周、齐战于芒山,万岁时从父入军,旗鼓正相望。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尉迥之乱也,万岁从梁士彦击之。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请射行中第三者。”既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邺城之阵,官军稍却,万岁谓左右曰:“事急矣,吾当破之。”于是驰马奋击,杀数十人,众亦齐力,官军乃振。及迥平,以功拜上大将军。尔朱绩以谋反伏诛,万岁颇相关涉,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其戍主甚骁武,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辄大克获。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其人深自矜负,数骂辱万岁。万岁患之,自言亦有武用。戍主试令驰射而工。万岁请弓马,复掠突厥中,大得六畜而归,名詟北夷。窦荣定之击突厥也,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突厥许诺,因遣一骑挑战。荣定遣万岁出应之,万岁驰斩其首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复战,遂引军而去。及高智慧等作乱江南,从杨素击之。万岁率众二千自东阳别道而进,逾岭越海,攻陷溪洞不可胜数,前后七百余战,转斗千余里,寂无声问者十旬,远近皆以万岁为没。万岁以水陆阻绝,信使不通,乃置书竹筒中,浮之于水。汲者得之,以言于素。素大悦,上其事。高祖嗟叹,赐其家钱十万。开皇末,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万岁等出塞,至大斤山,与虏相遇。达头遣使问曰:“隋将为谁?”候骑报:“史万岁也”。突厥复问曰:“得非敦煌戍卒乎?”候骑曰:“是也。”达头闻之,惧而引去。
(节选自《隋书·史万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
B.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
C.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 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
D.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兆所辖范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京兆尹为治理京畿的三辅之一。
B.除名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官吏犯罪的一种处罚方法,即开除官籍,如“除臣洗马”。
C.六畜和人类的关系比较密切,最初指马、牛、羊、鸡、犬、豕,后来也泛指家畜。
D.候骑即骑马的侦察兵, “候”即“守望、侦察”,古文中“探马”也有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岁善于骑射,赢得将士佩服。征讨尉迥时,军队驻扎在冯翊,看见有群雁飞来, 他指定要射杀雁行中的第三只大雁,雁应弦而落,将士心悦诚服。
B.万岁身先士卒,屡次建立战功。邺城之战,官军初战不利稍稍退却,情势变得危急,他率先奋勇杀敌,振奋了士气,众人齐心协力,最终取得胜利。
C.万岁不甘沉沦,主动请缨报国。他发配敦煌为戍卒时,被长官轻视,于是请求展示骑射之术,后随窦荣定攻打突厥,他请求出阵挑战,斩杀突厥壮士。
D.万岁勇猛善战,处事随机应变。平定江南,他转战千里前后作战700余次,后因水陆阻绝音讯中断,他把书信放入竹筒投入水中,成功传递消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
(2)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其人深自矜负,数骂辱万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17 10:54: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休:美好
B.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董:督责
C.奔车朽索,岂可忽乎? 忽:快速
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作:兴建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流之远者 而后人哀之
B.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吾其还也
C.振之以威怒 或脱身以逃
D.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貌恭而不心服
【小题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魏徵“十思”的主要内容。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烛之武退秦师》)
(3)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彻,字广达,性刚毅,有器干,伟容仪,多武艺。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亲信,寻拜殿中司马,累迁奉车都尉。护以彻谨厚有才具,甚礼之。武帝时,从皇太子西征吐谷浑,以功赐爵同昌县男,邑三百户。后从帝拔晋州。录前后功,加开府,别封蔡阳县公,邑千户。宣帝即位,从韦孝宽,略定淮南,每为先锋。及淮南平,即授淮州刺史,安集初附,甚得其欢心。高祖受禅,加上开府,转云州刺史。及晋王广之镇并州也,朝廷妙选正人有文武才干者,为之僚佐。上以彻前代旧臣,数持军旅,诏彻总晋王府军事,进爵齐安郡公。时蜀王秀亦镇益州,上谓侍臣曰:“安得文同王子相,武如李广达者乎?”其见重如此。
突厥沙钵略可汗犯塞,上令卫王爽为元帅,率众击之,以彻为长史。遇虏于白道,行军总管李充言于爽曰:“周、齐之世,有同战国,中夏力分,其来久矣。突厥每侵边,诸将辄以全军为计,莫能死战。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爽从之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计,请与同行遂与充率精骑五千,出其不意,掩击大破之。沙钵略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因此屈膝称籓。彻以功加上大将军。未几,沙钵略为阿拔所侵,上疏请援。以彻行军总管,率精骑一万赴之。阿拔闻而遁去。及晋王广转牧淮海,以彻为扬州总管司马,改封德广郡公。寻徙封城阳郡公。其后突厥犯塞,彻复领行军总管击破之。
(节选自《隋书·李彻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爽从之/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计/请与同行/
B.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爽从之/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计/请与同行/
C.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爽从之/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计/请与同行/
D.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爽从之/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计/请与同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指接受别人传给的帝位。禅让,是中国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别人的一种称法。如尧禅让于舜,舜禅让于禹。
B.并州,指中国古代划分的九大州之一。其说法不一,通常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C.中夏在古代有多重意义,既可指华夏、中国,也可以指中原地区。文中意为中华,与中国、中土、天下、华夏同义。
D.称藩,意思是称臣,自称是属国。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为藩。藩,也常用作对诸侯国的雅称,如藩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
A.李彻官运亨通。他因生性刚毅,有才干,为人忠厚,被大冢宰宇文护当作亲信,不久担任殿中司马,多次升迁到奉车都尉,此后春风得意。
B.李彻甚受皇上器重。他受北周武帝、宣帝、隋高祖三朝重任厚禄,隋高祖杨坚在群臣面前更是对他赞誉有加。
C.李彻战功赫赫。他先后随皇太子西征吐谷浑,从帝拔晋州,从韦孝宽平定淮南叛乱,多次打败来犯的突厥,为边疆平安立下汗马功劳。
D.李彻武略盖群。他在突厥来犯时,诸将大多数怀疑行军总管李充对敌我双方军情的分析和提出的取胜方略,只有他赞成,可见其谋略出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上谓侍臣曰:“安得文同王子相,武如李广达者乎?”其见重如此。
⑵出其不意,掩击大破之。沙钵略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胄少英果,多武艺,美须眉,有不可犯之色。周齐王宇文宪见而壮之,引致左右,数从征伐。官至大将军。高祖初被召入,将受顾托。先呼胄,次命陶澄,并委以腹心,恒宿卧内。及为丞相,每典军在禁中,又引弟威俱入侍卫。周赵王宇文招知高祖将迁周,乃要高祖就第。赵王引高祖入寝室,左右不得从,唯杨弘与胄兄弟坐于户侧。赵王谓其二子员、贯曰:“汝当进瓜,我因刺杀之。”及酒酣,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子刺瓜,连啖高祖,将为不利。胄进曰:“相府有事,不可久留。”赵王诃之曰:“我与丞相言,汝何为者!”叱之使却。胄瞋目愤气,扣刀入卫。赵王问其姓名,胄以实对。赵王曰:“汝非昔事齐王者乎?诚壮士也!”因赐之酒,曰:“吾岂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赵王伪吐,将入后,胄恐其为变,扶令上坐,如此者再三。赵王称喉干,命胄就厨取饮,胄不动。会滕王宇文逌后至,高祖降阶迎之,胄与高祖耳语曰:“事势大异,可速去。”高祖犹不悟,谓曰:“彼无兵马,复何能为?”胄曰:“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耶?”高祖复入坐。胄闻屋后有被甲声,遽请曰:“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因扶高祖下,趣而去。赵王将追之,胄以身蔽户,王不得出。高祖及门,胄自后而至。及诛赵王,赏赐不可胜计。时突厥屡为边患,朝廷以胄素有威名,拜灵州总管,北夷甚惮焉。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赐宴极欢。
(选自《隋书·列传第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B.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C.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D.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禁中,古代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禁中”。
B.鼎,在我国古代常被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可借指王位、帝业。
C.左右,在我国古代专指在帝王旁边侍候的大臣,即近侍、近臣。
D.床,可指我国古代供人坐卧的器具,也可指井上围栏。文中的“床”当属前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胄英俊勇武。年少时习多种武艺,长得一表人才,威风凛凛,令人敬畏;北周齐王赞赏他,并招他到身边随自己出征打仗。
B.元胄警惕性高。赵王想要刺杀时任丞相的高祖,元胄识破了赵王的诡计,以相府事多为由,多次提醒高祖离开是非之地。
C.元胄为人忠诚。他不畏惧赵王的呵斥,扣刀入室护卫高祖;当赵王要追赶高祖时,元胄掩护高祖并与其同时逃出。
D.元胄威名远扬。当时突厥部落多次侵犯边境,但自从元胄被朝廷授予灵州总管的职务后,北方夷人就十分畏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子刺瓜,连啖高祖,将为不利。
(2)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元胄少英果,多武艺,美须眉,有不可犯之色。周齐王宇文宪见而壮之,引致左右,数从征伐。官至大将军。高祖初被召入。将受顾托。先呼胄,次命陶澄,并委以腹心,恒宿卧内。及为丞相,每典军在禁中,又引弟威俱入侍卫。周赵王宇文招知高祖将迁周鼎,乃要高祖就第。赵王引高祖入寝室,左右不得从,唯杨弘与胄兄弟坐于户侧。赵王谓其二子员、贯曰:“汝当进瓜,我因刺杀之。”及酒酣,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刺瓜,连啖高祖,将为不利。胄进曰:“相府有事,不可久留。”赵王诃之曰:“我与丞相言,汝何为者!”叱之使却。胄瞋目愤气,扣刀入卫。赵王问其姓名,胄以实对。赵王曰:“汝非昔事齐王者乎?诚壮士也”因赐之酒,曰:“吾岂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赵王伪吐,将入后阁,胄恐其为变,扶令上坐,如此者再三。赵王称喉干,命胄就厨取饮,胄不动。会滕王宇文逌后至,高祖降阶迎之,胄与高祖耳语曰:“事势大异,可速去。”高祖犹不悟,谓曰:“彼无兵马,复何能为?”胄曰:“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耶?”高祖复入坐。胄闻屋后有被甲声,遽请曰:“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因扶高祖下床,趣而去。赵王将追之,胄以身蔽户,王不得出。高祖及门,胄自后而至。及诛赵王,赏赐不可胜计。时突厥屡为边患,朝廷以胄素有威名,拜灵州总管,北夷甚惮焉。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赐宴极欢。
(选自《隋书·列传第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B.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C.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D.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专指我国古代在帝王旁边侍候的大臣、即近侍、近臣。
B.禁中: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允许人随便进出,故称“禁中”。
C.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后来被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
D.床,在我国古代不仅是供人睡卧的用具,也是一种简易的坐具。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是
A.元胄英俊武勇,年少时习多种武艺,长的一表人才,威风凛凛,令人敬畏,北周齐王赞赏他,并招他到身边随自己出征打仗。
B.元胄警惕性很高,赵王想要刺杀时任丞相的高祖,元胄识破了赵王的诡计以相府多事为由,多次提醒高祖离开是非之地。
C.元胄为人忠诚。他不畏惧赵王的呵斥,扣刀入室护卫高祖,当赵王要追赶高祖时元胄掩护高祖并一同逃出。
D.元胄威名远扬。当时突厥部落多次侵犯边境,但自从元胄被朝廷授予灵州总管职务后,北方夷人就十分畏惧。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刺瓜,连啖高祖,将为不利。
(2)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