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元胄少英果,多武艺,美须眉,有不可犯之色。周齐王宇文宪见而壮之,引致左右,数从征伐。官至大将军。高祖初被召入,将受顾托。先呼胄,次命陶澄,并委以腹心,恒宿卧内。及为丞相,每典军在禁中,又引弟威俱入侍卫。周赵王宇文招知高祖将迁周鼎,乃要高祖就第。赵王引高祖入寝室,左右不得从,唯杨弘与胄兄弟坐于户侧。赵王谓其二子员、贯曰:“汝当进瓜,我因刺杀之。”及酒酣,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刺瓜,连啖.高祖,将为不利。胄进曰:“相府有事,不可久留。”赵王诃之曰:“我与丞相言,汝何为者!”叱之使却。胄瞋目愤气,扣刀入卫。赵王问其姓名,胄以实对。赵王曰:“汝非昔事齐王者乎?诚壮士也!”因赐之酒,曰:“吾岂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赵王伪吐,将入后,胄恐其为变,扶令上坐,如此者再三。赵王称喉干,命胄就厨取饮,胄不动。会滕王宇文逌后至,高祖降阶迎之,胄与高祖耳语曰:“事势大异,可速去。”高祖犹不悟,谓曰:“彼无兵马,复何能为?”胄曰:“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耶?”高祖复入坐。胄闻屋后有被甲声,遽请曰:“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因扶高祖下床,趣而去。赵王将追之,胄以身蔽户,王不得出。高祖及门,胄自后而至。赵王恨不时发,弹指出血。及诛赵王,赏赐不可胜计。时突厥屡为边患,朝廷以胄素有威名,拜灵州总管,北夷甚惮焉。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赐宴极欢。
(选自《隋书·列传第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B.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C.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D.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我国古代专指在帝王旁边侍候的大臣,即近侍、近臣。
B.禁中,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禁中”。
C.鼎,在我国古代被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
D.北夷,古代对北方落后民族的泛称。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称谓,例如:匈奴、鲜卑、羯、氏、羌、突厥、羌胡、铁勒等。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周赵王宇文招知高祖将迁周鼎   迁:变更,变易
B.乃要高祖就第 要:要求
C.赵王恨不时发 发:生,出
D.以佩刀刺瓜,连啖高祖 啖:吃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胄英俊勇武。年少时习多种武艺,长得一表人才,威风凛凛,令人敬畏;北周齐王赞赏他,并招他到身边随自己出征打仗。
B.元胄警惕性高。赵王想要刺杀时任丞相的高祖,元胄识破了赵王的诡计,以相府事多为由,多次提醒高祖离开是非之地。
C.元胄为人忠诚。他不畏惧赵王的呵斥,扣刀入室护卫高祖;当赵王要追赶高祖时,元胄掩护高祖并与其一起逃出。
D.元胄威名远扬。当时突厥部落多次侵犯边境,但自从元胄被朝廷授予灵州总管的职务后,北方夷人就十分畏惧。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耶?
(2)胄闻屋后有被甲声,遽请曰:“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因扶高祖下床,趣而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10 06:02: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高颍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拜太子少保,俄兼纳言、民部尚书。威上表陈让,诏曰:“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威乃止。初,威父在西魏,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颇称为重。既而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典,上悉从之。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寻复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治书侍御史梁毗以威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劾威。上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因谓朝臣曰:“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其见重如此。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舛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为能。国子博士何妥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共为朋党,上令蜀王秀、上柱国虞庆则等杂治之,事皆验。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威惶惧,免冠顿首。上曰:“谢已晚矣。”于是免威官爵,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

(选自《隋书·列传第六·苏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颍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
B.高颍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
C.高颍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人卧内/与语大悦/
D.高颍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人/卧内与语大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表又称上奏,是古代社会臣子向皇上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的一种形式。
B.京兆尹是汉代始设的官名,为三辅之一,主管京畿地区的治安。
C.朋党,是指多为争夺权利,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的集团或派别。
D.坐即“连坐”,指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威才华出众,勇挑重担。他因身兼数职,曾经上书陈辞谦让,但高祖下诏肯定他的才能,他仍继续担任多项职务,不再推辞。
B.苏威谨记父言,轻徭薄赋。他奏请皇上减轻赋税和劳役,改变了以往国家资财不足而制定重税的做法,以实现父亲的未竟之志。
C.苏威明辨事理,深得倚重。高祖认为杨素才辩天下无双,但是在斟酌古今得失,帮助君主宣扬教化方面,是无法与苏威匹敌的。
D.苏威自恃权势,结党营私。他私结朋党的事被揭发查实后,虽然认了错,但没得到皇上的宽恕,还因此冒犯了许多有名望的士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
(2)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段达,武威姑臧人也。父严,周朔州刺史。达在周,年始三岁,袭爵襄垣县公。及长,身长八尺,美须髯,便弓马。高祖为丞相,以大都督领亲信兵,常置左右。及践阼,为左直斋,累迁车骑将军,兼晋王参军。高智惠、李积等之作乱也,达率众一万,击定方、滁二州,赐缣千段,迁进仪同。又破汪文进等于宣州,加开府,赐奴婢五十口,绵绢四千段。
仁寿初,太子左卫副率。大业初,以蕃邸之旧,拜左翊卫将军。征吐谷浑,进位金紫光禄大夫。帝征辽东,百姓苦役,平原祁孝德、清河张金称等并聚众为群盗,攻陷城邑,郡县不能御。帝令达击之,数为金称等所挫,亡失甚多。诸贼轻之,号为段姥。后用鄃令杨善会之计,更与贼战,方致克捷。还京师,以公事坐免。明年,帝征辽东,以达留守涿郡。俄复拜左翊卫将军。高阳魏刀兒聚众十余万,自历山飞,寇掠燕赵。达率涿郡通守郭绚击败之。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十二年,帝幸江都宫,诏达与太府卿元文都留守东都。李密据洛口,纵兵侵掠城下,达与监门郎将庞玉、武牙郎将霍举率内兵出御之。颇有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王充之败也,密复进据北芒,来至上春门,达与判左丞郭文懿、尚书韦津出兵拒之。达见贼盗,不阵而走,为密所乘,军大溃,津没于阵。由是贼势日盛。及帝崩于江都,达与元文都等推越王侗为主,署开府仪同三司,兼纳言,封陈国公。元文都等谋诛王充也,达阴告充,为之内应。及事发,越王侗执文都于充,充甚德于达,特见崇重。既破李密,达等劝越王加充九锡备物,寻讽令禅让。充尊号,以达为司徒。及东都平,坐诛,妻子籍没。     
(选自《隋书•列传卷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B.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C.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D.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践阼即登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有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阼有“登基”意。
B.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其名、字有联系。
C.“僭”意为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者的名义或礼仪、器物等。
D.籍没是对罪犯家产清查登记予以没收的制度,古代妻儿家眷等如同财物,在籍没之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段达形貌高大俊美,有武力,曾因率军平定高智惠、李积等的叛乱有功,受朝廷提拔赏赐。
B.帝征伐辽东,百姓苦于役事而聚众为盗,攻陷城邑,段达受命征讨,始故意数为敌军所败,让对方轻敌,后一举将其打败。
C.帝幸江都宫,李密纵兵侵掠至东都城下,情势危急,段达与监门郎将庞玉、武牙郎将霍举率皇宫卫军出城应敌。
D.段达生于官宦之家,一生颇多武功,后来先后效力于越王侗和王充,最后未得善终,家人也因之受到牵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达见贼盗,不阵而走,为密所乘,军大溃,津没于阵。
(2)及事发,越王侗执文都于充,充甚德于达,特见崇重。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行本,沛人也。起家武陵国常侍,与叔父璠同归于周,寓居新丰。每以读为事,精力 忘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府记室。累 迁掌朝下大夫。周代故事,天子临轩,掌朝典笔砚,持至御.坐.,则承御使大夫取以进之。及 行本为掌朝,将进笔于帝,承御复欲取之。行本抗声谓承御曰:“笔不可得。”帝惊视问之,行本曰:“臣闻设官分职,各有司存。臣既不得佩承御刀,承御亦焉得取臣笔。”帝曰:“然。”因令二司各行所职。及高祖践阼,迁黄门侍郎。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陛下少宽假之。”上不顾。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
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三百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行本驳之曰:“律令之行,并发明诏。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礼。”上嘉之,赐绢百匹。拜太子左庶子,领治书如故。皇太子虚襟敬惮。时唐令则亦为太子舍人,太子昵狎之,每令以弦歌教内人。行本责之曰:“舍人当匡太子以正道,何有嬖昵房帷之间哉!”令则甚惭而不能改。时刘臻、明克让、陆爽并以文学为太子所亲。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卿等正解读书耳。”复以本官领大兴令,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未几,卒于官,上甚伤惜之。
(节选自《隋书•刘行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B.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C.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D.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坐”指皇帝的座位,古代常用“御”指帝王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物,如御制、御赐。
B.称呼我国古代的帝王可以用年号、庙号、谥号等,原文中的“高祖”用的就是谥号。
C.古代铜钱一枚为一文。除“文”外,古代用来作为货币单位的词还有贯、缗、吊等。
D.“下车”指的是新任的官吏就职。原文中的“下车之始”指的是初到任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行本学习刻苦,安贫乐道。寓居新丰时,他只是一心读书,即使衣服食物缺少甚至没有,也能安然面对。
B.刘行本性情刚烈,意志坚定。他做掌朝时,拒绝将笔交给承御大夫,认为官员应各司其职,笔不应先交承御大夫。
C.刘行本直言进谏,受到信任。他驳斥雍州别驾元肇,得到皇帝嘉奖;辞官不久就去世了,皇帝非常伤心痛惜。
D.刘行本端方正直,令人忌惮。他担任太子左庶子,太子很敬畏他;担任大兴令,权贵没人 敢去他家求情送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陛下少宽假之。
(2)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贺若谊字道机,河南洛阳人也。祖伏连,魏云州刺史。父统,右卫将军。谊性刚果,有干略。在魏,以功臣子赐爵容城县男。累迁大都督、尚食典御。周太祖据有关中,引之左右。尝使诣杏城,属茹茹种落,携贰屯于河表。谊因譬以祸福,诱令归附,降者万余口。太祖深奇之,赐金银百两。齐遣其舍人杨畅结好于茹茹,太祖恐其并力,为边境之患,使谊聘茹茹。谊因啖以厚利,茹茹信之,遂与周连和,执畅付谊。太祖嘉之,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周闵帝受禅,除司射大夫,改封霸城县子。后历灵邵二州刺史,原信二州总管,俱有能名。其兄敦,为金州总管,以谗毁伏诛。坐是免职。
武帝亲总万机,召谊治熊州刺史。平齐之役,谊率兵出函谷,先据洛阳,即拜洛州刺史,进封建威县侯。齐范阳王高绍义之奔突厥也,谊以兵追之,战于马邑,遂擒绍义。以功进位大将军。高祖为丞相拜亳州总管驰驿之部西遏司马消难东拒尉迥申州刺史李慧反谊讨之进爵范阳郡公授上大将军
开皇初,入为右武候将军。河间王弘北征突厥,以谊为副元帅。军还,转左武候大将军。坐事免。岁余,拜华州刺史,改封海陵郡公。时突厥屡为边患,朝廷以谊素有威名,拜灵州刺史,进位柱国。谊时年老,而筋力不衰,犹能重铠上马,甚为北夷所惮。数载,上表乞骸骨,优诏许之。谊家于郊外构一别庐,多植果木。每邀宾客,列女乐,游集其间。卒于家,时年七十七。
(选自《隋书·贺若谊传》,有删改)
注:茹茹:即柔然,北方草原上的部落制国家。携贰,离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为丞相/拜亳州总管/驰驿之/部西遏司马消难/东拒尉迥/申州刺史李慧反/谊讨之/进爵范阳郡公/授上大将军
B.高祖为丞相/拜亳州总管/驰驿之/部西遏司马消难/东拒尉迥/申州刺史李慧反谊/讨之/进爵范阳郡公/授上大将军
C.高祖为丞相/拜亳州总管/驰驿之部/西遏司马消难/东拒尉迥/申州刺史李慧反/谊讨之/进爵范阳郡公/授上大将军
D.高祖为丞相/拜亳州总管/驰驿之部/西遏司马消难/东拒尉迥/申州刺史李慧反谊/讨之/进爵范阳郡公/授上大将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指陕西渭河流域一带,关中地区南倚秦岭山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物产丰富。
B.受禅,王朝换代,新皇帝接受旧皇帝禅让的帝位,也指同一朝代,旧皇帝让位给新皇帝。
C.突厥:我国古代游牧民族,也是西北草原地区继匈奴等以后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
D.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若谊才干突出。他到有离心的柔然部落做工作,说服一万多人归附朝廷,被授任司射大夫;他在灵、邵等地任职时,都有能干的名声。
B.贺若谊建立战功,他率军出函谷关,参加平定齐的战斗,后追击逃奔突厥的齐范阳王高绍义,在马邑作战,抓获高绍义,进位大将军。
C.贺若谊仕途多变,他先后被封为男、子等爵位,担任过多个重要官职,但是也有不顺的时候,他曾被哥哥牵连被免职,后又因亊被免职。
D.贺若谊宝刀不老。在突厥成为边境祸患时,他因一向有威名而被任用为灵州刺史,虽然年老,但体力强健,不减当年,北夷非常害怕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谊因啖以厚利,茹茹信之,遂与周连和,执畅付谊。
(2)谊家于郊外构一别庐,多植果木。每邀宾客,列女乐,游集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