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入彭蠡湖口(节选)
谢灵运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注)①具论:详细述说。②圻(qí)岸:曲岸。③狖(yòu):长尾猿。④屯:聚集。
【小题1】有人认为,诗歌前两句“倦”“难”二字最难咀嚼,请结合节选的这部分诗句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6-19 11:46: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渊,性温雅寡欲,有祖父之风,敦尚学业,闺门和睦。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迁秘书令、始平王师。以例降爵为伯。给事黄门侍郎,迁兼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
是时,高祖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高祖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卜。”高祖曰:“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实有未尽。”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车驾南伐,赵郡王干【1】督关右诸军事,诏加渊使持节、安南将军为副,勒众七万将出子午。寻以萧赜死,停师。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未经三旬,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诏兼侍中。初,渊年十四,尝诣长安。将还,诸相饯送者五十余人,别于渭北。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未几,拜仪曹尚书。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尚书,夺常侍禄一周。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
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服阕,兼太尉长史。高祖南讨,又兼彭城王中军府长史。寻为徐州京兆王愉兼长史,赐绢百匹。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屡有表闻,朝廷不纳。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滨淮诸戍,由备得全。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成相扇惑。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景明初,除秘书监。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复本爵固安伯,曰懿。
(选自《魏书·卢渊传》,有删节)
【1】注:干,元干;下文“愉”指元愉。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B.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乎生。
C.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D.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后也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颜师古曾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
B.“谥”,古代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与品德,而给予一个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
C.“考课”就是朝廷依照相关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
D.“服阕”的意思是守丧期满除服。按照封建礼制,父母死后必须穿丧服守孝三年,三年后才能除去丧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渊性情温和文雅,崇尚学业,家庭和睦,后继承侯爵位,官职屡有升迁,做了始平王的老师后,按照惯例降爵位为伯爵。
B.高祖要册立冯氏为皇后,先征询卢渊的意见,卢渊认为这是朝廷大事,应该择日占卜再定夺,但他的意见未被皇帝接受。
C.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时,卢渊被降职,并被罚了俸禄。不久又被授予豫州刺史,因为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地推辞。
D.卢渊对待叛乱的态度是诛杀首恶,宽宥其余。在羌人叛乱时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叛逃时均采取这种方法,成功地化解了危机。
【小题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2)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源怀,谦恭宽雅,有大度。高宗末,除殿中尚书,出为长安镇将、雍州刺史。清俭有惠政,善于抚恤,劫盗息止,流民皆相率来还。景明二年,征为尚书左仆射,加特进。时有诏,以奸吏犯罪,每多逃遁,因眚乃出,并皆释然。自今已后,犯罪不问轻重,而藏窜者悉远流。若永避不出,兄弟代徙。怀乃奏免之。又诏为使持节,加侍中、行台,巡行北边六镇、恒燕朔三州,赈给贫乏,兼采风俗,考论殿最,事之得失,皆先决后闻。自京师迁洛,边朔遥远,加连年早俭,百姓困弊。怀衔命巡抚,存恤有方,但宜运转,有无通济。时后父于劲势倾朝野,劲兄于祚与怀宿昔通婚,时为沃野镇将,颇有受纳。怀将入镇,祚郊迎道左,怀不与语,即劾祚免官。怀朔镇将元尼须与怀少旧,亦贪秽狼藉,置酒请怀,谓怀曰“命之长短,由卿之口,岂可不相宽贷?”怀曰:“今日之集,乃是源怀与故人饮酒之坐,非鞠狱之所也。明日公庭,始为使人捡镇将罪状之处。”尼须挥泪而已,无以对之。怀既而表劾尼须。其奉公不挠,皆此类也。正始元年九月,有告蠕蠕率十二万骑六道并进,南寇恒代。诏怀出据北蕃,指授规略。蠕蠕亡遁。怀旋至恒代,案视诸镇左右要害之地,可以 筑城置戍之处。怀性宽容简约,不好烦碎。恒语人曰:“为人理世务点类维何必须太无细也譬如为屋但处望高显楹栋平正基璧完牢风雨不入足。斧斤不平,斫削不密,非屋之病也。”又性不饮酒而喜以饮人,好接宾友,雅善音律,虽在白首,至宴居之暇,常自操丝竹。
(选自《魏书》列传第二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贵人理世务/当举纲维/何必须太子细/也譬如为屋/但外望高显/楹栋平正/基壁完牢/风雨不入/足矣
B.为贵人/理世务当举纲维/何必须太子细也/譬如为屋/但外望/高显楹栋/平正基壁/完牢/风雨不入/足矣
C.为贵人理世务/当举纲维/何必须太子细也/如为屋/但外望/高显楹栋平正/基壁完牢/风雨不入/足矣
D.为贵人/理世务当举纲维/何必须太子细也/譬如为屋/但外望高显/楹栋平正/基壁完牢/风雨不入/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台也叫行台省,是魏晋至金代御史台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
B.京师出自《大雅•公刘》“京师之野”,后世因以泛称国家的都城。
C.朔即朔方,杜甫“一去紫台连朔漠”中的“朔漠”即北方的沙漠。
D.郊指古代都城以外,百里以内的地方,郊迎指出迎于郊以示敬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源怀为政清廉,宽厚爱民。他在做长安镇将、雍州刺史时,善于抚恤百姓,境内盗贼止息流民相继返回家园。
B.源怀巡边御敌,屡立功勋。他不止一次受命巡边,工作卓有成效。蠕蠕南侵时,他又出守北部边境,指示方略。
C.源怀奉公守法,不徇私情。他的姻亲于祚贪污,被他弹劾免官。他的朋友尼须向他借钱弥补亏空,也被他拒绝。
D.源怀擅长音乐,广交朋友。他自己不饮酒,喜欢以酒待人。晚年时,到了安逸闲暇的时候,常常自己演奏音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赈给贫乏,兼采风俗,考论殿最,事之得失,皆先决后闻。
(2)怀旋至恒代,案视诸镇左右要害之地,可以筑城置戍之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孝伯,高平公顺从父弟也。父曾,少以郑氏《礼》、《左氏春秋》教授为业。郡三辟功曹,并不就。道武时,为赵郡太守,令行禁止。并州丁零数为山东害,知曾能得百姓死力,惮不入境。
孝伯少传父业,博综群言,美风仪,动有法度。从兄言之太武,征为中散,谓顺曰“真卿家千里驹也”。迁秘书奏事中散,转散骑侍郎、光禄大夫,赐爵魏昌子。委以军国机密,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迁北部尚书。以频从征伐规略之功,进爵寿光侯。
真君末,宋文帝闻车驾南伐,遣其弟太尉、江夏王义恭率众赴彭城。太武至彭城。宋徐州刺史武陵王骏遣人献酒二器、甘蔗百挺,并请骆驼。帝明旦遣孝伯至小市门,骏亦使其长史张畅对。孝伯曰:"主上有诏诏太尉、安北,可暂出门,欲与相见。今遣赐骆驼及貂裘杂物。”畅曰:“有诏之言,何得称之于此?”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孝伯风容闲雅,应答如流,畅及左右甚相嗟叹。帝大喜,进爵宣城公。
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贵贱,咸推重之。景穆曾启太武,广征俊秀,帝曰:“朕有一孝伯,足理天下,何用多为?假复求访,此人辈亦何可得?”其见贵如此。或有言事者,孝伯恣其所陈,假有是非,终不抑折;及见帝,言其所长,初不隐人姓名,以为已善。故衣冠之士,服其雅正。自崔浩诛后,军国谋谟,咸出孝伯。太武宠眷,有亚于浩,亦以宰辅遇之。卒之日,远近哀伤焉。孝伯美名,闻于遐迩。李彪使江南,齐武帝谓曰:“北有李孝伯,于卿远近?”其为远人所知若此。
节选自《北史·李孝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B.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C.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D.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指堂房亲属,从父年长于父者称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意即堂伯、堂叔。
B.《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C.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即今天的山东省,别名齐鲁。
D.爵是一种表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的尊号,多根据血缘亲疏或功劳大小授予,可世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孝伯少承父业,为官多有功勋。他少年时继承父业,博览群书;担任赵郡太守,丁零不敢入境骚扰,担任北部尚书,征战规划谋略有功。
B.李孝伯善于言辞,声名播于远近。李孝伯应答如流,张畅以及身边随从很是咨嗟感叹;李彪出使江南,齐武帝特意向他问起孝伯的才能。
C.李孝伯不隐人善,品行典雅方正。如有人陈说事情,孝伯让他充分发表意见;见到皇帝孝伯言说别人长处,从不埋没别人姓名以称自己的好处。
D.李孝伯深受赏识,执掌军国大权。太武帝夸赞说,有一个李孝伯,便足以治理天下;崔浩被杀后,李孝伯执掌政事,太武帝以对宰辅之礼待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以军国机密,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
(2)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贵贱,咸推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