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入彭蠡湖口(节选)
谢灵运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注)①具论:详细述说。②圻(qí)岸:曲岸。③狖(yòu):长尾猿。④屯:聚集。
【小题1】有人认为,诗歌前两句“倦”“难”二字最难咀嚼,请结合节选的这部分诗句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6-19 11:46: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江子一,元贞,济阳考城人,晋散骑常侍统之七世孙也。父法成,天监中奉朝请。子一少好学,有志操,以家贫阙养,因蔬食终身。起家王国侍郎、朝请。启求观书秘阁,高祖许之,有敕直华林省。其姑夫右卫将军朱异,权要当朝,休下之日,宾客辐凑,子一未尝造门,其高洁如此。稍迁尚书仪曹郎,出为遂昌、曲阿令,皆著美绩。除通直散骑侍郎,出为戎昭将军、南津校尉。

弟子四,历尚书金部郎。大同初,迁右丞。兄弟性并刚烈。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高祖甚善之,诏尚书详择施行焉。左民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高祖厉色呵责之;子四乃趋前代炯等对,言甚激切,高祖怒呼缚之,子四据地不受,高祖怒亦止,乃释之。犹坐免职。

及侯景反攻陷历阳自横江将渡子一帅舟师千余人于下流欲邀之其副董桃生家在江北因与其党散走子一乃退还南洲,复收余众,步道赴京师。贼亦寻至,子一启太宗曰:“贼围未合,犹可出荡,若营栅一固,无所用武。”请与其弟子四、子五帅所领百余人,开承明门挑贼。许之。子一乃身先士卒,挺戈独进,群贼夹攻之,从者莫敢继。子四、子五见事急,相引赴贼,并见害。诏曰:“故戎昭将军、通直散骑侍郎、南津校尉江子一,前尚书右丞江子四,东宫直殿主帅子五,祸故有闻,良以矜恻,死事加等,殊可旌之。可赠子一给事黄门侍郎,子四中书侍郎,子五散骑侍郎。”侯景平,世祖又追赠子一侍中,义子;子四黄门侍郎,谥毅子;子五中书侍郎,谥烈子。

子一续《黄图》及班固“九品”,并辞赋文笔数十篇,行于世。

(节选自《梁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七》,有删节)

(注)①阙养:缺少对父母供养的衣食。②敕:诏令。③休下:休假在家。④除:授官。⑤祸故:被害的经过。⑥矜恻:令人怜悯。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侯景反/攻陷历阳/自横江将渡/子一帅舟师千余人/于下流欲邀之/其副董桃生家在江北/因与其党散走/
B. 及侯景反/攻陷历阳/自横江将渡子一帅/舟师千余人/于下流欲邀之/其副董桃生家在江北因/与其党散走/
C. 及侯景反/攻陷历阳/自横江将渡/子一帅舟师/千余人于下流欲邀之/其副董桃生家在江北因/与其党散走/
D. 及侯景反/攻陷历阳/自横江将渡子一帅/舟师千余人/于下流欲邀之其副董桃生/家在江北/因与其党散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又称字号,古代同一个人在其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字、号,有时不一止一个字号。
B. 晋散骑常侍统,晋朝散骑常侍江统。古代称人,往往在姓名前加官职,如“散骑常侍”。
C. 尚书,中国古代政府高官的名称,职务大致相当于现在国家各部委的部长,如刑部尚书。
D. 谥,又称谥号,是皇上根据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显位者的表现,生前赠予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子一年轻时喜欢学习,有志行节操;在任遂昌、曲阿县令时,政绩良好;曾续编《黄图》与“九品”,有几十篇辞赋文笔流传于世。
B. 江子一的姑夫硃异是当朝权贵,但他从来不去阿附,因此受到朝廷的赏识,逐渐提升为尚书仪曹郎,又任通直散骑侍郎等官职。
C. 侯景叛乱时,江子一在副帅逃跑的不利条件下,聚拢部队,步行赶赴京师守卫,并与他的两个弟弟率领部下打开城门迎战敌军。
D. 在守卫京师的战斗中,江子一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他的弟弟子四、子五也一起冲入敌阵,兄弟人为国捐躯,受到朝廷追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四自右丞上书,极言得失,高祖甚善之
(2)贼围未合,犹可出战,若营栅一固,无所用武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谢方明,陈郡阳夏人,尚书仆射景仁从祖弟也。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元兴元年,桓玄克京邑,丹阳尹卞范之势倾朝野,欲以女嫁方明,使尚书吏部郎王腾譬说备至,方明终不回。桓玄闻而赏之,即除著作佐郎,方明事思忠益,知无不为。高祖谓之曰:“愧未有瓜衍之赏,且当与卿共豫章国禄。”屡加赏赐。方明严恪,虽处暗室,未尝有惰容。无他伎能,自然有雅韵。丹阳尹刘穆之权重当时,朝野辐辏,不与穆之相识者,唯有方明、郗僧施、蔡廓而巳;穆之甚以为恨。尝年终,江陵县狱囚事无轻重,悉散听归家,使过正三日还到。罪应入重者有二十余人,纲纪以下,莫不疑惧。囚及父兄皆惊喜涕泣,以为就死无恨。至期,有重罪二人不还,方明不听讨捕。其一人醉不能归,逮二日乃反;余一囚十日不至,五官朱千期诗见欲白讨之,方明知为囚事,使左右谢五官不须入,囚自当反。囚逡巡墟里,不能自归,乡村让之,率领将送。遂竟无逃亡者。远近咸叹服焉。遭母忧,去职。服阙,为宋台尚书吏部郎。永初三年,出为丹阳尹,有能名。转会稽太守。江东民户殷盛,风俗峻刻,强弱相陵,奸吏蜂起,符书一下,文摄相续。又罪及比伍,动相连坐,一人犯吏,则一村废业,邑里惊扰,狗吠达旦。方明深达治体,不拘文法,阔略苛细,务存纲领。州台符摄,即时宣下,缓民期会,展其办举;郡县监司,不得妄出,贵族豪士,莫敢犯禁,除比伍之坐,判久系之狱。东土至今称咏之。性尤爱惜,未尝有所是非,承代前人,不易其政。有必宜改者,则以渐移变,使无迹可寻。元嘉三年,卒官。
(节选自《宋书·列传一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
B.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
C.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
D.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兴,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
B.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省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的地区为“江东”。
C.连坐,我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罚的制度。
D.列传,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首创,为其以后纪传体史书沿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方明有高尚情操。卞范之权势很大,想把女儿嫁给他,让尚书吏部郎王腾百般劝说,但他始终不答应,得到了桓玄赏识。
B.谢方明不攀权附贵。刘穆之权重一附,朝廷内外的人士都争相攀附,但谢方明不与其相交,使得刘穆之对此深以为憾。
C.谢方明有仁爱之心。回家的二十多个犯人中,有两人未及时归狱,谢方明不让人去捕拿,遭到了五官朱千期的反对也不改变。
D.谢方明治政深得民心。谢方明在任会稽太守时,面对江东地区乱政的恶劣现象,他采取措施,废除不当做法,得到了百姓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年终,江陵县狱囚事无轻重,悉散听归家,使过正三日还到。
(2)囚逡巡墟里,不能自归,乡村让之,率领将送。
(3)课内文言文翻译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僧达,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子。兄锡,质讷乏风采。太祖闻僧达蚤慧,召见于德阳殿,问其书学及家事,应对闲敏,上甚知之,妻以临川王义庆女。
少好学,善属文。年未二十,以为始兴王浚后军参军,迁太子舍人。坐属疾,于杨列桥观斗鸭,为有司所纠,原不问。性好鹰犬,与闾里少年相驰逐,又躬自屠牛。义庆闻如此,令周旋沙门慧观造而观之。僧达陈书满席,与论文义,慧观酬答不暇,深相称美。与锡不协,诉家贫,求郡,太祖欲以为秦郡,吏部郎庾炳之曰:“王弘子既不宜作秦郡,僧达亦不堪莅民。”乃止。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服阕,为宣城太守。性好游猎,而山郡无事,僧达肆意驰骋,或三五日不归,受辞讼多在猎所。民或相逢不识,问府君所在,僧达曰:“近在后。”元嘉二十八年春,索虏寇逼,都邑危惧,僧达求入卫京师,见许。贼退,又除宣城太守,顷之,徙任义兴
三十年,元凶弑立,世祖入讨,普诸州郡;又符郡发兵,僧达未知所从。客说之曰:“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如其不能,可躬率向义之徒,详择水陆之便,致身南归,亦其次也。”僧达乃自候道南奔,逢世祖于鹊头,即命为长史,加征虏将军。
上即位,以为尚书右仆射,寻出为使持节、南蛮校尉,加征虏将军。僧达自负才地,谓当时莫及。上初践阼,即居端右,一二年间,便望宰相。及为护军,不得志,乃启求徐州,上不许。僧达三启固陈,上甚不说。期岁五迁,僧达弥不得意
吴郭西台寺多富沙门,僧达求须不称意,乃遣主簿顾旷率门义劫寺内沙门竺法瑶,得数百万。荆、江反叛,加僧达置佐领兵,台符听置千人,而辄立三十队,队八十人。又立宅于吴,多役公力。坐免官。
(节选自《宋书·王僧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
B.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
C.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
D.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沙门,原为古印度各个宗教派别出家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佛教僧侣。
B.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在本文中是讨伐州郡的意思。
C.持节,官名。魏晋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为刺史总军戎者。
D.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还有很多,例如践祚、践极、践统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僧达自幼好学,善于为文。太祖听说他很聪慧,在德阳殿召见了他,他回答得从容闲雅,太祖很欣赏他,让他娶了临川王刘义庆的女儿。
B.王僧达喜好游猎,荒怠政务。任宣城太守时,他有时三五天不回郡,有时遇到老百姓,百姓问他太守在哪儿,他对百姓说:“很近,就在后面。”
C.王僧达出身高费,平乱有功,他没满二十岁时就跟在当时的始兴王刘浚身边做事,后来刘浚起兵平叛,他加人了刘浚的队伍,被封为征虏将军。
D.王僧达贪恋钱财,强取豪夺,吴郡西台寺很多和尚富有,王僧达向寺中索要感到不满意,就带着手下人拦劫寺里的和尚竺法瑶,搞到了几百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僧达求人卫京师,见许。贼退,又除宜城太守,顷之,徙任义兴。
(2)僧达三启固陈,上甚不说。期岁五迁,僧达弥不得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源子雍,灵和。少好文雅,笃志于学,推诚待士,士多归之。自秘书郎,除太子舍人、凉州中正。肃宗践阼,以宫臣例转奉车都尉,迁司徒属。转太中大夫、司徒司马。迁夏州刺史。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以饥馑转切,欲自出求粮,留子延伯据守。僚属佥云:“今天下分析,寇贼万重,四方音信,莫不断绝,俄顷之间,变在不意,何宜父子如此分张?未若弃城俱去,更展规略。”

子雍泣而谓众曰:“吾世荷国恩,此是吾死地,更欲何求!”遂自率羸弱,向东夏运粮。延伯与将士送出城外,哭而拜辞,三军莫不呜咽。子雍行数日,为朔方胡帅曹阿各拔所邀,力屈见执。子雍乃密遣人赍书,敕延伯令共固守。子雍虽被囚执,雅为胡人所敬,常以民礼事之。子雍为陈安危祸福之理,劝阿各拔令降,阿各拔将从之,未果而死。拔弟桑生代总部众,竟随子雍降。复破贼帅纥单步胡提于曲沃堡。肃宗玺书劳勉之。子雍在白水郡复破阿非军,多所斩获。还洛,以葛荣久逼信都,诏假子雍征北将军,为北讨都督。时相州刺史安乐王鉴据邺反,敕子雍与都督李神轨先讨之。子雍行达汤阴,鉴遣弟斌之夜袭子雍军,不克,奔败而返。子雍乘机继进,径围邺城,与裴衍、神轨等攻鉴,平之。子雍卒,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公如故。永安中,重赠司空,谥曰庄穆。

(节选自《魏书·源子雍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
B.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
C.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
D.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即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
B.三军,为军队的统称,古时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现代也用三军统指部队。
C.玺书,指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文中指的就是肃宗皇帝的诏书。
D.重赠,重又追赠的意思,“赠”是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谥号、官职称号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雍富有魅力,任职很多。他坦诚对待士人,文士们都来归附他,曾被授予太子舍人、凉州中正、奉车都尉、夏州刺史等官职。
B.子雍忠于朝廷,临危不惧。面对贼寇围城,他率军民死守,亲自率领疲弱的兵士出城求粮,且留子据守城池,感动了三军将士。
C.子雍身陷敌手,策反劝降。他被阿各拔拦击抓捕,反而对他晓以利害,劝其归降,最终阿各拔统帅部下跟随子雍归降。
D.子雍功勋卓著,极享哀荣。他在白水郡打败阿非的军队,参与攻打安乐王鉴取得胜利,去世后被追赠多种官爵,谥号庄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雍虽被囚执,雅为胡人所敬,常以民礼事之。
(2)子雍行达汤阴,鉴遣弟斌之夜袭子雍军,不克,奔败而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告诉:告知
B.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狼狈:进退两难的情状
C.岂敢盘桓,有所期冀   盘桓:犹豫不决的样子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私情。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 母、孙二人,更相为
B.猥以贱,当侍东宫   今臣亡国贱俘,至至陋
C.凡在故老,犹蒙育   本图宦达不名节
D.今臣亡国贱俘,微至陋 臣无祖母,无以今日
【小题3】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生孩六月,慈父背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明知
B.州司临门,急星火 覆杯水坳堂之上
C.臣之进退,实狼狈 奚以为九万里而南
D.臣供养无主 但刘日薄西山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在文中连用“察臣”“拜臣”“除臣”等词,渲染了朝廷对自己的恩德,表现了无限感激之情。
B.李密用“责臣”“催臣”“急于星火”等词句,渲染了十万火急的形势,表现了他对“郡县”“州司”的愤懑之情。
C.李密用迂回的语言,申述自己不敢违逆君命,但又左右为难的尴尬处境,表现了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心情。
D.李密追求自己少时任职伪朝,冀求官职显达,是为了消除晋武帝对自己“矜名节”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