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郡督军与悌争论,名悌而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黄初中,为堂阳长,以选为平原王傅。王即尊位,是为明帝。以隆为博士、驸马都尉。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以为不飨会,帝敬纳之。

迁陈留太守。犊民酉牧,年七十余,有至行,举为计曹掾;帝嘉之,特除郎中以显焉。迁侍中,犹领太史令。崇华殿灾。诏问隆:“此何咎?于礼,宁有祈禳之义乎?”隆对曰:“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孝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胜之。”迁光禄勋。帝愈增崇宫殿,雕饰观阁。百役繁兴,者万数,公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掘土以率之。而天作淫雨,冀州水出,漂没民物。隆上疏切谏曰:“盖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然则士民者,国家之镇也;谷帛者,乃士民之命也。谷帛非造化不育,非人力不成。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宜加愍恤,以救其困。”书奏,帝览焉,谓中书监、令,曰:“观隆此奏,使朕惧哉!”隆疾笃,口占上疏曰:“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臣百病所钟,气力稍微,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诏曰:“生廉追伯夷,直过史鱼,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隆卒,遗令薄葬,敛以时服。

(节选自《魏史·高堂隆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群臣或以为飨会   宜:应当
②百役繁兴,者万数   作:劳作
自舆出,归还里舍   辄:就
④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可以决。   就:完成
⑤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姐,我为鱼肉,何辞为?”   让:贵备
⑥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怠:懈怠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邢督军悌争论
②国不堪貳,君将若之何?欲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B.①特除郎中显焉
②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清风,照之以明月
C.①非独陛下天下也
②外无期功强近
D.①国家之镇也
②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小题3】下列文言文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何以守位?曰仁。
B.有至行,举为计曹掾。
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D.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以罪?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词语及课本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古代官名,主要指学术上专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后来一般都设在太学或国子监中。
B.结草,代指报恩,此典故在本文段中的意思与李密《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句中的意思相同。
C.《史记》,“前四史”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D.宇宙,古人认为“古往来今谓之宇,四方上下谓之宙”,《滕王阁序》中“觉宇宙之无穷”中的“宇宙”指天地。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孝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胜之。
(2)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宜加愍恤,以救其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04 06:48: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鹿悆,字永吉。悆好兵书、阴阳、释氏之学。彭城王元勰召为馆客。尝诣徐州,马疫,附船而至大梁。夜睡,从者上岸窃禾四束以饲其马。船行数里,悆觉,问得禾之处,从者以告,悆大忿,即停船上岸,至取禾处,以缣三丈置禾束下而返。

初为真定公元子直国中尉,恒劝以忠廉之节。子直少有令名,悆欲其善终,故以试焉。母忧去职。服阕,仍卒任。子直出镇梁州,州有兵粮和籴,和籴者靡不润屋,悆独不取,子直强之,终不从命。

庄帝为御史中尉,悆兼殿中侍御史,监临淮王或军。时萧衍遣其豫章王综据徐州,综密信通或,云欲归款。综时为萧衍爱子,众议成谓不然,戎募人入报,验其虚实,悆遂请行。时徐州始陷,边防驿扰。悆单马间出,径趣彭城,未至之间,为综军主程兵润所止。兵润遂先遣人白龙牙等,综既有诚心,闻悆被执,综义遣腹心梁话迎悆,密语意状,令善酬答,引悆入城,诣龙牙所。还军,于路与梁话誓盟。契约既固,未旬综果降。

俄出为青州彭城王劭府长兼司马,广川人刘钧、东清河人房须反,劭遣悆监州军讨之,战于商山,颇有所捷。将统皆劭左右,擅增首级,妄请赏帛,悆面执不与,劭弗从。悆勃然作色曰:“竭志立言,为王为国,岂悆家事!”不辞而出,劭追而谢焉。窃勋者放言噂沓欲加私害,悆闻而笑之,不以介意。

先是,萧衍遣将彭群、王辩率众七万围逼琅邪。自春及秋官军不至而两青士马裁可万余师次郧城久而未进劭乃遣悆径赴贼垒大破之斩群首俘馘二千余级 肃宗嘉之,玺书劳问。永安中,入为左将军、给事黄门侍郎,又以前赏悆入徐之功未尽,增邑二百户,进爵为侯。虽任居通显,志在谦退,迎送亲宾,加于畴昔,而自无室宅,常假赁居止,布衣粝食,寒暑不变。庄帝嘉其清素,时复赐以钱帛。

(选自《魏书•鹿悆列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春及秋/官军不至/而二青士马裁可/万余师次郧城/久而未进/劭乃遣悆径赴/贼垒大破之/斩群首/俘馘二千余级
B.自春及秋/官军不至/而二青士马裁可/万余师次郧城/久而未进/劭乃遣悆/径赴贼垒/大破之/斩群首/俘馘二千余级
C.自春及秋/官军不至/而二青士马/裁可万余/师次郧城/久而未进/劭乃遣悆径赴/贼垒/大破之/斩群首/俘馘二千余级
D.自春及秋/官军不至/而二青士马/裁可万余/师次郧城/久而未进/劭乃遣悆/径赴贼垒/大破之/斩群首/俘馘二千余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馆客:即“门客”“食客”,是古代达官显贵之人收养无家可归的人以示仁慈。
B.服阙: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称“服阙”。官员一般等守丧期满才可复职。
C.旬:古代十日为一旬;一个月分为上中下三旬。亦可指十岁为一旬。
D.玺书: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在秦朝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鹿悆为人诚实有信。鹿悆在大梁时,随从人员偷了四把禾苗来喂马,他发现后大怒,于是回到偷禾苗的地方,把三丈缣帛放在禾苗下才返回。
B.鹿悆不顾个人安危。萧综写信给元或说归顺大魏,元或找人检验对方虚实,当时徐州沦陷,边境上正处在混乱之中,但鹿悉不畏艰险,请求前去。
C.鹿悆为官刚正不阿。商山交战时,元劭派鹿悆监督本州军队,元劭指使部下将帅统领增报首级贪求赏赐,鹿悉当面坚持不许,元劭不听从。
D.鹿悆为人清廉节俭。鹿悆十分清廉,不贪财,自己连宅屋都没有,常常借租房子居住,一年四季穿布衣吃粗食,得到皇上嘉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直少有令名,悆欲其善终,故以讽焉。
(2)悆单马间出,径趣彭城,未至之间,为综军主程兵润所止。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也。祖赳,晋隆安末,避乱徙居。欢年二十余,从豫章雷次宗谘玄儒诸义。母亡,水浆不入口六七日,庐于墓次,遂隐遁不仕。于剡天台山开馆聚徒,受业者常近百人。欢早孤,每读《诗》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篇》不复讲。
太祖辅政,悦欢风教,征为杨州主簿,遣中使迎欢。及践阼,乃至。欢称“山谷臣顾欢”,上表曰:“臣闻举网提纲,振裘持领,纲领既理,毛目自张。然则道德纲也物势目也上理其纲则万机时序下张其目则庶官不旷是以汤武得势师道则祚延秦项忽道任势则身戮伏愿稽古百王,斟酌时用,不以刍荛弃言,不以人微废道,则率土之赐也,微臣之幸也。臣志尽幽深,无与荣势,自足云霞,不须禄养。陛下既远见寻求,敢不尽言。言既尽矣,请从此退。”上诏曰:“朕思弘治道,伫梦岩滨,旰食萦怀。吴郡顾欢,至自丘园,能献书金门,荐辞凤阙,辨章治体,有协朕心。今出其表,外可详择所宜,以时敷奏。”欢东归.上赐麈尾、素琴。永明元年,诏征欢为太学博士,不就征。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欢论之曰:“器既殊用,教亦异施。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佛迹光大,宜以化物;道迹密微,利用为己。优劣之分,大略在兹。”
欢晚节服食,不与人通。每旦出户,山鸟集其掌取食。初元嘉末,出都寄住东府,自知将终,赋诗言志云:“精气因天行,游魂随物化。”卒于剡山,时年六十四。还葬旧塞,木连理出墓侧。
(节选自《南齐书·顾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则道德/纲也/物势/目也/上理其纲/则万机时序/下张其目/则庶官不旷/是以汤武得势师道则祚延/秦项忽道任势则身戮/
B.然则道德纲也/物势目也/上理其纲则/万机时序/下张其目则/庶官不旷/是以汤武得势师道则祚延/秦项忽道任势则身戮/
C.然则道德纲也/物势目也/上理其纲/则万机时序/下张其目/则庶官不旷/是以汤武得势师/道则祚延/秦项忽道任/势则身戮/
D.然则道德纲也/物势目也/上理其纲/则万机时序/下张其目/则庶官不旷/是以汤武得势师道/则祚延秦项/忽道任势/则身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古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B.践阼,原指登上宗庙东面的台阶(主人站立的台阶)主祭,后指代皇帝主持政务。
C.凤阙,原本是汉代宫阙名,即建章宫,有凤在上,故名凤阙,后代指朝廷、皇宫。
D.博士,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欢深受儒家孝道思想的影响,对父母怀有深深的感情,每当给学生讲授《诗经·寥莪》时,就会想起已故的父母,悲伤得不能自已。
B.顾欢受玄学影响,不喜做官,也不慕名利,齐太祖召他为官,他在上奏了应该效法先王治好国家的建议后,要求齐太祖放他重回自然。
C.顾欢崇尚道教,贬斥佛教。他认为道教能弘扬善道,崇尚肖然,严密细致,而佛教崇尚勇猛,是为恶之道,二者优劣,一看便知。
D.顾欢晚年完全归隐自然。他不再与尘世的人交往,却与鸟类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临终前,表达了自己要将灵魂融入大自然中的愿望。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母亡,水浆不入口六七日,庐于墓次,遂隐遁不仕。
(2)不以刍荛弃言,不以人微废道,则率土之赐也,微臣之幸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渊明传
萧统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全梁文.陶渊明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江州刺史檀道济往之 候:等候
B.公田令吏种秫     悉:全部
C.即日解绶去职,《归去来》 赋:写作
D.弘欲延之坐 邀:邀请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B.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C.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D.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小题3】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归,自请解职辞官归家,古代官职升降调动有一些专用词语,官职升迁有拔、擢、拜、封等;官职调任有迁、徙、调、出;官职降职有罢、黜、免、谪。
B.黄昏,十二时辰之一。十二时辰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
C.绶,官印,解绶去职指辞职归隐。
D.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民间在重阳节有插茱萸、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前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小题5】将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2)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