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从平建邺,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大通元年,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曰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且闻虏所据营,林木甚盛,必不夜出。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乃还,与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共来至此,涉历一岁,靡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衔枚夜出,陷其四垒。涡阳城主王玮乞降。所余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大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寇楚州,执刺史桓和。景仍进军淮上,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异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卒,时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曰武。敕义兴郡五百丁会丧。
(选自《梁史·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主书 稍:渐渐
B.领军曹仲宗伐涡阳 隶:跟从
C.聚为抄暴耳    直:只是
D.敕义兴郡五百丁会丧    发:拿出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曰/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
B.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曰/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
C.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曰/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
D.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曰/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庆之性格耿直慷慨。在战斗中,主将曹仲宗害怕腹背受敌,想班师回朝,庆之杖节军门,慷慨陈词,最后说服了曹仲宗。
B.陈庆之善于用兵打仗。北魏军构建城垒分兵牵制,陈庆之率军夜袭,攻破其中四座城垒,迫使涡阳城城主王纬请求归降。
C.陈庆之作战勇敢。侯景率七万大军进犯楚州,在刺史桓和陷没的情况下,陈庆之坚决抵抗,朝廷派来的援军还未到达,他已经打败了侯景的军队。
D.陈庆之体恤百姓。豫州闹饥荒,陈庆之赈济灾民,很多人得以保全活命。梁武帝为此封他为散骑常待、左卫将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
(2)魏人远来,皆已疲倦,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23 09:47: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山图,字季寂,义兴义乡人也。少贫微,佣书自业。有气干,为吴郡晋陵防郡队主。宋孝武伐太初,山图豫勋,赐爵关中侯。泰始初,为殿中将军。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镇军将军张永征薛安都于彭城,山图领二千人迎运至武原,为虏骑所追,合战,多所伤杀。虏围转急,山图结阵死战,然后突围出,虏披靡不能禁。众称其勇,呼为“武原将”。豫章贼张凤,聚众康乐山,断江劫抄。明帝遣山图讨之。山图至,先羸兵偃众,遣幢主庞嗣厚遗凤,要出会聚,听以兵自卫。凤信之,行至望蔡,山图设伏兵于水侧,击斩凤首,众百余人束首降。元徽三年,迁步兵校尉,加建武将军。盗发桓温冢,大获宝物。客窃取以遗山图,山图不受,簿以还官。太祖辅政,山图密启曰:“沈攸之久有异图,公宜深为之备。”太祖笑而纳之。攸之事起,世祖为西讨都督,启山图为军副。世祖留据盆城,众议以盆城城小难固,不如还都。山图曰:“今据中流,为四方势援,大众致力,川岳可为。城隍小事,不足难也。”世祖使参军刘皆、陈渊委山图以处分事。山图断取行旅船板,以造楼橹,立水栅,旬日皆办。世祖甚嘉之。攸之既败,世祖谓山图曰:“周公前言,可谓明于见事矣。”世祖践阼,迁竟陵王镇北司马,以盆城之旧,出入殿省,甚见亲信。山图于新林立墅舍,晨夜往还。上谓之曰:“卿罢万人都督,而轻行郊外。自今往墅,可以仗身自随,以备不虞。”及疾,上手敕参问,遣医给药。永明元年,卒,年六十四。诏赐朝服一具,衣一袭。

(节选自《南齐书·周山图传》)

(注)① 幢主,南北朝及隋朝时期的武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B.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C.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D.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中侯,一种始自曹魏建安年间的爵位称号,侯是封建时代等级最高的爵位。
B.城隍,“城”的本义是城邑四周的墙垣;“隍”指没有水的护城壕沟。“城隍”在文中指城池。
C.楼橹,古代军中用以瞭望、攻守的没有顶盖的高台,建造于地面或车船之上。
D.手敕,即手诏,是指皇帝亲笔写的命令,不同于一般的文书,常有非常意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山图才能超卓,临敌有勇有谋。他在武原勇猛突围,被称为“武原将”;在豫章,他先用计使张凤放松警惕,最终设伏兵将其击杀。
B.周山图心有主见,善处不义之财。盗贼盗掘桓温墓获得大量宝物,门客盗取宝物来赠送给山图,山图没有接受,而是登记入册后上交官府。
C.周山图见识过人,准确判断事势。他看出沈攸之有反叛图谋,提醒太祖早做防备:作世祖军副,他力排众议,陈明留守盆城的意义。
D.周山图诚心事主,受到世祖恩宠。他因为罢免了另一个统领万人的都督而得罪了人,轻装简行到郊外存在危险,因此世祖准许他带侍卫以防不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图至,先羸兵偃众,遣幢主庞嗣厚遗凤,要出会聚,听以兵自卫。
(2)迁竟陵王镇北司马,以盆城之旧,出入殿省,甚见亲信。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僧达,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子。兄锡,质讷乏风采。太祖闻僧达蚤慧,召见于德阳殿,问其书学及家事,应对闲敏,上甚知之,妻以临川王义庆女。
少好学,善属文。年未二十,以为始兴王浚后军参军,迁太子舍人。坐属疾,于杨列桥观斗鸭,为有司所纠,原不问。性好鹰犬,与闾里少年相驰逐,又躬自屠牛。义庆闻如此,令周旋沙门慧观造而观之。僧达陈书满席,与论文义,慧观酬答不暇,深相称美。与锡不协,诉家贫,求郡,太祖欲以为秦郡,吏部郎庾炳之曰:“王弘子既不宜作秦郡,僧达亦不堪莅民。”乃止。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服阕,为宣城太守。性好游猎,而山郡无事,僧达肆意驰骋,或三五日不归,受辞讼多在猎所。民或相逢不识,问府君所在,僧达曰:“近在后。”元嘉二十八年春,索虏寇逼,都邑危惧,僧达求入卫京师,见许。贼退,又除宣城太守,顷之,徙任义兴
三十年,元凶弑立,世祖入讨,普檄诸州郡;又符郡发兵,僧达未知所从。客说之曰:“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如其不能,可躬率向义之徒,详择水陆之便,致身南归,亦其次也。”僧达乃自候道南奔,逢世祖于鹊头,即命为长史,加征虏将军。
上即位,以为尚书右仆射,寻出为使持节、南蛮校尉,加征虏将军。僧达自负才地,谓当时莫及。上初践阼,即居端右,一二年间,便望宰相。及为护军,不得志,乃启求徐州,上不许。僧达三启固陈,上甚不说。期岁五迁,僧达弥不得意。
吴郭西台寺多富沙门,僧达求须不称意,乃遣主簿顾旷率门义劫寺内沙门竺法瑶,得数百万。荆、江反叛,加僧达置佐领兵,台符听置千人,而辄立三十队,队八十人。又立宅于吴,多役公力。坐免官。
(节选自《宋书·王僧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
B.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
C.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
D.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在本文中是讨伐州郡的意思。
B.持节,官名。魏晋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为刺史总军戎者。
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还有很多,例如践祚、践极、践统等。
D.沙门,原为古印度各个宗教派别出家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佛教僧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僧达自幼好学,善于为文。太祖听说他很聪慧,在德阳殿召见了他,他回答得从容闲雅,太祖很欣赏他,让他娶了临川王刘义庆的女儿。
B.王僧达喜好游猎,荒怠政务。任宣城太守时,他有时三五天不回郡,有时遇到老百姓,百姓问他太守在哪儿,他对百姓说:“很近,就在后面。”
C.王僧达出身高费,平乱有功,他没满二十岁时就跟在当时的始兴王刘浚身边做事,后来刘浚起兵平叛,他加人了刘浚的队伍,被封为征虏将军。
D.王僧达贪恋钱财,强取豪夺,吴郡西台寺很多和尚富有,王僧达向寺中索要感到不满意,就带着手下人拦劫寺里的和尚竺法瑶,搞到了几百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僧达求人卫京师,见许。贼退,又除宜城太守,顷之,徙任义兴。
(2)僧达三启固陈,上甚不说。期岁五迁,僧达弥不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