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萍

刘绘

可怜池内萍,葐蒀紫复青。

巧随浪开合,能逐水低平。

微根无所缀,细叶讵须茎?

飘泊终难测,留连如有情。

(注)①“葐蒀”亦作“氛氳”,本为烟气纷纭之貌。②“讵”,岂,难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第一句“可怜”即“可爱”,在“可爱”之中,还含有几分惹人怜顾的柔弱之态。
B.第二句用“蓝簋”来为浮萍着色,在阳光下恍若有青紫之气升腾,动静结合,把色彩写活了。
C.第三、四句表现了浮萍的动态之美,尽摹池萍在水中飘、立、动、静之态,表现了动人的韵致。
D.五、六句与全诗清淡秀蕴的基调相谐,浮萍看似“无根”,其实还是有根的,只是因为太微小。
E.本诗是“永明体”,这是格律诗产生的前身,律诗有八句,一、二、四、六、八句一定要押韵。
【小题2】全诗表现出了池萍的哪些特点?诗人对池萍表达了什么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13 02:01: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恢字弘达。幼聪颖,年七岁,能通《孝经》《论语》义,发擿无所遗。既长,美风表,涉猎史籍。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宣武之难,逃在京师。高祖义兵至,恢于新林奉迎,以为辅国将军。建康平,还为冠军将军、右卫将军。天监元年,为侍中、前将军。二年,出为使持节、征虏将军。四年,改授后将军、郢州刺史,持节如故。义兵初,郢城内疾疫死者甚多,不及藏殡,及恢下车,遽命埋掩。又遣四使巡行州部,境内大治。十三年,迁散骑常侍、益州刺史,使持节如故,便道之镇。成都去新城五百里,陆路往来,悉订私马,百姓患焉,累政不能改。恢乃市马千匹,以付所订之家,资其骑乘,有用则以次发之,百姓赖焉。普通五年,进号骠骑大将军。七年九月,薨,时年五十一。遣中书舍人刘显护丧事。恢有孝性,初镇蜀,所生费太妃犹停都,后于都下不豫,恢来之知,一夜忽梦还侍疾,既觉忧遑,便度寝食。俄而都信至,太妃已瘳。后又有目疾,久废视瞻,有北渡道人慧龙得治眼术,恢请之。既至,空中忽见圣僧,及慧龙下针,豁然开朗,咸谓精诚所至。恢性通恕,轻财好施,凡历四州,所得俸禄随而散之。在荆州,常从容问宾僚曰:“中山好酒,赵王好吏,二者孰愈?”众未有对者。顾谓长史萧琛曰:“汉时王侯,藩屏而已,视事亲民,自有其职。中山听乐,可得任性;彭祖代吏,近于侵官。今之王侯,不守藩国,当佐天子临民,清白其优乎?”坐宾咸服。

(节选自《梁书·萧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B.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C.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D.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兵,指反抗残暴或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也指以恢复被推翻的王朝为宗旨的军队。
B.出,指京官正常外调,而《<琵琶行>并序》“予出官二年”的“出”指因罪贬谪。
C.中书,当时所施行的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的简称,舍人是其主要官员的称呼。
D.藩,有屏障的意思,古代用封建诸侯来屏障王室,所以称诸侯的封国为“藩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恢聪颖好学,深受朝廷赏识。他童年就通晓一些儒家著作并善于解说疑难,长大后又涉猎史书;后来遭逢乱世,走上仕途,得到了明帝和高祖的重用。
B.萧恢倾心为民,治政卓有成效。他刚到郢州就命人及时埋葬病死者,并派使者巡查辖区;在益州又巧妙化解了官府与百姓在交通方面的矛盾,深受爱戴。
C.萧恢恪遵孝道,乐于救济他人。人们都认为,正是因为他的精诚所至,才治好了母亲的眼疾;他担任过一些重要的职务,所得的俸禄常常用于行善施舍。
D.萧恢谈古论今,富有政治眼光。他在荆州时曾表示,汉朝的王侯应当亲自帮助天子治理百姓;现在的王侯情况不同,更应当注重保持自身清白廉洁的品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陆路往来,悉订私马,百姓患焉,累政不能改。
(2)既觉忧遑,便废寝食。俄而都信至,太妃已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举,字言扬,中书令览之弟也。幼好学,能清言,与览齐名。举年十四,尝赠沈约五言诗,为约称赏。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深为昭明太子赏接。秘书监任昉出为新安郡,别举诗云:“讵念耋嗟人,方深老夫托。”其属意如此。尝侍宴华林园,高祖访举于览,览对曰:“识艺过臣甚远,惟饮酒不及于臣。”高祖大悦。天监十四年,出为豫章内史,为政和理,甚得民心。普通四年,入为左民尚书。其年迁掌吏部,寻以公事免。六年,领步兵校尉。俄徙为吏部尚书,出为晋陵太守。在郡清静,百姓化其德,境内肃然。罢郡还,吏民诣阙请立碑,诏许之。举少博涉多通,尤长玄理及释氏义。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征士何胤自虎丘山赴之。其盛如此。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广深叹服,仍以所执麈尾荐之,以况重席焉。大同三年,以疾陈解,徙为右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其年,出为吴郡太守。先是,何敬容居郡有美绩,世称为何吴郡。及举为政,声迹略相比。六年,迁太子詹事。举父濸,齐世终此官,累表乞改授,敕不许,久之方就职。九年,迁尚书仆射。举虽居端揆,未尝肯预时务,多因疾陈解。敕辄赐假,并手敕处方,加给上药。其恩遇如此。其年,以本官参掌选事。太清二年,迁尚书令,侍中、将军如故。是岁,侯景寇京师,举卒于围内。诏赠侍中、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尚书令如故。文集乱中并亡逸。

(选自《梁书·谢举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B.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C.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D.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宴华林园,指谢举、谢览等臣子参加皇帝在皇家宫苑华林园举行的宴会。
B.诣阙请立碑,指口碑好的官员离任时当地官民到京城请求朝廷立碑褒扬此人。
C.以本官参掌选事,指谢举在担任尚书仆射的时候参与了朝廷的人才选拔工作。
D.诏赠,指朝廷下诏书为已去世的官员以及这位官员的亲属加封土地或爵位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举自幼好学,深受他人注意。谢举与秘书监任防关系密切,任防出任新安郡太守时写诗赠给谢举,可见,谢举被人留意就像这样。
B.谢举为政平和,管辖之地秩序良好。普通六年,谢举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出任晋陵太守,因为他任职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受其德政感化,境内肃然。
C.谢举学问渊博,受到卢广等人赞赏。谢举年轻时博览群书而懂得很多,尤其擅长道家义理和佛理,卢广叹服其超俗的辞理,赠他麈尾,赐予他高贵的座席。
D.谢举深受皇恩,在与侯景的对抗中去世。谢举因有病请求解职,皇帝赐给他假期和自己使用的药;为回报朝廷恩典,谢举积极与反贼侯景对抗,在城围时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征士何胤自虎丘山赴之。
(2)举父濸,齐世终此官,累表乞改授,敕不许,久之方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