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舍升逸,汝南安城人,舍幼聪颍,既长,博学多通,尤精义理,善诵书,背文讽说,音韵清辩。起家齐太学博士,迁后军行参军。建武中,魏人吴包南归,有儒学,尚书仆射江祏招包讲。舍造坐,累折包,辞理遒逸,由是名为口辩。王亮为丹阳尹,闻而悦之,辟为主簿,政事多委焉。

高祖即位,博求异能之士。吏部尚书范云重舍才器,言之于高祖,召拜尚书祠部郎。时天下草创,礼仪损益,多自舍出。时王亮得罪归家,故人莫有至者,舍独敦恩旧,及卒,身营殡葬,时人称之。迁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右卫将军,虽居职屡徙,而常留省内,罕得休下。国史诏诰,仪体法律,军旅谋谟,皆兼掌之。日夜侍上,预机密,二十余年未尝离左右。舍素辩给,与人泛论谈谑,终日不绝口,而竟无一言漏泄机事,众尤叹服之。性俭素,衣服器用,居处床席,如布衣之贫者。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为右卫,母忧去职,服阕,除侍中,领步兵校尉,未拜,仍迁员外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顷之,加散骑常侍、本州大中正,迁太子詹事。

普通七年,南津获武陵太守白涡书,许遗舍面钱百万,津司以闻。虽书自外入,犹为有司所奏,舍坐免。迁右骁骑将军,知太子詹事。以其年卒,时年五十六。上临哭,哀恸左右。诏曰:“太子詹事、豫州大中正舍,奄至殒丧,侧怆于怀。其学思坚明,志行开敏,劬劳机要,多历岁年,才用未穷,弥可嗟恸。宜隆追远,以旌善人。可赔侍中、护军将军,朝服一具,衣一袭,丧事随由资给。日简子。”明年,又诏曰:“故侍中、护军将军简子舍,义该玄儒,博穷文史,奉亲能孝,事君尽忠,历掌机密,清贞自居。食不重味,身靡兼衣。终亡之日,内无妻妾,外无田宅,两儿单贫,有过古烈。往者,南司白涡之劾,恐外议谓朕有私,致此黜免,追愧若人一介之善。外可量加褒异,以旌善人。”

(选自《梁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
B.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
C.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
D.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有名有字。“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
B.博士,是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太学博士”指在当时中央学府中教授学徒的学官。
C.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中国古代有丁忧制度,朝廷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必须回到祖籍为父母守丧。
D.谥,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按其生平事迹给子的褒奖性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舍从小聪明异常,长大后更是博学多识,善于辩论。他曾多次让有儒学修养的魏人吴包折服。
B.周舍曾得王亮赏识,后王亮因罪回家,他的朋友都不上门,只有周舍心念旧恩,在王亮死后亲自安葬了他。
C.周舍曾掌管国家多项重要事务,二十多年来日夜侍奉皇上,他死后,皇帝对他念念不忘,两次下诏表彰。
D.周舍因为武陵太守许诺送钱给他而被弹劾。皇上知道周舍被冤枉,但害怕大臣议论,就罢免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亮为丹阳尹,闻而悦之,辟为主簿,政事多委焉。
(2)舍素辩给,与人泛论谈谑,终日不绝口,而竟无一言漏泄机事,众尤叹服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2 10:02: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文言文阅读

崔挺,字双根,博陵安平人也。幼孤,居丧尽礼,少敦学业,多所览究,推人爱士,州闾亲附焉。三世同居,门有礼让。于后频值饥年,家始分析,挺与弟振推让田宅旧资,惟守墓田而已。家徒壁立,兄弟怡然,手不释卷。时谷籴踊贵,乡人或有赡者,遗挺,辞让而受,仍亦散之贫困,不为畜积,故乡邑更钦叹焉。举秀才,射策高第,拜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后除昭武将军、光州刺史,威恩并著,风化大行。十九年,车驾幸兖州,召挺赴行在所。及见,引谕优厚。又问挺治边之略,因及文章。高祖甚悦,谓挺曰:“别卿已来,倏焉二载。吾所缀文,已成一集,今当给卿副本,时可观之。”又顾谓侍臣曰:“拥旄者悉皆如此,吾何忧哉。”复还州。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时以犯罪配边者多有逃越,遂立重制:一人犯罪逋亡,合门充役。挺上书,以为《周书》父子罪不相及。辞甚雅切,高祖纳之。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忻逢明治,今愿奉之。挺曰:“吾虽德谢古人,未能以玉为宝。”遣船随取,光润果然。竟不肯受,仍表送京都。世宗即位,累表乞还。景明初见代,老幼泣涕追随,缣帛赠送,挺悉不纳。散骑常侍赵修得幸世宗,挺虽同州壤,未尝诣门。北海王详为司徒、录尚书事,以挺为司马,挺固辞不免。世人皆叹其屈,而挺处之夷然。于后详摄选,众人竞称考第,以求迁叙,挺终独无言。四年卒,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魏书·崔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
B.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
C.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
D.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策是中国古代起始于汉的考试方法之一。魏晋南北朝时用于孝廉﹑明经等选士科目的经术考试。
B.拥旄借指统率军队,古代武官持旄节专制一方。“旄”指古代中旗杆头上用牦牛尾做装饰的旗子。
C.京都又称都、国都,指古代王朝的政治中心。一般认为,西晋时因司马师讳师,故又称京师为京都。
D.景明是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年号。明清多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存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挺受人钦佩,振贫济乏。他勤于学业,推人爱士,乡人都愿意与他亲近;在不得已接受别人的馈赠后,总是分给贫困人家。
B.崔挺深受器重,政绩突出。被推举为秀才后,先后任中书博士、中书侍郎;担任光州刺史时,威恩并举,使州内民风大为好转。
C.崔挺为人清廉,临财不苟。他坚决拒绝了九旬老者亲手送给他的美玉;离任时,全不接百姓献上的绫罗绸缎之类的东西。
D.崔挺为人耿直,刚正不阿。虽与皇帝宠臣赵修同乡,但从未登门造访;王详负责考选官员,众人自夸求升,他始终不说一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后频值饥年,家始分析,挺与弟振推让田宅旧资,惟守墓田而已。
(2)时以犯罪配边者多有逃越,遂立重制:一人犯罪逋亡,合门充役。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垣崇祖
垣崇祖,字敬远,下邳人也。崇祖年十四,有干略,伯父豫州刺史护之谓门宗曰: “此儿必大成吾门,汝等不及也。”
初,崇祖遇太祖于淮阴,太祖以其武勇,善待之。崇祖谓皇甫肃曰:“此真吾君也!吾今逢主矣,所谓千载一时。”遂密布诚节。太祖践阼,谓崇祖曰:“我新有天下,夷虏不识运命,必当动其蚁众,能制此寇,非卿莫可。”徙为使持节、监豫司二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将军如故。封望蔡县侯,七百户。
建元二年,虏遣伪梁王郁豆眷及刘昶马步号二十万,寇寿春。崇祖召文武议曰:“贼众我寡,当用奇以制之。当修外城以待敌,城既广阔,非水不固,今欲堰肥水却淹为三面之险,诸君意如何?”众曰:“古来相承,不筑肥堰,皆以地形不便,积水无用故也。若必行之,恐非事宜。”崇祖曰:“卿见其一,不识其二。若舍外城,贼必据之,外修楼橹,内筑长围,四周无碍,表里受敌,此坐自为擒。守郭筑堰,是吾不谏之策也。”乃于城西北立堰塞肥水,堰北起小城,周为深堑,使数千人守之。虏众由西道集堰南,分军东路肉薄攻小城。崇祖著白纱帽,肩舆上城,手自转式。至日晡时,决小史埭。水势奔下,虏攻城之众,漂坠堑中,人马溺死数千人,众皆退走。
初,崇祖在淮阴见上,便自比韩信、白起,咸不信,唯上独许之。及破虏启至,上谓朝臣曰:“崇祖许为我制虏,果如其言。其恒自拟韩、白,今真其人也。”进为都督号平西将军,增封为千五百户。崇祖闻陈显达李安民皆增给军仪,启上求鼓吹横吹。上敕曰:“韩、白何可不与众异!”给鼓吹一部。
世祖即位,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初,豫章王有盛宠,世祖在东宫,崇祖不自附结。世祖以崇祖心诚不实,衔之。永明元年四月九日,诏曰:“垣崇祖猜贰滋甚,志兴乱阶,随与荀伯玉驱合不逞……除恶务本,刑兹罔赦。便可收掩,肃明宪辟。”死时年四十四。子惠隆,徙番禺卒。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六·垣崇祖》,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虏遣伪梁王郁豆眷及刘昶马步号二十万,寇寿春   寇:入侵,侵犯
B.表里受敌,此坐自为擒。 坐:犯罪
C.世祖以崇祖心诚不实,衔之    衔:心怀不满
D.垣崇祖猜贰滋甚     贰:有二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世祖都是古代皇帝的庙号,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
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的最高军事长官,有时又称为“太守”。
C.“卿”字在古代有多种用法,可以是对人的尊称;文中用于古代上级称下级。
D.东宫是古代汉族政权宮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垣崇祖年少时就很有才干,他的伯父称赞他将来必成大器,光耀门楣,还说族中的其他弟子都比不上他。
B.垣崇祖有眼光能识人,他看出太祖并非池中之物,认定太祖会是他的君主,于逻对太祖表现忠诚,太祖称帝后,他被拜官封侯。
C.垣崇祖富有军事才能,他力排众议战胜敌人,后来受到皇帝的褒奖加官进爵,但是他不满足于此,自比韩信白起要求皇帝增配礼乐仪仗,说明他有些恃才傲物,爱慕虚荣。
D.垣崇祖没有亲附巴结太子,太子即位后认为他有二心,对他猜疑不满,给他安上一个谋反的罪名处死了他。他的儿子也被流放到番禺,死也那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夷虏不识运命,必当动其蚁众,能制此寇,非卿莫可。
(2)除恶务本,刑兹罔赦.便可收掩,肃明宪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谢胐①,字敬冲,陈郡阳夏人也。祖弘微,宋太常卿,父庄,右光禄大夫,并有名前代。胐幼聪慧,庄器之,常置左右。年十岁,能属文。庄游土山赋诗,使胐命篇,胐揽笔便就。琅邪王景文谓庄曰:“贤子足称神童,复为后来特达。”庄笑,因抚胐背曰:“真吾家千金。”孝武帝游姑孰,敕庄携胐从驾,诏使为《洞井赞》,于坐奏之。帝曰:“虽小,奇童也。”起家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服阕复为舍人历中书郎卫将军袁粲长史粲性简峻罕通宾客时人方之李膺胐谒既退,粲曰:“谢令不死。”寻迁给事黄门侍郎。出为临川内史,以贿见劾,案经袁粲,粲寝之。
齐高帝为骠骑将军辅政,选胜为长史,敕与河南褚炫、济阳江斅②、彭城刘俣③俱入侍宋帝,时号为天子四友。续拜侍中,并掌中书、散骑二省诏册。高帝进太尉,又以触为长史,带南东海太守。高帝方图禅代,思佐命之臣,以胐有重名,深所钦属。论魏、晋故事,因日:“晋革命时事久兆,石苞④不早劝晋文,死方恸哭,方之冯异⑤,非知机也。”胐答日:“昔魏臣有劝魏武即帝位者,魏武曰:‘如有用我,其为周文王乎!’晋文世事魏氏,将必身终北面;假使魏早依唐虞⑥故事,亦当三让弥高。”帝不悦。更引王俭为左长史,以胐侍中,领秘书监。及齐受禅,胐当日在直,百僚陪位,侍中当解玺,胐佯不知,曰:“有何公事?”传诏云:“解玺授齐王。”胐曰:“齐自应有侍中。”乃引枕卧。传诏惧,乃使称疾,欲取兼人。胐曰:“我无疾,何所道。”遂朝服,步出东掖门,乃得车,仍还宅。是日遂以王俭为侍中解玺。既而武帝言于高帝,请诛胐。帝曰:“杀之则遂成其名,正应容之度外耳。”遂废于家。
(节选自《梁书·谢胐传》)
注①胐:fěi。②斅:xiào。③俣:yǔ。④石苞:字仲容,晋文帝大将,西晋开国功臣。据《晋书》记载,晋文帝死后,贾充、荀勖讨论葬礼采用何种规格,定不下来。石苞当时回朝奔丧,恸哭道:“他建立了这样的基业,难道能按人臣的规格安葬吗?”⑤冯异:字公孙,东汉开国名将,曾力劝刘秀称帝。《后汉书·冯异传》载:“光武曰:‘我昨夜梦乘赤龙上天,觉悟,心中动悸。’异因下席再拜贺曰:‘此天命发于精神。心中动悸,大王重慎之性也。’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⑥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服阕/复为舍人/历中书郎/卫将军袁粲/长史粲性简峻/罕通宾客/时人方之李膺/
B.起家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服阕/复为舍人/历中书郎/卫将军袁粲长史/粲性简峻/罕通宾客/时人方之李膺/
C.起家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服阕/复为舍人/历中书郎/卫将军袁粲长史/ 粲性简峻/罕通宾客/时人方之李膺/
D.起家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且艮阕/复为舍人/历中书郎卫将军袁粲/长史粲性筒峻/罕通宾客/时人方之李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金”一词,由来已久,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用这两字比喻出类拔萃的少年男子。把少女称做千金或千金小姐,则是元明以后的事。
B.“父忧”是父丧的婉辞。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 此人任何官何职,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这叫丁忧。
C.北面,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
D.中国古代授予官职称“拜”“除”,罢免官职称“黜”“夺”,提升官职称“擢”“迁”,降职贬官叫“谪”或“贬”,官员请辞称“致仕”“归故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胐自幼聪慧,十岁能文,且文思敏捷,王景文和孝武帝都称他为神童,其父谢庄也很器重他。
B.谢胐曾担任袁粲长史,袁粲评价他大有父风,后谢眦调任给事黄门侍郎,因贪污被弹劾,案子经过袁粲,袁粲搁置了此案。
C.齐高帝与谢胐出谈论魏、晋之事,实际上是希望取得谢胐对他禅代的支持,但谢胐并没有附和他,齐高帝对此很不高兴。
D.齐王受禅当天,谢胐作为侍中应当提前解送玉玺,但谢胐故意称病不去,拉过枕头就躺下,最后直接穿上朝服,坐车回家去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帝方图禅代,思佐命之臣,以胐有重名,深所钦属。
(2)帝日:“杀之则遂成其名,正应容之度外耳。”遂废于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孝伯,高平公顺从父弟也。父曾,少以郑氏《礼》、《左氏春秋》教授为业。郡三辟功曹,并不就。道武时,为赵郡太守,令行禁止。并州丁零数为山东害,知曾能得百姓死力,惮不入境。
孝伯少传父业,博综群言,美风仪,动有法度。从兄言之太武,征为中散,谓顺曰“真卿家千里驹也”。迁秘书奏事中散,转散骑侍郎、光禄大夫,赐爵魏昌子。委以军国机密,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迁北部尚书。以频从征伐规略之功,进爵寿光侯。
真君末,宋文帝闻车驾南伐,遣其弟太尉、江夏王义恭率众赴彭城。太武至彭城。宋徐州刺史武陵王骏遣人献酒二器、甘蔗百挺,并请骆驼。帝明旦遣孝伯至小市门,骏亦使其长史张畅对。孝伯曰:"主上有诏诏太尉、安北,可暂出门,欲与相见。今遣赐骆驼及貂裘杂物。”畅曰:“有诏之言,何得称之于此?”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孝伯风容闲雅,应答如流,畅及左右甚相嗟叹。帝大喜,进爵宣城公。
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贵贱,咸推重之。景穆曾启太武,广征俊秀,帝曰:“朕有一孝伯,足理天下,何用多为?假复求访,此人辈亦何可得?”其见贵如此。或有言事者,孝伯恣其所陈,假有是非,终不抑折;及见帝,言其所长,初不隐人姓名,以为已善。故衣冠之士,服其雅正。自崔浩诛后,军国谋谟,咸出孝伯。太武宠眷,有亚于浩,亦以宰辅遇之。卒之日,远近哀伤焉。孝伯美名,闻于遐迩。李彪使江南,齐武帝谓曰:“北有李孝伯,于卿远近?”其为远人所知若此。
节选自《北史·李孝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B.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C.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D.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指堂房亲属,从父年长于父者称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意即堂伯、堂叔。
B.《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C.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即今天的山东省,别名齐鲁。
D.爵是一种表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的尊号,多根据血缘亲疏或功劳大小授予,可世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孝伯少承父业,为官多有功勋。他少年时继承父业,博览群书;担任赵郡太守,丁零不敢入境骚扰,担任北部尚书,征战规划谋略有功。
B.李孝伯善于言辞,声名播于远近。李孝伯应答如流,张畅以及身边随从很是咨嗟感叹;李彪出使江南,齐武帝特意向他问起孝伯的才能。
C.李孝伯不隐人善,品行典雅方正。如有人陈说事情,孝伯让他充分发表意见;见到皇帝孝伯言说别人长处,从不埋没别人姓名以称自己的好处。
D.李孝伯深受赏识,执掌军国大权。太武帝夸赞说,有一个李孝伯,便足以治理天下;崔浩被杀后,李孝伯执掌政事,太武帝以对宰辅之礼待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以军国机密,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
(2)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贵贱,咸推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