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沈溺于川谷者,何哉?为其旁无余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 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责。若能开方轨之路,广造舟之 航,则仲由之言信,重于登坛之盟,赵熹之降城,贤于折冲之将矣。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虙子贱云:“诚于此者形于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苫塊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不能掩 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制作,多非机杼,遂设宴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沈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韩又尝问曰:“玉珽①杼上终葵②首,当作何形?”答云:“珽头曲圜,势如葵叶耳。”韩 既有学,忍笑吾说之。治子弟文章,以为声价,大弊事也。一则不可常继,终露其情;二则学者有凭,益不精励。

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令,颇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凡遣兵 役,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云:“上命相烦,情所不忍;道路饥渴,以此见思。”民庶称之,不容口。及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周,一有伪情,触涂③难继,功绩遂损败矣。 或问曰:“夫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迒④鸟迹耳,何预于死者,而圣人以为名教乎?”对曰:“劝也,劝其立名,则获其实。”且劝一伯夷,而千万人立清 风矣;劝一季札,而千万人立仁风矣;劝一柳下惠,而千万人立贞风矣;劝一史鱼,而千 万人立直风矣。故圣人欲其鱼鳞凤翼,杂沓参差,不绝于世,岂不弘哉?四海悠悠,皆慕 名者,盖因其情而致其善耳。抑又论之,祖考之嘉名美誉,亦子孙之冕服墙宇也,自古及今,获其庇荫者亦众矣。夫修善立名者,亦犹筑室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世之汲汲者,不达此意,若其与魂爽俱升,松柏偕茂者,惑矣哉!

[注]①玉珽:玉笏。②终葵:一种方形尖顶的椎。③触涂:处处。④迒(háng):(野兽的)脚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察之未耳 熟:熟练
B.伯石卿 让:推让、谦让。
C.自矜持 雅:平素、向来。
D.治子弟文章 点:修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信誉显然诺亏   人非生知之者
B.答云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C.忍笑吾说之 何其然也
D.不容口 乃设九宾礼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盟:两国以上或两人以上互相宣誓约定来协同办事。会盟时杀牲、歃血,并且宣读盟书,誓于神。结盟以后,双方受义务约束。
B.居丧制度:古代的丧葬制度的一部分,等级分明,对亲人去世后的服饰、言容、居处、娱乐、饮食等都有规定,如“居丧三年”。
C.士族:又称世族、门阀等,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门阀制度是从两汉到南北朝最为显著的官员的选拔系统,后渐被征辟荐举制度所取代。
D.冕服: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与服饰。凡吉礼皆戴冕,而服饰随事而异。是王公贵胄的专有服饰,不同等级亦各不相同。
【小题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
B.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
C.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
D.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莱王韩晋明怀疑某一士族徒有虚名,于是设宴叙谈,以作诗试探,结果验证了他的想法。
B.人一旦有了虚假的行为,后面没办法处处相继周全时,那么原先的功绩也就会随之而毁。
C.圣人用前人之名教育后的原因是一方面可劝勉世人立名,一方面可以从中获得实惠。
D.文章主要讲名不副实,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消除了世人对名声片面的理解,明确了树立好名声的深远意义。
【小题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2)世之汲汲者,不达此意,若其与魂爽俱升,松柏偕茂者,惑矣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15 09:30: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萧景先,南兰陵兰陵人,太祖从子也。少遭父丧,有至性,太祖嘉之。解褐为海陵王国上军将军。太祖镇淮阴,景先防卫城内,委以心腹。与世祖款昵,世祖为广兴郡,启太祖求景先同行。建元元年冬,虏出淮、泗,增司部边戍兵。义阳人谢天盖与虏相构扇,景先言于督府,骠骑豫章王遣辅国将军中兵参军萧惠朗二千人助景先。虏寻遣伪南部尚书頞跋屯汝南,洛州刺史昌黎王冯莎屯清丘。景先严备待敌。豫章王又遣宁朔将军王僧炳等屯义阳关外,为声援。虏退,进号辅国将军。景先启称上德化之美。上答曰风沦俗败二十余年以吾当之岂得顿扫幸得数载尽力救苍生者必有功于万物也治天下者虽圣人犹须良佐汝等各各自竭不忧不治也世祖即位,为侍中。景先事上尽心,故恩宠特密。车驾射雉,郊外行游,景先常甲仗从,廉察左右。寻进爵为。五年,荒人桓天生引蛮虏于雍州界上,司部以北,人情骚动。上以景先谙究司土,诏往。景先至镇,屯军城北,百姓乃安,牛酒来迎。军未还,遇疾,遗言曰:“此度疾病,异于前后,自省必无起理。长违圣世,悲哽不知所言。毅虽成长,素阙训范。贞等幼稚,未有所识。方以仰累圣明,非残息所能陈谢。所赐宅旷大,恐非毅等所居,须丧服竟,可输还台。三处田,勤作,自足供衣食。周旋部曲还都,理应分张,其久旧劳勤者,应料理,随宜启闻乞恩。”卒,时年五十。上伤惜之,赠侍中、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谥曰“忠侯。”

(节选自《南齐书·萧景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沦俗败/二十余年/以吾当之/岂得顿扫/幸得数载尽力救苍生者/必有功于万物也/治天下者/虽圣人犹须良佐/汝等各各自竭/不忧不治也/
B.风沦俗败/二十余年以吾当之/岂得顿扫/幸得数载/尽力救苍生者必有功于万物也/治天下者/虽圣人犹须良佐/汝等各各自竭/不忧不治也/
C.风沦俗败/二十余年/以吾当之/岂得顿扫/幸得数载/尽力救苍生者必有功于万物也/治天下者/虽圣人/犹须良佐汝等/各各自竭/不忧不治也/
D.风沦俗败/二十余年/以吾当之/岂得顿扫/幸得数载尽力救苍生者/必有功于万物也/治天下者/虽圣人/犹须良佐汝等/各各自竭/不忧不治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褐是指粗布衣服,古时是平民的服装,所以脱去布衣担任官职,称为“解褐”。
B.豫章,古郡名,在今江西一带设立,王勃《滕王阁序》中曾提到“豫章故郡”。
C.征即征辟,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由公府、州郡从地方举荐平民入朝为官。
D.侯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第二等,地位较高,故有“王侯将相”一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景先性情醇厚,得到两朝皇帝信任。太祖镇守淮阴期间,他负责城内防务,被倚为心腹;世祖即位前,出任广兴郡太守,也向太祖要求萧景先同往。
B.萧景先机警有谋,能够为国解除边患。在谢天盖与外敌勾结作乱过程中,他不但严阵以待,而且与各路人马互相配合,击退敌军,保证了边境地稳定。
C.萧景先尽心尽责,深受世祖皇帝倚仗。蛮虏骚扰,造成司部以北地区躁动不安,他因熟悉当地情况被委以重任,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安定了百姓。
D.萧景先深明大义,临终托孤情真意切。在给皇帝的遗书中,他既希望皇帝能对子女、部下多加眷顾,又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勤奋劳作,自食其力。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车驾射雉,郊外行游,景先常甲仗从,廉察左右
(2)所赐宅旷大,恐非毅等所居,须丧服竟,可输还台。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金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B.驽马十驾:指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C.及至冠婚 冠婚:行冠礼、行婚礼
D.务工伎 羞:羞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B.积土成山,风雨兴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C.青,取之于蓝,而青蓝 此事遍经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无履立,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小题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题4】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水为之而寒于水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不拘于时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小题5】下列对语段相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第一段第一句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文章是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以及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的。
B.甲文以常见的事物或现象设喻,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设喻方式富于变化,有的反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等;有的正反设喻,如“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骐骥”与“驽马”等。
C.《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从此方面来看与《论语》相似。
D.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普通人更有必要学习了!这类事情遍见于经籍史书,作者只举了近世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世人。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小题7】请用“/”给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勉学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义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傍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摘自《颜氏家训·勉学》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射则不能穿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得一阶半级     用心一也
D.或因家世余绪 或师焉,或否焉
【小题2】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工巧则致精器用——工匠的巧思就在于致力精密仪器的使用。
B.文士则讲议经书——文人就要谈论《诗经》和《尚书》。
C.塞默低头,欠身而已——(他却像)塞住了嘴一般,低着头不吭声,或打哈欠伸懒腰罢了。
D.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这些人)为什么珍惜几年工夫而勤奋学习,却长受终生的羞辱呢?
【小题3】下面对这段选文中心意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一生都应有自己的职业,精通自己的专业;不学无术,无所作为是可耻的。
B.人的一生都应热爱自己的职业,钻研自己的专业;不学无术,即使有所作为也是可耻的。
C.人的一生都应选择好自己的职业,精通自己的专业;不学无术,就会无所作为,这是可耻的。
D.人的一生都应有适合自己的职业,而且要精通自己的专业;不学无术、无所作为就会被人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