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欣泰,字义亨,竟陵人也。父兴世,宋左卫将军。欣泰少有志节,不以武业自居,好隶书,读子史。年十余,诣吏部尚书褚渊,渊问之曰:“张郎弓马多少?”欣泰答曰:“性怯畏马,无力牵弓。”渊甚异之。州主簿,历诸王府佐。世祖与欣泰早经款遇,及即位,以为直阁将军,领禁旅。欣泰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辄游园池,著鹿皮冠,衲衣锡杖,挟素琴。有以启世祖者,世祖曰:“将家儿何敢作此举止!”后从车驾出新林,敕欣泰甲仗廉察,欣泰停仗,于松树下饮酒赋诗。制局监吕文度过见,启世祖,世祖大怒,遣出外,数日,意稍释,召还,谓之曰:“卿不乐为武职驱使,当处卿以清贯。”正员郎。
巴东王子响杀僚佐,上遣中庶子胡谐之西讨,使欣泰为副。欣泰谓谐之曰:“彼凶狡相聚,所以为其用者,或利赏逼威,无由自溃。若且顿军夏口,宣示祸福,可不战而擒也。”谐之不从,进屯江津,尹略等见杀。事平,欣泰为随王子隆镇西中兵。子隆深相爱纳,数与谈宴,州府职局,多使关领,意遇与谢朓相次。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建武二年,虏围钟离城。欣泰为军主,随崔慧景救援。虏既为徐州军所挫,更欲于邵阳洲筑城。慧景虑为大患。欣泰曰:“虏所以筑城者,外示姱大,实惧我蹑其后耳。今若说之以彼此各愿罢兵,则其患自息。”慧景从之,遣欣泰至虏城下具述此意。及虏引退,而洲上余兵万人,求输五百匹马假道,慧景欲断路攻之。欣泰说慧景曰:“归师勿遏,古人畏之。死地之兵,不可轻也;胜之既不足为武,败则徒丧前功。不如许之。”慧景乃听虏过。
(节选自《南齐书·张欣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B.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C.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D.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是先秦时期通行的一种字体,由篆书简化而成,形体接近于现在的字体,隶书的兴起是汉字形体的一次重大变革。
B.我国传统的四部分类法把图书划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称为四部,其中史部主要收录各种史书,子部主要收录诸子百家著作。
C.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D.文中“辟”“除”“徙”等词语均含有任职的意思:“辟”表示被征召并授予官职,“除”表示任命、授职,“徙”表示官职调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欣泰喜欢读书,不愿意以带兵打仗为职业,十多岁时,当别人问他弓马功夫怎样时,他回答说害怕骑马,无力拉弓。
B.张欣泰游览园林时身穿僧衣,手执禅杖,随皇上出巡时中途跑到松树下去喝酒赋诗,这些举动表明他对当时的现实十分不满。
C.虽然齐世祖对张欣泰的率性而为提出了严厉批评,但还是能理解他不愿意当武将的想法,任命他担任了比较清闲且地位不低的文官。
D.张欣泰具有一定的军事才干。讨伐巴东王时,主将胡谐之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吃了大亏;而崔慧景对他言听计从,很顺利地解除了钟离城之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祖与欣泰早经款遇,及即位,以为直阁将军,领禁旅。
(2)死地之兵,不可轻也;胜之既不足为武,败则徒丧前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12 08:30: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也。祖赳,晋隆安末,避乱徙居。欢年二十余,从豫章雷次宗谘玄儒诸义。母亡,水浆不入口六七日,庐于墓次,遂隐遁不仕。于剡天台山开馆聚徒,受业者常近百人。欢早孤,每读《诗》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篇》不复讲。
太祖辅政,悦欢风教,征为杨州主簿,遣中使迎欢。及践阼,乃至。欢称“山谷臣顾欢”,上表曰:“臣闻举网提纲,振裘持领,纲领既理,毛目自张。然则道德纲也物势目也上理其纲则万机时序下张其目则庶官不旷是以汤武得势师道则祚延秦项忽道任势则身戮伏愿稽古百王,斟酌时用,不以刍荛弃言,不以人微废道,则率土之赐也,微臣之幸也。臣志尽幽深,无与荣势,自足云霞,不须禄养。陛下既远见寻求,敢不尽言。言既尽矣,请从此退。”上诏曰:“朕思弘治道,伫梦岩滨,旰食萦怀。吴郡顾欢,至自丘园,能献书金门,荐辞凤阙,辨章治体,有协朕心。今出其表,外可详择所宜,以时敷奏。”欢东归.上赐麈尾、素琴。永明元年,诏征欢为太学博士,不就征。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欢论之曰:“器既殊用,教亦异施。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佛迹光大,宜以化物;道迹密微,利用为己。优劣之分,大略在兹。”
欢晚节服食,不与人通。每旦出户,山鸟集其掌取食。初元嘉末,出都寄住东府,自知将终,赋诗言志云:“精气因天行,游魂随物化。”卒于剡山,时年六十四。还葬旧塞,木连理出墓侧。
(节选自《南齐书·顾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则道德/纲也/物势/目也/上理其纲/则万机时序/下张其目/则庶官不旷/是以汤武得势师道则祚延/秦项忽道任势则身戮/
B.然则道德纲也/物势目也/上理其纲则/万机时序/下张其目则/庶官不旷/是以汤武得势师道则祚延/秦项忽道任势则身戮/
C.然则道德纲也/物势目也/上理其纲/则万机时序/下张其目/则庶官不旷/是以汤武得势师/道则祚延/秦项忽道任/势则身戮/
D.然则道德纲也/物势目也/上理其纲/则万机时序/下张其目/则庶官不旷/是以汤武得势师道/则祚延秦项/忽道任势/则身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古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B.践阼,原指登上宗庙东面的台阶(主人站立的台阶)主祭,后指代皇帝主持政务。
C.凤阙,原本是汉代宫阙名,即建章宫,有凤在上,故名凤阙,后代指朝廷、皇宫。
D.博士,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欢深受儒家孝道思想的影响,对父母怀有深深的感情,每当给学生讲授《诗经·寥莪》时,就会想起已故的父母,悲伤得不能自已。
B.顾欢受玄学影响,不喜做官,也不慕名利,齐太祖召他为官,他在上奏了应该效法先王治好国家的建议后,要求齐太祖放他重回自然。
C.顾欢崇尚道教,贬斥佛教。他认为道教能弘扬善道,崇尚肖然,严密细致,而佛教崇尚勇猛,是为恶之道,二者优劣,一看便知。
D.顾欢晚年完全归隐自然。他不再与尘世的人交往,却与鸟类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临终前,表达了自己要将灵魂融入大自然中的愿望。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母亡,水浆不入口六七日,庐于墓次,遂隐遁不仕。
(2)不以刍荛弃言,不以人微废道,则率土之赐也,微臣之幸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安民,兰陵承人也。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刘子勋所向克捷明帝大会新亭,劳接诸军主,樗蒲官赌,安民五掷皆卢,帝大惊,目安民曰:“卿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元徽初,除督司州军事、司州刺史,领义阳太守,假节、将军如故。及桂阳王刘休范起事,安民出顿,遣军援京师。征授左将军,加给事中。建平王刘景素作难,安民至京口,破景素军于葛桥。景素诛,留安民行南徐州事。城局参军王迥素为安民所亲,盗绢二匹,安民流涕谓之曰:“我与卿契阔备尝,今日犯王法,此乃卿负我也。”于军门斩迥素,厚为敛祭,军府皆震服。苍梧纵虐,太祖忧迫无计,安民白太祖欲于东奉江夏王刘跻起兵,太祖不许,乃止。大祖即位,为中领军,封康乐侯,千户。

宋泰始以来,内外频有贼寇,将帅已下,各募部曲,屯聚京师。安民上表陈之,以为“自非淮北常备,其外馀军,悉皆输遣,若亲近宜立随身者,听限人数。”上纳之,故诏断众募。时王敬则以勋诚见亲,至于家国密事,上唯与安民论议,谓安民曰:“署事有卿名,我便不复细览也。”寻为领军将军。

太祖崩,遗诏加侍中。世祖即位,迁抚军将军、丹阳尹。永明二年,迁尚书左仆射,将军如故。安民时屡启密谋见赏,又善结尚书令王俭,故世传俭启有此授。寻上表以年疾求退。改授散骑常侍。四年,为安东将军、吴兴太守,常侍如故。卒官,年五十八。

吴兴有项羽神护郡听事,太守不得上。太守到郡,必须祀以扼下牛。安民奉佛法,不与神牛,著屐上听事。又于听上八关斋。俄而牛死,葬庙侧,今呼为“李公牛冢”。及安民卒,世以神为祟。曰肃侯。

(节选自《南齐书·李安民传》,有删改)

(注)①樗蒲:始于汉末,盛行于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刘子勋/所向克捷
B.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刘子勋/所向克捷
C.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刘子勋/所向克捷
D.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刘子勋/所向克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邑,文中指“食邑”,意为收其赋税而食,又作“采邑”,卿大夫的封地。
B.仆射,官名,始设置于秦代,唐宋时期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宋后被废除。
C.听事,也作“厅事”,指官府治事的地方,也指听取他人言辞而处理事情。
D.谥,朝廷对死去的皇帝、大臣等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如肃宗、武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民心怀鸿志,面相不凡。李安民年少时即心怀大志,后果然立下战功;明帝慰劳各军主帅时,不但惊异于他高超的棋技,还当众言明他有封侯的面相。
B.安民坚守法度,刚正不阿。亲信王迥素盗绢犯法,李安民并不袒护,虽然流泪责备他不该背弃情谊,辜负自己的信任,但是在处罚与料理后事时不讲私情。
C.安民备受重用,见信于上。李安民比建立功勋、忠诚可靠的王敬则还受器重,皇帝只与安民商议国家机密人事;皇帝认为安民签字处理的文书,就可不再细看。
D.安民敬奉佛法,心存善念。按旧例,吴兴太守到任后要用驾车的牛来祭祀项羽神,但安民信奉佛教不愿杀牛;不久牛死了,葬在庙的旁边,被称为“李公牛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淮北常备,其外馀军,悉皆输遣,若亲近宜立随身者,听限人数。
(2)安民时屡启密谋见赏,又善结尚书令王俭,故世传俭启有此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崔亮,字敬儒。清河东武城人。十岁,居贫,佣书自业。时陇西李冲当朝任事,亮族兄光往依之,谓亮日:“安能欠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彼家饶书,圆可得学,”亮曰:“弟妹饥寒,岂容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光言之于冲,冲召亮与语,因谓日:“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迫之念。令遂亡本,卿能记之不?”亮即为诵之,涕泪变零,声韵不异。冲甚奇之,迎为馆客。冲荐之为中书博士。高祖在洛,欲创革旧制,选置百官,谓群臣曰:“与举一吏部郎,必使才望兼允者,给卿三日假。”又一日,高祖曰:“朕已得之,不烦卿辈也。”驿征亮兼吏部郎。俄为太子 中舍人,迁中书侍郎,兼尚书左丞。侍中,广平王元怀以母弟之亲,左右不遵宪法,赖亮推治。世宗 禁怀不通宾客者久之。后因宴集,怀侍亲使忿,欲陵突亮。亮乃正色责之,即起于宣武前脱冠请罪, 遂拜辞欲出。世宗曰:“广平粗疏,向来又醉,卿之所悉,何乃如此也!”遂诏亮复座,令怀谢焉。除 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城北渭水浅不通船,行人艰阻。亮谓寮佐曰:“昔杜预乃造河梁,况此有异长 河,且魏、晋之日,亦自有桥。吾今决欲营之。”咸曰:“水浅,不可为浮桥;泛长无恒,又不可施柱。 恐难成立。”亮曰:“昔秦居咸阳,横桥度渭,以像阁道,此即以柱为桥。今唯虑长柱不可得耳。”

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亮性公清, 闵俞决断,所在并号称职,三辅梦服其德政。世宗嘉之,诏赐衣马被褥。正光二年秋,疽发于背,肃宗 遣舍人问疾,亮上表乞解仆射,送所负荷及印绶,诏不许。寻卒,谥曰贞烈。

(选自《魏书•崔亮列传第五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B.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C.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D.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馆客,又称门客或食客,寄食于王公贵族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
B.朕,文中是高祖的自称。皇帝的自称常见的有“寡人” “孤”“陛下”等。
C.三辅,西汉分治京畿地区三种职官的合称,也指其所辖地区。
D.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绶带,文中指官印,是权力的象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亮人穷志坚,不慕荣华。崔亮小时候家境贫穷,替别人抄书来养家糊口,堂兄崔光劝 说他投靠当时朝中掌权的李冲,崔亮拒绝了堂兄崔光的请求。
B.崔亮才望兼允,得到赏识。高祖在洛阳时想要挑选一位才能及名望都适合的吏部郎,崔 亮被高祖亲选为吏部郎,不久就担任太子中舍人。
C.崔亮不畏权贵,秉公执法。侍中,广平王元怀不守法规,崔亮在接皇上命令后就对他推 问追究,后因宴会,元怀恃亲王地位泄愤,要殴打崔亮。
D.崔亮力排众议,造桥利民。崔亮任雍州刺史时,城北渭水不通船,行人来往困难,崔亮决 定建桥,僚佐都认为难以达成,最终在崔亮坚持下建桥成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彼家饶书,因可得学。
(2)广平粗疏,向来又醉,卿之所悉,何乃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