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①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②“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③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④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 。 , 。 ,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⑤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小题1】《孔雀东南飞》选自_______(集子名)是我国最长的_______。它和北朝的《木兰辞》被合称为“_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家来贵门(_________)  
②不母驱使(_________) 
③留待作施(_________)   
与小姑别(_________)
【小题3】第④段空白处应填如下句子,但顺序已打乱,请你重新排列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A.腰若流纨素B.头上玳瑁光C.足下蹑丝履
D.口如含朱丹E.耳著明月珰F.指如削葱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见”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府吏见叮咛B.相见常日稀C.君既若见录D.渐见愁煎迫
【小题5】“相”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及时相遣归B.好自相扶将C.嬉戏莫相忘D.久久莫相忘
【小题6】开头第①段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对表达全诗内容有何作用?
【小题7】选文中多处运用铺陈的手法来刻画人物。请选取一处进行评析。
【小题8】第④段中写兰芝七严妆时“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小题9】第⑤段为什么要写兰芝和小姑分别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21 08:45: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听还谢氏。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收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选自《鸿门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敬弘,琅邪临沂人也。与高祖①讳同,故称字。曾祖暠,晋骠骑将军。祖胡之,司州刺史。父茂之,晋陵太守。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性恬静,乐山水,为天门太守。
敬弘妻,桓玄②姊也。敬弘之郡,玄时为荆州,遣信要令过。敬弘至巴陵,谓人曰:“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乃遣别船送妻往江陵。妻在桓氏,弥年不迎。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玄辅政及篡位,屡召不下。高祖受命,补宣训卫尉,加散骑常侍。永初三年,转吏部尚书,常侍如故。
敬弘每被除召,即便祗奉,既到宜退,旋复解官,高祖嘉其志,不苟违也。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太祖即位,又以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江夏王师。元嘉三年,为尚书仆射。关署文案,初不省读。尝豫听讼,上问以疑狱,敬弘不对。上变色,问左右:“何故不以讯牒副仆射?”敬弘曰:“臣乃得讯牒读之,政自不解。”上甚不悦。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让侍中、特进,求减亲信之半,不许。及东归,车驾幸冶亭饯送。二十四年,薨于余杭之舍亭山,时年八十八。追赠本官。顺帝升明二年,谥为文贞公。
敬弘形状短小,而坐起端方,桓玄谓之“弹棋八势”。所居舍亭山,林涧环周,备登临之美,时人谓之王东山。太祖尝问为政得失,敬弘对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议”。上高其言。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太祖嘉而许之。敬弘见儿孙岁中不过一再相见,见辄克日。恢之尝请假还东定省,敬弘克日见之,至日辄不果,假日将尽,恢之乞求奉辞,敬弘呼前,既至阁,复不见。恢之于阁外拜辞,流涕而去。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改动)
(注)①高祖,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史称宋武帝(宋高祖)。②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大亨元年逼晋安帝禅位于己。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复除庐陵王师/ 加散骑常侍/ 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
B.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 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 本州中正/ 又不就
C.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
D.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名讳。封建时代对于帝王将相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王敬因与宋高祖刘裕的名相重,故只称字。
B.受命,受命于天。古代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地位,宜扬君权神受论.称他们做皇帝是顺从天意接受天命。这里指刘裕接受禅让。
C.东山,指代隐居地。东山在今浙江上虞,是东晋宰相谢安出仕前隐居的地方。这里称王敬弘为“王东山”,是赞其有宰相之才。
D.定省,指子女早晚向父母问安。《礼记》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这里指王恢之请假回来,探望问候父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敬弘少有清尚,不慕权贵。王敬弘的夫人是权臣桓玄的姐姐,王敬弘却不愿亲近桓玄桓玄辅政及篡位时多次征召他.他都拒绝了。
B.王敬弘性格恬静,淡泊官场。他钟情山水,好隐居。朝廷一再封以高官,他却屡屡推辞仅在宋朝他就有多次辞让官职的纪录。
C.王敬弘正直奋智,光明磊落。他认为朝廷为政得失的关键在于舆情,这个见解得到高的推崇;皇上问以疑狱时,他坦陈自己看不懂审讯记录。
D.王敬弘为父慈爱,但国事为重。他一年之中会多次与儿孙们相聚。但为了勉励回家探的王恢之以国事为重,他直至儿子假期将尽也忍住没见儿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
(2)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善明,平原人,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線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年四十,刺史刻道隆辟为治中从事。父怀民诵善明日:“我已知汝立身,复欲见汝立官也。”善明应辟,仍举秀才、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春始初,徐州刺史薛安都反,青州刺史沈文秀应之。时州治东阳城,善明家在事内,不能自援。伯父弥之起义背文秀。善明密契收集门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新关奔北海。文秀既降,除吾明为电骑校,出为海陵大守。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損杂果,遂其利。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食,哀成如持丧。明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期将军、巴西梓渡二那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溢阳请,见许。朝廷多善明心事。元初,遺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患绍使虏,赎得母还。沈做之反,太祖深以为忧。善明献计曰,“沈做之暗千兵,人烹。之太.灭,越叶岂久?”事平,太祖召善明还都,谓之曰:“卿策沈之,虽复张良、陈平,适知此耳。”仍迁散常待,顿后军将军、太时右司马。齐台建,为右卫将军,痍不拜。司空渊谓善明曰:“高尚之事乃卿从来素意。今朝廷方相委持,距得使学松、乔邪?”善明日:“我本无宦情既走知己所以力驱驰愿在中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鄱怀既中不敕昧子富责矣。”太祖践作,以善明勋诚,封新洤伯,邑五百户。善明身长七尺九寸,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床榻几案,不加划削。建元二年卒,年四十九,遗命溥殡。赠左将军、豫州刺史,謚烈伯。

(选自《南齐书・刘善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戳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B.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戳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C.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戳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D.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昧于富贵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原为中央对地方行使监督和控制的监察官员,后演变为地方军事和行政长官。
B.郭,本义是指在城市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中国古代把内城称为郭,外城称为城。
C.持丧,护丧;服丧。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是严格按照亲硫远近来制定的。
D.践阼,指走上阼阶主位,后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即位、登基。亦作“践胙”“践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善明少有オ气,淡薄功名。刘善明年少时就有名气,但拒绝刺史见面的要求;后来又以生病为借口推辞右卫将军的职务。
B.刘善明熟请敌情・分析准确。刘静明对沈收之叛乱一事分析透彻,判断准确。在乱事平定后,太祖认为张良、陈平再世,也不过如此。
C.刘明事母至孝,深得同情。刘善明因为母亲被北虏迁到桑乾很是悲衰,获得同僚理解,后来他流泪推荐田惠绍出使赎回母亲。
D.刘明决策果断,生活简单。青州沈文秀叛乱时刘善明果断带领门宗三千人连夜出关;他对生活要求不高,住的舍很简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普明应辟,仍举秀才。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
(2)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槚杂果,遂获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