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城人也。祖秉之,临海太守,宋世清吏。父徽,尚书都官郎,昊令,为太初所杀。谧系尚方,孝武平京邑,乃得出。解褐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令,强济称职。宋明帝为南豫州,谧倾身奉之,为帝所亲待。即住,以为骠骑参军。
谧转尚书度支郎,饿迁右丞,兼比部郎。泰始四年,江夏王义恭第十五女卒,年十九,未笄。礼官议从成人服,诸王服大功。左丞孙夐重奏:《礼记》女子十五而笄,郑云应年许嫁者也。其未许嫁者,则二十而笄。射慈云十九犹为殇。礼官违越经典,于礼无据。”博士太常以下结免赎论,谧坐杖督五十,夺劳百日,谧又奏:“夐先不研辨,混同谬议。准以事例,亦宜及咎。”夐又结免赎论。诏“可”。
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政治苛刻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僧遵裂三衣食之既尽而死为有司所奏,征还。明帝崩,遇赦得免。为正员郎,右军将军。太祖领南兖州,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为游击将军。性流俗,善趋势利。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建元三年,为左民尚书。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寻敕曰:“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
谧才长刀笔,所在事办。太祖崩,谧称疾不入,众颇疑其怨不豫顾命也。世祖即位,谧又不迁官,以此怨望。时世祖不豫,谧诣豫章王嶷,请间曰:“至尊非起疾,东宫又非才,公今欲作何计?”世祖知之,出谧为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未发,上使御史中丞沈冲奏谧前后罪,诏赐死,时年五十二。
(节选自《南齐书·列传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政治苛刻/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僧遵裂三衣食之/既尽而死/
B.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政治/苛刻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僧遵裂三衣食之/既尽而死/
C.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政治苛刻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僧遵裂三衣食之/既尽而死/
D.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政治苛刻/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僧遵裂三衣食之/既尽而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笄。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B.杖。杖在这里指杖刑,用荆条或大竹板拷打犯人,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后世将杖刑与笞刑、徒刑、流刑、死刑并称为五刑。
C.崩。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帝后之死曰崩,诸侯、太子之死曰薨,大夫之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吏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刑法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谧家世显扬。祖父江秉之,曾任临海太守,是宋代有名的清正官吏。父亲江徽,任尚书都官郎,吴县县令,被刘劬所杀。
B.江谧心胸狭隘。孙夐上奏指出礼官提议的错误,江谧因罪过受到惩罚,便又上奏指出孙夐附和错误议论,当追究其责任,使得孙夐也受到惩罚。
C.江谧善于逢迎。他曾巴结建平王景素,后又归附太祖,诸皇子离开朝廷到自己的封地做藩王时用文武主帅的事,都委派江谧料理。
D.江谧颇受重用。由于江谧为官精干称职,长于刑法诉讼,得到历代皇帝的信任,所以宋明帝、太祖、世祖对江谧皆委以重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2)时世祖不豫,谧诣豫章王嶷,请间曰:“至尊非起疾,东宫又非才,公今欲作何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5 08:01: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 农民 黜量耕稼 , 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 ,伎艺 ,武夫 ,文士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莸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 , 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指冠礼,《礼记》云:“冠者,礼之始也。”中国古代男子18岁行冠礼,代表已经成年。
B.六经是孔子晚年整理的儒家六部经典著作:《诗经》《书经》(即《尚书》)《礼经》《易经》《乐经》《春秋》。
C.百家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
D.羲、农即伏羲和神农氏,是中国上古时代传说的人物。伏羲教人们渔猎,创制八卦;神农氏教人们种植,尝百草,被奉为农业神。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原句: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译句:凭着这天赋的机灵,应该加倍教训诱导。
B.原句: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译句:有认识他的人在旁看到,就替他下地。
C.原句: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译句:(这些人)又何必吝惜几年的勤学,而去长受一生的愧辱呢!
D.原句: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译句:这就好比想要饱餐却懒于做饭,想要身暖却懒于裁衣一样。
【小题3】选用下列词语组成四个语句,填入文中波浪线处,与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式。
讲议   致精   经书   沉思   惯习   法术   器用   弓马
【小题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人,火尚足以明也。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3)帝每叹日:“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遵之见思若此。
(4)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崔亮,字敬儒。清河东武城人。十岁,居贫,佣书自业。时陇西李冲当朝任事,亮族兄光往依之,谓亮日:“安能欠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彼家饶书,圆可得学,”亮曰:“弟妹饥寒,岂容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光言之于冲,冲召亮与语,因谓日:“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迫之念。令遂亡本,卿能记之不?”亮即为诵之,涕泪变零,声韵不异。冲甚奇之,迎为馆客。冲荐之为中书博士。高祖在洛,欲创革旧制,选置百官,谓群臣曰:“与举一吏部郎,必使才望兼允者,给卿三日假。”又一日,高祖曰:“朕已得之,不烦卿辈也。”驿征亮兼吏部郎。俄为太子 中舍人,迁中书侍郎,兼尚书左丞。侍中,广平王元怀以母弟之亲,左右不遵宪法,赖亮推治。世宗 禁怀不通宾客者久之。后因宴集,怀侍亲使忿,欲陵突亮。亮乃正色责之,即起于宣武前脱冠请罪, 遂拜辞欲出。世宗曰:“广平粗疏,向来又醉,卿之所悉,何乃如此也!”遂诏亮复座,令怀谢焉。除 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城北渭水浅不通船,行人艰阻。亮谓寮佐曰:“昔杜预乃造河梁,况此有异长 河,且魏、晋之日,亦自有桥。吾今决欲营之。”咸曰:“水浅,不可为浮桥;泛长无恒,又不可施柱。 恐难成立。”亮曰:“昔秦居咸阳,横桥度渭,以像阁道,此即以柱为桥。今唯虑长柱不可得耳。”

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亮性公清, 闵俞决断,所在并号称职,三辅梦服其德政。世宗嘉之,诏赐衣马被褥。正光二年秋,疽发于背,肃宗 遣舍人问疾,亮上表乞解仆射,送所负荷及印绶,诏不许。寻卒,谥曰贞烈。

(选自《魏书•崔亮列传第五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B.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C.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D.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馆客,又称门客或食客,寄食于王公贵族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
B.朕,文中是高祖的自称。皇帝的自称常见的有“寡人” “孤”“陛下”等。
C.三辅,西汉分治京畿地区三种职官的合称,也指其所辖地区。
D.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绶带,文中指官印,是权力的象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亮人穷志坚,不慕荣华。崔亮小时候家境贫穷,替别人抄书来养家糊口,堂兄崔光劝 说他投靠当时朝中掌权的李冲,崔亮拒绝了堂兄崔光的请求。
B.崔亮才望兼允,得到赏识。高祖在洛阳时想要挑选一位才能及名望都适合的吏部郎,崔 亮被高祖亲选为吏部郎,不久就担任太子中舍人。
C.崔亮不畏权贵,秉公执法。侍中,广平王元怀不守法规,崔亮在接皇上命令后就对他推 问追究,后因宴会,元怀恃亲王地位泄愤,要殴打崔亮。
D.崔亮力排众议,造桥利民。崔亮任雍州刺史时,城北渭水不通船,行人来往困难,崔亮决 定建桥,僚佐都认为难以达成,最终在崔亮坚持下建桥成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彼家饶书,因可得学。
(2)广平粗疏,向来又醉,卿之所悉,何乃如此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谢胐①,字敬冲,陈郡阳夏人也。祖弘微,宋太常卿,父庄,右光禄大夫,并有名前代。胐幼聪慧,庄器之,常置左右。年十岁,能属文。庄游土山赋诗,使胐命篇,胐揽笔便就。琅邪王景文谓庄曰:“贤子足称神童,复为后来特达。”庄笑,因抚胐背曰:“真吾家千金。”孝武帝游姑孰,敕庄携胐从驾,诏使为《洞井赞》,于坐奏之。帝曰:“虽小,奇童也。”起家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服阕复为舍人历中书郎卫将军袁粲长史粲性简峻罕通宾客时人方之李膺胐谒既退,粲曰:“谢令不死。”寻迁给事黄门侍郎。出为临川内史,以贿见劾,案经袁粲,粲寝之。
齐高帝为骠骑将军辅政,选胜为长史,敕与河南褚炫、济阳江斅②、彭城刘俣③俱入侍宋帝,时号为天子四友。续拜侍中,并掌中书、散骑二省诏册。高帝进太尉,又以触为长史,带南东海太守。高帝方图禅代,思佐命之臣,以胐有重名,深所钦属。论魏、晋故事,因日:“晋革命时事久兆,石苞④不早劝晋文,死方恸哭,方之冯异⑤,非知机也。”胐答日:“昔魏臣有劝魏武即帝位者,魏武曰:‘如有用我,其为周文王乎!’晋文世事魏氏,将必身终北面;假使魏早依唐虞⑥故事,亦当三让弥高。”帝不悦。更引王俭为左长史,以胐侍中,领秘书监。及齐受禅,胐当日在直,百僚陪位,侍中当解玺,胐佯不知,曰:“有何公事?”传诏云:“解玺授齐王。”胐曰:“齐自应有侍中。”乃引枕卧。传诏惧,乃使称疾,欲取兼人。胐曰:“我无疾,何所道。”遂朝服,步出东掖门,乃得车,仍还宅。是日遂以王俭为侍中解玺。既而武帝言于高帝,请诛胐。帝曰:“杀之则遂成其名,正应容之度外耳。”遂废于家。
(节选自《梁书·谢胐传》)
注①胐:fěi。②斅:xiào。③俣:yǔ。④石苞:字仲容,晋文帝大将,西晋开国功臣。据《晋书》记载,晋文帝死后,贾充、荀勖讨论葬礼采用何种规格,定不下来。石苞当时回朝奔丧,恸哭道:“他建立了这样的基业,难道能按人臣的规格安葬吗?”⑤冯异:字公孙,东汉开国名将,曾力劝刘秀称帝。《后汉书·冯异传》载:“光武曰:‘我昨夜梦乘赤龙上天,觉悟,心中动悸。’异因下席再拜贺曰:‘此天命发于精神。心中动悸,大王重慎之性也。’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⑥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服阕/复为舍人/历中书郎/卫将军袁粲/长史粲性简峻/罕通宾客/时人方之李膺/
B.起家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服阕/复为舍人/历中书郎/卫将军袁粲长史/粲性简峻/罕通宾客/时人方之李膺/
C.起家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服阕/复为舍人/历中书郎/卫将军袁粲长史/ 粲性简峻/罕通宾客/时人方之李膺/
D.起家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且艮阕/复为舍人/历中书郎卫将军袁粲/长史粲性筒峻/罕通宾客/时人方之李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金”一词,由来已久,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用这两字比喻出类拔萃的少年男子。把少女称做千金或千金小姐,则是元明以后的事。
B.“父忧”是父丧的婉辞。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 此人任何官何职,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这叫丁忧。
C.北面,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
D.中国古代授予官职称“拜”“除”,罢免官职称“黜”“夺”,提升官职称“擢”“迁”,降职贬官叫“谪”或“贬”,官员请辞称“致仕”“归故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胐自幼聪慧,十岁能文,且文思敏捷,王景文和孝武帝都称他为神童,其父谢庄也很器重他。
B.谢胐曾担任袁粲长史,袁粲评价他大有父风,后谢眦调任给事黄门侍郎,因贪污被弹劾,案子经过袁粲,袁粲搁置了此案。
C.齐高帝与谢胐出谈论魏、晋之事,实际上是希望取得谢胐对他禅代的支持,但谢胐并没有附和他,齐高帝对此很不高兴。
D.齐王受禅当天,谢胐作为侍中应当提前解送玉玺,但谢胐故意称病不去,拉过枕头就躺下,最后直接穿上朝服,坐车回家去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帝方图禅代,思佐命之臣,以胐有重名,深所钦属。
(2)帝日:“杀之则遂成其名,正应容之度外耳。”遂废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