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告诉:告知
B.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狼狈:进退两难的情状
C.岂敢盘桓,有所期冀   盘桓:犹豫不决的样子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私情。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 母、孙二人,更相为
B.猥以贱,当侍东宫   今臣亡国贱俘,至至陋
C.凡在故老,犹蒙育   本图宦达不名节
D.今臣亡国贱俘,微至陋 臣无祖母,无以今日
【小题3】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生孩六月,慈父背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明知
B.州司临门,急星火 覆杯水坳堂之上
C.臣之进退,实狼狈 奚以为九万里而南
D.臣供养无主 但刘日薄西山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在文中连用“察臣”“拜臣”“除臣”等词,渲染了朝廷对自己的恩德,表现了无限感激之情。
B.李密用“责臣”“催臣”“急于星火”等词句,渲染了十万火急的形势,表现了他对“郡县”“州司”的愤懑之情。
C.李密用迂回的语言,申述自己不敢违逆君命,但又左右为难的尴尬处境,表现了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心情。
D.李密追求自己少时任职伪朝,冀求官职显达,是为了消除晋武帝对自己“矜名节”的怀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30 07:20: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鹿悆,字永吉。悆好兵书、阴阳、释氏之学。彭城王元勰召为馆客。尝诣徐州,马疫,附船而至大梁。夜睡,从者上岸窃禾四束以饲其马。船行数里,悆觉,问得禾之处,从者以告,悆大忿,即停船上岸,至取禾处,以缣三丈置禾束下而返。

初为真定公元子直国中尉,恒劝以忠廉之节。子直少有令名,悆欲其善终,故以试焉。母忧去职。服阕,仍卒任。子直出镇梁州,州有兵粮和籴,和籴者靡不润屋,悆独不取,子直强之,终不从命。

庄帝为御史中尉,悆兼殿中侍御史,监临淮王或军。时萧衍遣其豫章王综据徐州,综密信通或,云欲归款。综时为萧衍爱子,众议成谓不然,戎募人入报,验其虚实,悆遂请行。时徐州始陷,边防驿扰。悆单马间出,径趣彭城,未至之间,为综军主程兵润所止。兵润遂先遣人白龙牙等,综既有诚心,闻悆被执,综义遣腹心梁话迎悆,密语意状,令善酬答,引悆入城,诣龙牙所。还军,于路与梁话誓盟。契约既固,未旬综果降。

俄出为青州彭城王劭府长兼司马,广川人刘钧、东清河人房须反,劭遣悆监州军讨之,战于商山,颇有所捷。将统皆劭左右,擅增首级,妄请赏帛,悆面执不与,劭弗从。悆勃然作色曰:“竭志立言,为王为国,岂悆家事!”不辞而出,劭追而谢焉。窃勋者放言噂沓欲加私害,悆闻而笑之,不以介意。

先是,萧衍遣将彭群、王辩率众七万围逼琅邪。自春及秋官军不至而两青士马裁可万余师次郧城久而未进劭乃遣悆径赴贼垒大破之斩群首俘馘二千余级 肃宗嘉之,玺书劳问。永安中,入为左将军、给事黄门侍郎,又以前赏悆入徐之功未尽,增邑二百户,进爵为侯。虽任居通显,志在谦退,迎送亲宾,加于畴昔,而自无室宅,常假赁居止,布衣粝食,寒暑不变。庄帝嘉其清素,时复赐以钱帛。

(选自《魏书•鹿悆列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春及秋/官军不至/而二青士马裁可/万余师次郧城/久而未进/劭乃遣悆径赴/贼垒大破之/斩群首/俘馘二千余级
B.自春及秋/官军不至/而二青士马裁可/万余师次郧城/久而未进/劭乃遣悆/径赴贼垒/大破之/斩群首/俘馘二千余级
C.自春及秋/官军不至/而二青士马/裁可万余/师次郧城/久而未进/劭乃遣悆径赴/贼垒/大破之/斩群首/俘馘二千余级
D.自春及秋/官军不至/而二青士马/裁可万余/师次郧城/久而未进/劭乃遣悆/径赴贼垒/大破之/斩群首/俘馘二千余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馆客:即“门客”“食客”,是古代达官显贵之人收养无家可归的人以示仁慈。
B.服阙: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称“服阙”。官员一般等守丧期满才可复职。
C.旬:古代十日为一旬;一个月分为上中下三旬。亦可指十岁为一旬。
D.玺书: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在秦朝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鹿悆为人诚实有信。鹿悆在大梁时,随从人员偷了四把禾苗来喂马,他发现后大怒,于是回到偷禾苗的地方,把三丈缣帛放在禾苗下才返回。
B.鹿悆不顾个人安危。萧综写信给元或说归顺大魏,元或找人检验对方虚实,当时徐州沦陷,边境上正处在混乱之中,但鹿悉不畏艰险,请求前去。
C.鹿悆为官刚正不阿。商山交战时,元劭派鹿悆监督本州军队,元劭指使部下将帅统领增报首级贪求赏赐,鹿悉当面坚持不许,元劭不听从。
D.鹿悆为人清廉节俭。鹿悆十分清廉,不贪财,自己连宅屋都没有,常常借租房子居住,一年四季穿布衣吃粗食,得到皇上嘉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直少有令名,悆欲其善终,故以讽焉。
(2)悆单马间出,径趣彭城,未至之间,为综军主程兵润所止。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东莞莒人。少好《书》《传》,博览多通。及高祖克京城,问何无忌曰:“急须一府主簿,何由得之?”无忌曰:“无过刘道民。”即驰信召焉。高祖谓之曰:“我始举大义,方造艰难,须一军吏甚急,卿谓谁堪其选?”穆之曰:“贵府始建,军吏实须其才,仓卒之际,当略无见逾者。”高祖笑曰:“卿能自屈,吾事济矣。”即于坐受署。时晋纲宽弛,威禁不行,小民穷蹙,自无立所。重以司马元显政令违舛,桓玄科条繁密。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不盈旬日,风俗顿改。从征广固,还拒卢循,常居幕中画策,决断众事。刘毅等疾穆之见亲,每从容言其权重,高祖愈信仗之。高祖举止施为,穆之皆下节度。凡所荐达,不进不止。常云:“我虽不及荀令君之举善,然不举不善。”高祖西讨刘毅,以诸葛长民监留府,总摄后事。高祖疑长民难独任,留穆之以辅之。长民果有异谋,而犹豫不能发,乃屏人谓穆之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以至此?”穆之曰:“公溯流远伐,而以老母稚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容如此邪?”意乃小安。高祖还,长民伏诛。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壅滞。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馔。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十三年,疾笃,诏遣正直黄门郎问疾。十一月卒,时年五十八。高祖受禅,思佐命元勋,谥穆之曰文宣公。太祖元嘉九年,配食高祖庙庭。

(节选自《宋书·刘穆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B.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C.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D.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字,乳名,小名,父母给吃奶时期的孩子起的昵称,与表字不同,并不正式。
B.高祖,南朝宋首位皇帝的庙号;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配食,附祭,配享,指让亡灵在同一祠庙里共享祭品,让后死者 附于先灵合祭。
D.方丈,原文中指的是一丈见方的屋子,刘穆之在吃饭时一定要选择宽敞的房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穆之依据形势,立改颓政。当时晋朝朝纲松弛,司马元显政令有错,桓玄所定的法令繁密,因此民不聊生,穆之相机改正,不到十五天,已见效果。
B.刘穆之少年有才,恰逢其会。他年轻时喜好《书》《传》,博览精通群书,高祖攻克京城时,急需一位府主簿,经何无忌举荐来到高祖身边而被任命。
C.刘穆之忠于君主,巧化时艰。对高祖的行为举止,他都加以规范,并积极荐举良臣,巧妙劝慰有反叛之心的诸葛长民,为高祖返回除逆赢得了时间。
D.刘穆之性格豪奢,受君恩宠。他一个人吃饭,常需做出十人吃的饭;他自认为除用度稍大之外,没有其他对不起君主的地方;他生前死后极见恩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始举大义,方造艰难,须一军吏甚急,卿谓谁堪其选?
译文:
(2)刘毅等疾穆之见亲,每从容言其权重,高祖愈信仗之。
译文: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檀祗,字恭叔,高平金乡人,左将军韶第二弟也。少为孙无终辅国参军,随无终东征孙恩,屡有战功,复为王诞龙骧参军。从高祖克京城,参建武军事。至罗落,檀凭之战没后,仍以凭之所领兵配祗。京邑既平,参镇军事,加振武将军,隶振武大将军道规追讨桓玄,每战克捷。江陵平定,道规遣袛征涢、沔亡命桓道儿、张靖、苻嗣等,皆悉平之。除龙骧将军,又为竟陵太守,不拜。破桓亮于长沙,苻宏于湘东。武陵内史庾悦疾病,道规以袛代悦,加宁朔将军,封西昌县侯,食邑千户。五年,入为中书侍郎。卢循逼京邑加辅国将军领兵屯西明门外循退走祗率所领步道援江陵未发遇疾停。八年,迁右卫将军,出为辅国将军、宣城内史,即本号督江北淮南军郡事。十年,亡命司马国璠兄弟自北徐州界聚众数百,潜得过淮,因天夜阴暗,率百许人缘广陵城得入,叫唤直上听事。祗惊起,出门将处分,贼射之,伤股,乃入。袛语左右:“贼乘暗得入,欲掩我不备。但打五鼓,惧晓,必走矣。”贼闻鼓鸣,谓为晓,于是奔散,追讨杀百余人。祗降号建武将军。十一年,进号右将军。十四年,宋国初建,天子诏曰:“宋国始立,内外草创,禁旅王要,总司须才。右将军祗可为宋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祗性矜豪,乐在外放恣,不愿内迁,甚不得志。发疾不自治,其年卒广陵,时年五十一。赠散骑常侍、抚军将军,谥曰威侯。

(节选自《宋书·檀祗传》)

(注)①本号:原来的官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卢循逼京邑/加辅国将军领兵/屯西明门外/循退走/祗率所领/步道援江陵/未发/遇疾停
B.卢循逼京邑/加辅国将军/领兵屯西明门外/循退走/祗率所领步道/援江陵/未发/遇疾停
C.卢循逼京邑/加辅国将军/领兵屯西明门外/循退走/祗率所领/步道援江陵/未发/遇疾停
D.卢循逼京邑/加辅国将军领兵/屯西明门外/循退走/祗率所领步道/援江陵/未发/遇疾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B.五鼓,古代把晚9时至次日凌晨7时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文中指第五鼓。
C.天子,即天的嫡长子,是对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这种称呼从汉代时开始流行。
D.散骑常侍,官名。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隋唐后渐无实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檀祗随军参战,屡能取胜立功。他随孙无终东征孙恩立下战功;随道规追讨桓玄,征讨桓道儿等人,克敌取胜;后又在长沙、湘东战胜桓亮、苻宏。
B.檀袛颇得信任,多次受命代职。他随从高祖攻克京城,转战罗落,檀凭之阵亡后,奉命接管檀凭之的军队;庾悦患了重病,他又奉高祖命代替庾悦。
C.檀祗临阵不乱,巧妙退敌杀敌。司马国璠兄弟乘夜色进入广陵城,一开始他应战负伤,后让人敲响五更鼓,敌军误以为天亮而慌乱退兵,他乘机率军追杀。
D.檀祗性格豪放,喜欢转战杀敌。他被任命为竟陵太守却没有接受而投身战场,新朝建立被调进京城掌管军务,他感觉不得志,疾病发作不肯治疗而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惊起,出门将处分,贼射之,伤股,乃入。
(2)宋国始立,内外草创,禁旅王要,总司须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