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张衡传》(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孝廉不行   不行:不去(应荐)
B.帝引在帷幄   帷幄:指皇宫
C.衡下车 下车:指官员初到任
D.上书乞骸骨   乞骸骨:请求(皇帝)宽恕
【小题2】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一句中“奇”字的用法一致的是(  )
A.空以身草野
B.卒见相如
C.且庸人尚
D.外连横而诸侯
【小题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
B.衡诡对而出 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C.以讽谏   衡上疏陈事
D.机发吐丸,蟾蜍衔之 尝一龙机地不觉动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24 05:16: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年十三,丧父,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归其孝。性好学博涉多该览后辟司空掾拜中军侯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同举孔融为北海相。

时,年饥兵兴,操表制禁酒,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既见操雄诈渐著,数不能堪,故发辞偏宕,多致乖忤。又尝奏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操疑其所论渐广,益惮之。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潜忌正议,虑鲠大业。山阳郗虑承望风旨,以微法奏免融官。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曰:

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宫掖。又前与白衣祢衡跌宕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尔。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缻中,出则离矣。”继而与衡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

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初,女年七岁,男年九岁,寄他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动。左右曰:“父执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遗肉汁,男渴而饮之。女曰:“今日之祸,岂得久活,何赖知肉味乎?”兄号泣而止。

(选自《后汉书·孔融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性好学/博涉多该览后/辟司空掾/拜中军/侯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
B.性好学/博涉多/该览后/辟司空掾/拜中军侯/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
C.性好学/博涉多该览后/辟司空/掾拜中军侯/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
D.性好学/博涉多该览/后辟司空掾/拜中军侯/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畿之制:从周代开始,人们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按照古制,王城方圆千里以内,不分封建制诸侯。
B.卯金刀:典故名,指刘姓。“刘”的繁体字,拆成“卯、金、刀”,汉光武帝登基时的祝文里用到过,后世就以此为典。
C.九列:九卿的职位,东汉时期指在朝中身份地位很高。
D.弃市:是古时将犯人带到人众集聚的闹市示众并活活饿死的一种刑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孔融冒犯董卓,但用人之际,董卓惜才,他让三府同时推举孔融担任北海太守。
B.曹操对孔融积怨很多,加上郗虑又给孔融捏造了罪名,于是曹操便令路粹上奏文诬告孔融。
C.路粹在奏文里编造了孔融与祢衡的对话,就是要给孔融一个大逆不道的罪名,达到对孔融严惩重诛的目的。
D.孔融寄养在别人家的两个孩子,虽然年幼,但懂得“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他们没有逃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
(2)山阳郗虑承望风旨,以微法奏免融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丹字孙卿,冯翊栎阳人也。少学长安。王莽时举四科,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有干事称,迁朔调连率副貳。更始立,遣使者徇上谷,丹与连率耿况降,复为上谷长史。王郎起,丹与况共谋拒之。况使丹与子奔及寇恂等将兵南归世祖,世祖引见丹等,笑曰:“邯郸将帅数言我发渔阳、上谷兵,吾聊应言然,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拜丹为偏将军号奉义侯从击王郎将兒宏等于南樊向郎兵迎战汉军退却丹等纵突骑击大破之追奔十余里死伤者丛横。丹还,世祖谓曰:“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乃见其战,乐可言邪?”遂从征河北。世祖即位,以谶文用平狄将军孙威行大司马,众咸不悦。诏举可为大司马者,群臣所推唯吴汉及丹。帝曰:“景将军北州大将,是其人也。然吴将军有建大策之勋,又诛苗幽州、谢尚书,其功大。旧制驃骑将军官与大司马相兼也。”乃以吴汉为大司马,而拜丹为驃骑大将军。建武二年,定封丹栎阳侯。帝谓丹曰:“今关东故王国,虽数县,不过栎阳万户邑,夫‘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故以封卿耳,”丹顿首谢,秋,与吴汉、建威大将军耿弇等击破五校于羛阳,降其众五万人。会陕贼苏况攻破弘农,生获郡守。丹时病,帝以其旧将,欲令强起领郡事,乃夜召入,谓曰:“贼迫近京师,但得将军威重,卧以镇之足矣。”丹不敢辞,乃力疾拜命,将营到郡,十余日薨。子尚嗣,徙封余吾侯。尚卒,子苞嗣。苞卒,子临嗣,无子,国绝。永初七年,邓太后绍封苞弟遽为监亭侯。
(选自《后汉书·景丹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拜丹为偏将/军号奉义侯/从击王郎将兒宏等于南樊/郎兵迎战/汉军退却/丹等纵突骑击/大破之/追奔十余里/死伤者从横
B.拜丹为偏将/军号奉义侯/从击王郎将兒宏等于南樊/郎兵迎战汉军/退却丹等/纵突骑击/大破之/追奔十余里/死伤者从横
C.拜丹为偏将军/号奉义侯/从击王郎将兒宏等于南樊/郎兵迎战汉军/退却丹等/纵突骑击/大破之/追奔十余里/死伤者从横
D.拜丹为偏将军/号奉义侯/从击王郎将兒宏等于南樊/郎兵迎战/汉军退却/丹等纵突骑击/大破之/追奔十余里/死伤者从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科:指言语、德行、政事、文学四科科举考试,如后文提及的“言语”科。
B.拜,表示授予官职,任命;文中“欲令强起领郡事”的“领”,指兼任较低职务。
C.谶文:有预示性质的图箓或文字,“谶”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D.薨:古代对不同阶层人的死亡有不同的称谓,“薨”指诸侯或大官死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丹审时度势。景丹同连率耿况投奔了来上谷巡视的更始皇帝,后来又同耿况的儿子耿弇以及寇恂等率兵
南归世祖。
B.景丹晓勇善战。景丹派精兵攻击,大破王郎军队,获世祖赞赏并随之征讨河北,后来又与吴汉等在羛阳打败五校,招降五万敌众。
C.景丹备受推重。世祖皇帝下诏书要求群臣推举大司马的人选,景丹与吴汉一同受到群臣的推举,后景丹被封为骠骑大将军。
D.景丹恩荫子孙。景丹去世后,他的子孙后代深受其荫庇,他的儿子景尚继承父位,被封为余吾侯;在封国断绝后,景苞的弟弟被续封为监亭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邯郸将帅数言我发渔阳、上谷兵,吾聊应言然,何意二郡良为吾来!
(2)乃夜召入,谓曰:“贼迫近京师但得将军威重,卧以镇之足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小题。

①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归,恢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行。

②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交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衰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耿,除子己为郎中。

(选自《后汉书 乐恢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诸弟子皆以通关被( ) (2)诸公其行( )
(3)其不测( ) (4)子己为郎中(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线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事博士焦永B.恢谢不与交通C.帝始亲事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诸公多行 尔无忘乃父之志
B.称疾乞骸骨 今其智反不能及
C.宪兄弟放纵,忿其不附己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白章
D.窦宪是风厉州郡迫胁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2)弟子衰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小题5】根据文意,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分为两部分,请用“∕”断开。
时 窦 太 后 临 朝 和 帝 未 亲 万 机 恢 以 意 不 得 行 乃 称 疾 乞 骸 骨
【小题6】本文表现了乐恢 的品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固议曰:“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绥御之方,其途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设后北虏稍强,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为上策。”

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朝见天子,宪遣固将数百骑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B.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C.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D.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国古代,男子到了20岁的时候表示成人,就要行冠礼,取表字,取字以后,为了表示尊敬,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最高首领的专称,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C.永元,是古代纪年的一种名号,也就是皇帝的年号,新皇登基,为了与上一任皇帝区别,新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会取一个新的年号。
D.天子,是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固天资聪颖。他九岁时就能著文诵诗,刚成年,就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向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B.班固勤于钻研。他小时候就对诸子百家的言论要刨根究底,等成年后发现父亲先前继前史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尽时,想继承父亲的事业。
C.班固眼光长远。当北单于要求与汉和亲时,有官员认为不能答应匈奴的要求,班固用汉建立以来与匈奴的战与和为例,来说明接受和亲为上策。
D.班固以中护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窦宪派遣班固迎接北单于的使臣,因班固未到达迎接地点完成任务而免职,最终死在狱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显宗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官文,完成下面小题。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固议曰:“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绥御之方,其途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设后北虏稍强,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为上策。”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朝见天子,宪遣固将数百骑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B.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C.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D.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坚,是班固的字,如同“子卿”是苏武的字一样。古时男子一般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为了表示尊敬,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属文,属,连缀,与《张衡传》中“衡少善属文”中的“属文”意思一样。
C.显宗,是汉明帝刘庄的庙号,一般古代王朝尊始祖或开国之君为“祖”。有开创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则尊为“宗”,如汉高祖,唐太宗等。
D.永元,是古代纪年的一种名号,也就是皇帝的年号,新皇登基,为了与上一任皇帝区别,新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会取一个新的年号。中国古代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天资聪颖。他九岁时就能著文诵诗,刚成年,就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向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B.班固勤于钻研。他小时候就对诸子百家的言论要刨根究底,等成年后发现父亲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尽时,想继承父亲的事业。
C.班固眼光长远。当北单于要求与汉和亲时,有官员认为不能答应匈奴的要求,班固用汉建立以来与匈奴的战与和为例,来说明接受和亲为上策。
D.班固以中护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窦宪派遣班固迎接北单于的使臣,因班固未到达迎接地点完成任务而免职,最终死在狱中。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相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