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下方山(南朝·梁)
何逊
寒鸟树间响,落星川际浮。繁霜白晓岸,苦雾黑晨流。鳞鳞逆去水,
弥弥急还舟。望乡行复立,瞻途近更修。谁能百里地,萦绕千端愁?
(注)方山:六朝时渡口。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早晨从方山渡口乘舟归乡的情景。
B."繁霜""苦雾"都是蕴含了悲伤忧郁的情感意象。《诗经· 小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鲍照《舞鹤赋》:"严严苦雾,皎皎悲泉。"其中的"繁霜""苦雾"也表达此种情感。
C.最后四句,将作者归途渐近、 心情愈加忐忑,反而将愁肠翻滚的微妙而复杂的心情逼真地刻画了出来。
D.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作者将寻常情,眼前景,妙手写来,波澜层生,加之整首诗对偶工巧,连用叠字,妙用比喻、拟人,更增加了一层和谐的形式美。
【小题2】诗歌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在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28 02:46: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小题1】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隶虫篆,指各种书体,其中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化繁为简,改曲为直,书写便捷的字体。
B.丁父艰,父艰即父忧,丁有成年男子的意思,所以母亲去世不用“丁母忧”,如文中说“以母忧去职”。
C.除,授予官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中的“除”也是此意。
D.秩,本义为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由此可见,古代官员的俸禄并非固定的铁饭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C.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眭夸
眭夸,赵郡高邑人也。夸少有大度,不拘小节。志书传,未曾以世务经心。好饮酒,浩然物表。年二十遭父丧,须鬓至白,每一悲哭,闻者为之流涕。高尚不仕,寄情丘壑。同郡李顺愿与之交,夸拒不许。邦国少长莫不惮之。
少与崔浩为莫逆之交。浩为司徒,奏征其为中郎,疾不赴。州郡逼遣,不得已,入京都。与浩相见,延留数日,惟饮酒谈叙平生,不及世利。浩每欲论屈之,竟不能发言。其敬惮如此。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亦不开口。夸曰:“桃简(1),卿已为司徒,何足以此劳国士也。吾便于此将别。”浩虑夸即还,时乘一骡,更无兼骑,浩乃以夸骡内之厩中,冀其维絷(2)。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浩知而叹曰:“眭夸独行士,本不应以小职辱之。又使其人仗策复路,吾当何辞以谢也?”时朝法甚峻,夸既私还,将有私归之咎,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坐。经年,送夸本骡,兼以所乘马,为书谢之。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书。及浩诛,为之素服,受乡人吊唁,经一时止。叹曰:“崔公既死,谁能更容眭夸!”遂作《朋友篇》,辞义为时人所称。
妇父钜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翁婿之礼,情同朋好。或人谓夸曰:“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榆乎?”遂著《知命论》释之。年七十五卒。葬日,赴会者如市。
(《魏书·逸士传》卷七十八)
注释:(1)桃简:崔浩小名。(2)维絷:约束,挽留。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志书传,未曾以世务经心    耽:专注
B.奏征其为中郎,疾不赴 辟:征召
C.送夸本骡,兼以所乘马 遗:赠给
D.子何独在桑榆乎 桑榆:田园
【小题2】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夸拒不许 人无信,不知其可
B.其敬惮如此 臣诚恐欺于王而负赵
C.受乡人吊唁,经一时止 臣敢上璧
D.遂著《知命论》释之 故书其言遗后世
【小题3】全都能直接表现眭夸“有大度,不拘小节”的一组是
①年二十遭父丧,须鬓至白 ②惟饮酒谈叙平生,不及世利   
③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    ④眭夸独行士,本不应以小职辱之  
⑤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书    ⑥未尝翁婿之礼,情同朋好
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⑥
【小题4】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眭夸从小志向高洁,李顺横行乡里,连邦国长者也少有不害怕他的,但眭夸拒绝与之交往。
B.眭夸的朋友崔浩让他来京做司徒,多次想为眭夸鸣不平,最终没敢言明,只与他饮酒叙旧。
C.当时朝廷法律严酷,眭夸私还,如果没有崔浩在朝廷中帮助开脱,一定会收到法律制裁。
D.崔浩被杀之后,眭夸为之戴孝,并且写下《朋友篇》和《知命论》来表达哀思。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茂,元兴,安定安武人也。父耆,字黄老;永兴中自赫连屈丐来降,拜绥远将军,迁龙骧将军、常山太守,假安武侯。仍居常山之九门。卒,赠泾州刺史,谥曰成侯。茂年十七,膂力过人,尤善骑射。太宗曾亲征丁零翟猛,茂为中军执幢。时有风,诸军旌旗皆偃仆,茂于马上持幢,初不倾倒。太宗异而问之,征茂所属,具以状对。太宗谓左右曰:“记之。”寻征诣行在所,试以骑射,太宗深奇之,以茂为虎贲中郎将。后从世祖讨赫连昌,大破之。世祖谓诸将曰:“今若穷兵极武,非吊民之道,明年当共卿等取之。”徙其民而还。以军功赐茂爵蒲阴子,加强弩将军,迁侍辇郎。又从征统万,大破之。从平平凉,当茂所冲,莫不应弦而殪。由是世祖壮之,拜内侍长,进爵九门侯,加冠军将军。后从征蠕蠕,频战大捷。与乐平王丕等伐和龙,徙其居民。从平凉州,茂为前锋都将,战功居多。迁司卫监。录前后功,拜散骑常侍、殿中尚书,进爵安定公,加平南将军。从破薛永宗,伐盖吴。转都官尚书。从征悬瓠,频破贼军。车驾南征,分为六道,茂与高凉王那出青州。诸军渡淮,降者相继,拜茂徐州刺史以抚之。车驾还,以茂为侍中、尚书左仆射,加征南将军。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侍中征南大将军茂沉毅笃实,虽无文学,每论议合理。为将善于抚众,勇冠当世,为朝廷所称。太安二年夏,领太子少师。冬卒,赠泾州刺史、安定王,谥曰桓王。长子备,字延德。袭爵安定公、征南大将军。

(选自《魏书·韩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通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军/
B.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军/
C.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军/
D.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成年后由父母或尊长取的别名,又称“表字”。古人自称用字,称人用名。
B.太宗:古代帝王常见庙号,多为该朝代第二代帝王的庙号。此为北魏太宗拓跋嗣。
C.蠕蠕: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即柔然。《南史》云:“蠕蠕为族,盖匈奴之别种也。”
D.车驾: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如《汉书·高帝纪下》:“车驾西都长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茂出身不凡,为将门之后。其父韩耆永兴年间自赫连屈丐降魏,被任命为缓远将军,后升任龙骧将军,并暂代安武侯。死后被追赠泾州刺史,谥为成候。
B.韩茂膂力过人,擅长骑射。十七岁那年,太宗亲征丁零翟猛,他担任中军旗手,大风将各军旌旗吹倒,只有他在马上举旗没有被吹倒,从而受到太宗注意。
C.韩茂从驾出征,屡建功勋。他随世祖征讨赫连昌,进攻统万,平定平凉,出征蠕蠕,讨伐和龙,平定凉州,破薛永宗,征伐悬弧,都能打败敌人立下战功。
D.韩茂沉毅诚实,勇冠当世。他虽然没有什么文才,但参议决策却常常切合事理;担任将军的时候,善于安抚部队,他的勇猛堪称当世第一,被朝廷称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征诣行在所,试以骑射,太宗深奇之,以茂为虎贲中郎将。
(2)今若穷兵极武,非吊民之道,明年当共卿等取之。

同类题4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年十四,代父统军。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晋将刘裕之伐姚泓,太宗假嵩,督山东诸军事,传诣平原,缘河北岸列军,次于畔城。军颇失利。诏假裕道,裕于舟中望嵩麾盖,遗以酃酒及江南食物,嵩皆送京师。诏嵩厚答之。又敕简精兵为战备,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彼至崤陕间,必与姚泓相持,一死一伤,众力疲弊。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裕首可不战而悬。于是叔孙建等循河趣洛。遂入关。嵩与建等自成皋南济,晋诸屯戍皆望尘奔溃,裕克长安,嵩乃班师。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嵩曰:“立长则顺,以德则人服。今长皇子贤而世嫡,天所命也,请立。”乃定策禁中。于是诏世祖临朝监国,嵩为左辅。世祖即位,进爵北平王,司州中正。诏问公卿:赫连、蠕蠕①征讨何先?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曰:“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太常崔浩曰:“大檀迁徙鸟逝,疾追则不足经久,大众则不能及之。赫连屈丐,土宇不过千里,其刑政残虐,人神所弃,宜先讨之。”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先平冯跋。帝默然,遂西巡狩。后闻屈丐死,关中大乱,议欲征之。嵩等曰:“彼若城守,以逸代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道也。”帝乃问幽微于天师寇谦之,谦之劝行。杜超之赞成之,崔浩又言西伐利。嵩等固谏不可。帝大怒,责嵩在官贪污。寻迁太尉。久之,加柱国大将军。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薨,年八十。谥曰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节选自《魏书》)
注①蠕蠕(r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即柔然。其第十代君主名大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B.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C.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D.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符,即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B.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指天子或大臣出行,视察所辖邦国州郡。其中,皇帝多五年一巡守,以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
C.薨,古代诸侯之死的称呼,后世主要用于地位高的人士,如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及其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有封爵的大官之死。
D.配飨,原指古代帝王祭天之时,以先祖配祭。后也指为朝廷建立较大功绩的臣子在死后可祔祀于帝王宗庙。
【小题3】对下列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孙嵩年少有为,军事才能出众。十四岁就能代替父亲统率军队,后来在与刘裕的战斗中,与叔孙建合作,使东晋诸屯军望风而溃。
B.长孙嵩为人守节。面对刘裕因借道而派人送来的美酒美食,长孙嵩没有私自留下,而是全部送到京城。
C.长孙嵩敢议国事,坚持己见。世祖得知屈丐死去,想要征讨赫连,而长孙嵩坚持进谏认为不可,世祖大怒,长孙嵩因此被调任太尉。
D.长孙嵩政见独到,受帝信任 。太宗病重之时,向他询问选拔储君之事,长孙嵩认为应立嫡长子,后被采纳并担任左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
(2)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同,辽东胡人也。其先祖曰世高,汉时其先祖以安息王侍子入洛。历魏至晋,避乱辽东,遂家焉。登国初,太祖征兵于慕容垂。同频使称旨,遂见宠异,以为外朝大人,与和跋等出入禁中,迭典庶事。

从征姚平于柴壁,姚兴悉众救平,太祖乃增筑重围以拒兴。同进计曰:“臣受谴诣绛督租,见汾东有蒙坑,东西三百余里,径路不通。姚兴来,必从汾西,乘高临下,直至柴壁。如此,则寇内外势接,重围难固,不可制也。宜截汾曲为南北浮桥,乘西岸筑围。西围既固,贼至无所施其智力矣。”从之。兴果视平屠灭而不能救。以谋功,赐爵北新候,加安远将军。

太宗即位,命同与南平公长孙蒿并理民讼。又诏与贺护持节循察并定二州及诸山居杂胡、丁零,宣诏抚慰,问其疾苦,纠举守宰不法。同至并州,表曰:“窃见并州所部守宰,多不奉法。又刺史擅用御府针工古形为晋阳令,交通财贿,共为奸利,请案律治罪。”太宗从之,于是郡国肃然。同东出井陉,至钜鹿,发众四户一人,欲治大岭山,通天门关;又筑坞于宋子,以镇静郡县。护疾同得众心因此使人告同筑城聚众欲图大事太宗以同撞征发于外橙车征还召群官议其罪。皆曰:“同擅兴事役,劳扰百姓,宜应穷治,以肃来犯。”太宗以同虽专命,而本在为公,意无不善,释之

世祖监国,临朝听政,以同为左辅。同长子屈,太宗时典太仓事,盗官粳米数石,欲以养亲。同大怒,奏求残屈,自勒不能训子,请罪。太宗嘉而想之,遂诏长给同粳米。其公清奉法,皆此类也。

(节选自《魏书·列传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护疾同得众心/因此使人告同筑城聚众/欲图大事/太宗以同擅征发于外/槛车征还/召群官议其罪
B.护疾同得众/心因此使人告同筑城聚众/欲图大事/太宗以同擅征发于外槛车/征还召群官议其罪
C.护疾同得众心/因此使人告同筑城/聚众欲图大事/太宗以同擅征发于外/槛车征还召群官议其罪
D.护疾同得众/心因此使人告同筑城/聚众欲图大事/太宗以同擅征发于外槛车/征还召群官议其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子,西汉时期西域诸国的贵族子弟多到长安,学习汉文化。国王的儿子也称为侍子,得到朝廷更多的优待。
B.赐爵,爵本是酒器,原指祭祀时赐助祭者以酒爵,后引申为赐予爵位。赐爵制在战国时期开始普遍实行。
C.刺史,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使各地。汉武帝时期正式开始设置,“刺”,检核问事之意。
D.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经济制度,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例如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同出使有功,深得太祖宠信。太祖即位之初,派安同出使向慕容垂寻求救兵,安同因为屡有功劳,被授任为外朝大人。
B.安同出谋划策,颇有军事才能。出征柴壁时,安同结合自己督租的经历,向太祖提出合理的军事建议,使出征取得大捷。
C.安同督察有方,纠举违法官吏。安同与长孙嵩巡察时准确反馈当地官吏的不法行为,并请按照律法治罪,郡县得到整肃。
D.安同端严明惠,家法修整严苛。他儿子掌管太仓时为赡养双亲曾偷盗粳米,安同大怒并上奏弹劾自己,同时请求杀掉儿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此,则寇内外势接,重围难固,不可制也。
(2)太宗以同虽专命,而本在为公,意无不善,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