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B.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C.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D.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古代的学问和技能,其中的“御”就是防御。
B.太学是汉代时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的最高学府,“观太学”就是在太学学习。
C.孝廉是汉代设立的察举和选拨官员的科目,孝廉是“孝敬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D.公车是汉代官署名,汉代以公家车马遣送应征的人,后以“公车”为举人应试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这句话表现了张衡不攀附权贵,洁身自好,不以权谋私,语言凝练平实,流露出作者对张衡品德的景仰之情。
B.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本文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和“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
C.本文介绍了张衡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详写其政治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在介绍其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则较简略;详略得当使文章重点突出。
D.全篇以记叙为主,记叙以时间为经,以张衡的事迹为纬,写候风地动仪则以说明为主;本文以客观记叙为主,字里行间也渗入了作者的评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28 05:18: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B.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C.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D.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小题2】下列对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孝廉”。
C.“ 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D.“游于三辅”中的“三辅”,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B.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通五经,贯六艺,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喜欢结交俗人,也不愿意做官。
C.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张衡多次出任太史令,后来外放担任河间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树立威严,整顿法度,逮捕奸党,赢得了称赞。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日:“不可。谋事杀良,此非忠也;乘人之危,此非仁也。”乃谏鹄,鹄从之。正和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屯阿阳以拒贼锋。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至活者千余人。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皆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困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先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节选自《后汉书·盖勋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谋事杀良,此非忠也
A.园日涉以成趣B.眄庭柯以怡颜
C.心惮远役D.善万物之得时
【小题2】下列句式特点与文中加点例句不同的一句是(  )
例句:死反虏,汝何知?
A.乐夫天命复奚疑B.复驾言兮焉求
C.宇文新州之懿范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B.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C.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D.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和“薨”“卒”“不禄”等常用来委婉地表达“人死”的意思,但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卒,大夫死曰不禄。
B.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后来变成明清两朝对举人的雅称。
C.表是我国封建时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愿望的一种公文文体,可叙事可议论,且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D.皇太子也称太子,通常被授予的对象是皇帝的嫡长子,通常也是封建社会皇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勋为人耿直。他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征询他想借机杀死苏正和,他虽与正和有仇,但没有乘人之危,并拒绝免于被杀的正和的面谢。
B.盖勋誓死不屈。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他率兵救助,身受三处刀伤,仍然坚守不动,誓死不降。叛军服其忠义勇猛,并礼赞他。
C.盖勋秉公执法。长安令杨党倚仗权势、胡作非为、贪赃枉法,他不听贵戚说情,将其犯罪事实全部上报,奉诏将案件追查到底,威震首都。
D.盖勋刚直不阿。他为国选材,唯贤是举,坚守标准,不畏皇权,不顾三怨成府,誓死拒绝了宠臣蹇硕想让尚药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2)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好读书,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光武署异为主簿,从只洛阳。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于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建武三年春,遣使者拜异为征西大将军。会邓禹率车骑将军邓弘等引归,禹、弘要异共攻赤眉。异曰:“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兵破也。”禹、弘不从。弘遂大战移日,弘军溃乱。异与禹合兵救之,赤眉小却。禹复战,大为所败。异弃马步走上回溪阪,与麾下数人归营。复坚壁,招集诸营保数万人,与贼约期会战。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 追击,大破于崤底,降男女八万人。余众尚十余万,东走宜阳降。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时赤眉虽降,众寇犹盛,各称将军,拥兵多者万余,少者数千人,转相攻击。异且战且行,屯军上林苑中。时百姓饥饿,人相食,黄金一斤易豆五升。道路断隔,委输不至,军士委以果实为粮。诏拜南阳赵匡为右扶风,将兵助异,并送缣谷,军中皆称万岁。异兵食渐盛,乃稍诛击豪杰不从令者,褒赏降附有功劳者,悉遣其渠帅诣京师,散其众归本业。威行关中。怀来百姓,申理枉结,出入三岁,上林成都。后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斩长安令,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帝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明年夏,与诸将攻落门,未拔,病发,薨于军,谥曰节侯。
(节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
B.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
C.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
D.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官名。汉代仅中央设置,其职责为主管文书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
B.玺书,古代原指用泥封固加盖印章后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C.桑榆,此处喻指事情的后面阶段,现在常用“收之桑榆”表示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D.薨,对死亡的指称,周代专称诸侯的死。后世也可指有封爵的高官之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异谦恭礼让,治军井井有条。他出行遇见其他将领,总是主动让路;他治理军队井然有序,得到将士认可,等到汉军攻下邯郸,士兵们都愿意归他统率。
B.冯异顾全大局,作战善用谋略。他虽不赞同强攻赤眉军,但当邓弘进攻赤眉溃败,他积极与邓禹合兵救援;兵败之后,他又集聚兵力,设下奇谋,最终打败赤眉。
C.冯异平暴止乱,稳定关中局势。赤眉被平定后,仍有不少寇贼拥兵作乱,他边走边平定,驻军上林苑;当时关中地区粮食匮乏,他又稳定农业生产,并使百姓果腹。
D.冯异为民谋利,得到皇帝肯定。他屯兵关中,关心民生,平反冤狱,三年左右使上林成为都邑;有人上疏暗示他有不臣之心,皇帝反而将奏折转给冯异,以示信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2)乃稍诛击豪杰不以令者,褒赏降附有功劳者,悉遣其渠帅诣京师,散其众归本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太,字林宗,大原介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共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体.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 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 ”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左原者‘陈留人也,为郡学生,犯法见斥。林宗尝遇诸路,为 设酒肴以慰之。谓曰:“昔颜涿聚梁甫之巨盗‘段干木晋国之大驵.卓为齐之忠臣,魏之名贤。蘧瑗、颜回尚不能无过,况其余乎?慎勿恚恨.责躬而已。”原纳其言而去。或有讥林宗不绝恶人者。对曰:“人而不仁,疾之以甚也。”原后忽更怀忿,结客欲报诸生。基旦林宗在学.原愧负前言.因遂罢去。后事露,众人咸谢服焉。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
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后汉书,郭太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宗唯与李膺同舟共济 济:过河
B.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 训:批评
C.为郡学生,犯法免斥   斥:驱逐
D.慎勿恚恨,责躬而色   恚:怨愤
【小题2】下列对义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坟籍”即古代经典,古有“三坟五典”之说,“三坟”即指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 典”则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的书.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B.“遭忧”指遇到父母亲死去的情况,又称“丁忧”,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不能招丁忧的人为官,已经为官的人也要丁忧去职,回家守丧。
C.征辟”是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由地方官吏或王公大臣推荐,再由朝廷选用,授以官职。《后汉书,张衡传》中说“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就反映了这一制度。
D.“建宁元年”是西汉时期的一种年号纪年。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第一年即称为元年,如《游褒禅山记》中的“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林宗的父亲死得早,母亲想要他去县里做事。但林宗认为那是一个低贱的工作,就推辞了,而是去成皋学了三年,博学有才。
B.郭林宗形象上佳,淡薄名利。他一举一动都有人效仿,喜欢游历,不愿做官,无论天子还是诸侯,他都不愿意去接近。
C.郭林宗喜欢帮助人,曾有陈留人左原犯过错误,林宗不顾众人的嘲笑,为他摆下酒席,并以蘧瑗曾为大盗、颜回也有过错来安慰他。
D.郭林宗死后,有一千多人前往会葬,并为他立下石碑,著名文学家蔡邕为他撰写了碑文,并认为,碑文与郭林宗是很相称的。
【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
(2)其日林宗在学,原愧负前言,因遂罢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遭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摹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珲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诫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①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

注:①掾属:佐治的官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B.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C.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D.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子刀 内:收回
B.自往之,晖避不见 候:拜访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也 爱:吝惜
D.再临淮太守   迁:贬谪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舍之去/以其求思之深无不在也
B.前阮府君有求我/况修短随化,终期
C.晖寻病去卒业于太学/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绐曰/及其所既倦
【小题4】选出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故事,少府给璧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小题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
①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②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
③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④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⑤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⑥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④⑥D.②③⑥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朱晖路遇群盗抢劫,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挺身而出,群盗被其胆识所震慑,心里畏惧就放过了朱晖及与他同行的人。
B.朱晖一再违背阴就的意志,甚至让阴就难堪,而阴就之所以没有打击报复,是因为他也佩服朱晖的人格。
C.朱晖做王苍的属下,阴就的手下没有按照规矩给璧,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璧拿到手,皇帝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
D.朱晖重义轻财,在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之时,他尽力救助宗族中的贫穷体弱者,由此获得乡亲信赖。
【小题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
(2)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3)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