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治国为政以礼

韩 婴

君子有辩善之度,以治气养性,则身后彭祖;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宜于时则达,厄于穷则处,信礼者也。凡用心之术,由礼则理达,不由礼则悖乱。饮食衣服,动静居处,由礼则知节,不由礼则垫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移步,由礼则夷国。政无礼则不行,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王无礼则死亡无日矣。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传曰:不仁之至忽其亲,不忠之至倍其君,不信之至欺其友。此三者,圣王之所杀而不赦也。诗曰:“人而无礼,不死何为!”

王子比干杀身以成其患,柳下惠杀身以成其信,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此三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岂不爱其身哉!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显,则士耻之,故杀身以遂其行。由是观之,卑贼贫穷,非士之耻也;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三者存乎身,名传于世,与日月并而息,天不能杀,地不能生,当桀纣之世不之能污也,然则非恶生而乐死也,恶富贵好贫贼也,由其理,尊贵及己而仕也不辞也。孔子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故阨穷而不悯劳辱而不苟然后能有致也。诗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此之谓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一》)

(简注)

①辩:通“辨”,分别。②垫陷:下陷,沉没。③遄(chuán):快,迅速。④阨(è):即“厄”,困顿。⑤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出自《诗经·邶风·柏舟》,本意指信念坚定执着,威仪严整美好。匪:非,不是。

(阅读指要)
文章从君子要坚守礼节讲起,指出礼对修身、处世、为政、治国的重要作用,礼作为一种法度规范和道德准则,它维系着社会的正常运转,它安定伦理纲纪使人们各得其所,并赋予人们以理想追求,它让社会稳定,国家太平,天下大同,因而恰恰印证了孔子教孔鲤的话“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通篇以层层推进的方式阐述了“无礼”的三种具体表现:不仁,不忠,不信;同时三次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形成一唱三叠之效,主题为之彰明。
(阅读训练)
【小题1】选文第一段论述的中心观点是__________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君子必须善于修身养性,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B.通达的人应该而且必须爱惜自己的身体,否则便不合乎礼。
C.求取富贵功名并不可耻,只要不欺心,不伪作,不害人,不背义。
D.礼、义、廉、耻、信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和生命的意义所在。
【小题3】从文章中来看,“无礼”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小题4】请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
孔 子 曰 富 而 可 求 虽 执 鞭 之 士 吾 亦 为 之 故 阨 穷 而 不 悯 劳 辱 而 不 苟 然 后 能 有 致 也。
【小题5】简要说说引用“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句在阐述中的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9 06:01: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苏武书(节选)

汉李陵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休畅,幸甚幸甚。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边声四起。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辜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陵虽辜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男儿生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努力自爱,时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荣休畅 通假字,同“闻”,名声
B.当大任 希望
C.刭身绝域之表  外,与“里”相对
D.谁复能屈身稽颡 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行礼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汉功臣不薄    则一生彘肩
B.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 夫仁、义、智辩,三者非所以持国也
C.男儿生不成名  挟飞仙遨游
D.时北风 不如而厚遇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李陵给苏武的这一封信中,他向苏武表明心迹,极力说明自己投降匈奴之不得已,渲染了战场的悲壮,及将士们浴血奋战的惨相,两方兵力悬殊,援兵不至,导致兵败被俘。
B.李陵认为自己功大罪小,投降不死只是为了将来有机会再为汉朝建功,但武帝不加明查而诛其家族,使得他常常想要用死来洗刷羞辱。
C.李陵批评汉帝负德,表示自己此生无法建功扬名,不如死埋没在蛮夷之地,他不愿意再回到大汉朝廷,去面对刀笔吏的羞辱。
D.此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处异域而念故土,兵寡而入众敌心脏,苏武持节荣归而己却寄人篱下,拉近了与读者的情感距离,获得了更多同情和理解,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小题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
【小题5】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2)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 题。
白头吟
西汉民歌①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② 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③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注】①这首诗的作者历来颇受争议,一说这是一首来自民间的作品,而《西京杂记》里称这首 诗是“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一女子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②躞蹀(xiè dié):小步行走 的样子。③簁簁(shāi):鱼跃貌,形容鲜活欢快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沟水东西流”之前叙述女主人公与男子决绝之事,“凄凄复凄凄”以下 重在表达女主人公经历爱情变故后的悲凉心情。
B.本诗开篇前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以高山上洁白的雪和云间清亮的月喻指姣好明丽的容貌和纯洁美 好的人格,也喻指纯洁无瑕的爱情,意蕴丰厚。
C.第三句中“有两意”与下文“一心人”形成对比,揭示出现实中的爱情与期待中的爱情矛盾的状 态,表现出女主人公对被弃的无奈以及对忠贞爱情的渴望。
D.“东西”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东”字的意义。“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是女主人公设想 别后自己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E. “凄凄”四句忽然一笔宕开,说一般女子出嫁总是悲伤而又悲伤地啼哭,但女主人公却认为只要 嫁得一个情意专一的男子,白头偕老永不分离,就算很幸福了。
【小题2】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