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释:①捐,弃。
【小题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  诗。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连用四个“行”字,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言其极远,兼有久远之意,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
B.“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两句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表现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恋情和热烈相思。
C.“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中的“老”和“晚”是诗眼。“老”指消瘦体貌和忧伤心情。“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D.全诗长于抒情,韵味深长,语言朴素自然,又精炼生动,风格接近民歌。
【小题3】对本诗最后一句“努力加餐饭”的理解,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此话是对游子说,希望他在外努力加餐,多加保重。另一说此话是思妇自慰,我还是努力加餐,保养好身体,也许将来还有相见的机会。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04 01:0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 扶辇下(________)     (2)谓武曰(_________)
(3)单于闻陵与子卿厚(_______) (4)自已死久矣(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武使匈奴明年B.单于使陵至海上
C.空自苦亡人之地D.皆为陛下所成就
【小题3】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窃为大王不取也B.前长君为奉车
C.子为父死亡所恨D.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2)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小题5】苏武面对李陵的劝降不仅不为所动,反而使李陵羞愧自责的原因是___________ 。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庄王曰:"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之,征暴乱,诛罪人,群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申叔时曰:"牵牛蹊人之田,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王曰:"善!"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此务崇君之德者也。
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将军,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可伐以广地。"于是伐文子、中行氏,灭之矣。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乃率韩、魏而伐赵,围晋阳三年。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此务为君广地者也。
夫为君崇德者霸,为君广地者灭,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昔者智伯骄,伐文子、中行而克之,又劫韩、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为未足,遂兴兵伐赵。韩、魏反之,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头为饮器,国分为三,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祸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此之谓也。 
(取材于《淮南子•人间训》)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臣者务君之德    崇:使……崇高
B.牵牛人之田 蹊:践踏
C.乃陈之戍,立陈之后 罢:罢免
D.三国阴谋同计 阴谋:暗中谋划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一组是
① 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
② 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③ 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
④ 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
⑤ 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
⑥ 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
A.①②⑤B.③⑤⑥C.①③④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遣卒戍陈的根本目的在于诛杀夏征舒,对陈国的土地王并无贪图的之心。
B.楚庄王听取了申叔时的谏言后,罢陈之戍,立陈之后,使诸侯皆朝于楚。
C.智伯听信谄臣之言,裂韩、魏之地,兴兵伐赵,最终导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本文明辨了忠臣、谄臣之别,并阐释了君主只有知足、知止,才能长久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