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 题。
白头吟
西汉民歌①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② 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③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注】①这首诗的作者历来颇受争议,一说这是一首来自民间的作品,而《西京杂记》里称这首 诗是“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一女子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②躞蹀(xiè dié):小步行走 的样子。③簁簁(shāi):鱼跃貌,形容鲜活欢快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沟水东西流”之前叙述女主人公与男子决绝之事,“凄凄复凄凄”以下 重在表达女主人公经历爱情变故后的悲凉心情。
B.本诗开篇前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以高山上洁白的雪和云间清亮的月喻指姣好明丽的容貌和纯洁美 好的人格,也喻指纯洁无瑕的爱情,意蕴丰厚。
C.第三句中“有两意”与下文“一心人”形成对比,揭示出现实中的爱情与期待中的爱情矛盾的状 态,表现出女主人公对被弃的无奈以及对忠贞爱情的渴望。
D.“东西”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东”字的意义。“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是女主人公设想 别后自己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E. “凄凄”四句忽然一笔宕开,说一般女子出嫁总是悲伤而又悲伤地啼哭,但女主人公却认为只要 嫁得一个情意专一的男子,白头偕老永不分离,就算很幸福了。
【小题2】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12 08:46: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甲)为尚书令,(乙)光禄大夫。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明年,昭帝(丙),宣帝即位,褒赏大臣,(丁)万六百户,功次大将军光。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奏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夙夜不怠,与大将军定策,天下受其福,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毋令领光禄勋事,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上亦欲用之。安世闻指,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耳妄闻,言之为先事,不言情不达,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财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泰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后数日,竟拜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莫府长史迁,辞去之官,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
(《汉书·张汤传》)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第一段括号里甲乙丙丁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拜   升   薨  赐B.擢   迁   崩   封
C.除   徙   卒  奖D.迁   擢   崩   谥
【小题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奇其材 奇:认为……奇特B.将军为明主股肱 股肱:喻得力大臣
C.贤不肖较然   较:明显D.心密于光焉 密:亲密
【小题3】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用括号里的短语替换,意思最接近的一组是
①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夙夜不怠(夙兴夜寐)    ②忧念天下,思惟得失(患得患失)
③安世闻指,惧不敢当(当仁不让) ④言之为先事,不言情不达(不言而喻)
⑤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自不量力),继大将军后   ⑥君言泰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非你莫属)
A.①⑥B.②④C.③⑤D.①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安世之所以能够担任尚书令,主要是因为他找回了皇上驾临河东时丢失的三箱书,且无一遗漏,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
B.御史大夫魏相在霍光去世几个月后向皇上极力推荐张安世担任大将军,让他集中精力,心忧天下,但张安世坚决推辞还是未能如愿。
C.张安世在举荐人才方面不是很积极,即使有所推荐,也不求私谢,表现出隐匿名迹、远离权势的作风,很多人对他不主动推举人才颇有微词。
D.张安世地位尊崇,食邑万户,但他不坐吃山空,夫人家童都有手艺,家产不断增殖,比大将军霍光还富裕,皇帝很亲近他。
【小题5】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1)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薄 朕 忘 故 非 所 望 也 愿 将 军 强 餐 食 近 医 药 专 精 神 以 辅 天 年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报孙会宗书

(汉)杨恽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厎,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

足下哀其愚矇,赐书教督以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默而自守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廷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ロ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责,岂意得全其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夷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无多谈。

(注)①报孙会宗书:杨恽的友人安定郡太守孙会宗曾写信劝告他。②厎(zhǐ):至。③董生:指董仲舒。④西河魏土:西河是战国时魏所置郡。孙会宗为西河人。⑤段木干:魏文侯时人,守道不仕,文侯尊其为师。田子方:亦魏文侯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质无所厎 文质:文采
B.不足以责 塞:弥补
C.有时而 既:尽,终
D.明明求仁义 明明:勉力,努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赐书教督以不及   莫知计
B.夫人情所不能止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
C.今子尚安得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不物喜,不以己悲
D.于今睹子之志矣   今君亡赵走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恽在这封书信的开首即言明致书孙会宗的缘由,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表示要向孙会宗说明自己的心意。
B.作者陈述自己沐浴皇恩,不能有所建明,后遭遇变故,只好退而以小人自况。他经营产业,又因此遭世人讥议,令他深感不解和愤懑。
C.文章结尾用段干木、田子方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要向他们学习,保持高洁的品性。
D.通读全文,作者不顾封建礼法、与世俗抗争、傲然不羁的形象跃然纸上。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默而自守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
(2)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

同类题5

   西周终成王道

刘 安

文王之时,纣为天子,赋敛无度,杀戮无止,康梁沉湎,宫中成市,作为炮烙之刑,刳谏者,剔孕妇,天下同心而苦之。文王四世累善,修德行义,处歧周之间,地方不过百里,天下二垂归之。文王欲以卑弱制强暴,以为天下去残除贼而成王道,故太公之谋生焉。

文王业之而不,武王继文王之业,用太公之谋,悉索薄赋,躬擐甲胄,以伐无道而讨不义,誓师牧野,以践天子之位。天下未定,海内未辑,武王欲昭文王之德,使夷狄各以其贿来贡,辽远未能至,故治三年之丧,殡文王于两楹之间,以俟远方。武王立三年而崩,成王在褓襁之中,未能用事,蔡叔、管叔,辅公子禄父而欲为乱,周公继文王之业,持天子之政;以股肱周室,辅翼成王,惧争道之不塞,臣下之危上也,故纵马华山,放牛桃林,败鼓折枹,搢笏而朝,以宁静王室,镇抚诸侯。成王既壮,能从政事,周公受封于鲁,以此风易俗。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

(节选自《淮南子·要略》)

(简注)
①康梁:沉溺于逸乐。②刳(kū):剖,剖开。③垂:天与地交接处,指极远地区。④悉索薄赋:指倾全国的军事力量。古代按田赋出兵车、甲士,故称兵为赋。薄,谦辞,指不精良。⑤躬擐(huàn)甲胄:亲自穿上铠甲。擐,穿。⑤股肱:大腿、手臂。比喻辅助的大臣。这里用作动词。⑦述:遵循。
(阅读指要)

文章概述了商纣王无道横行、酷烈残暴,周文王、武王两代国君用太公之谋励精图治,修文德使天下归附,并讨伐暴君,终成王道。而武王以后,成王年幼,奸臣贼子妄图犯上作乱,周公辅助王室,佑护天子,镇抚诸侯,行礼仪教化,移风易俗,终于安定天下。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地方不过百里(______) (2)文王业之而不(______)
(3)武主欲昭文王之德(______)  (4)以此风易俗(______)
【小题2】“武王欲昭文王之令德”中文王的“令德”具体指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作答)
【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多行不义必自毙,纣王自取灭亡的直接原因是他无视天下百姓,失去民心。
B.文王虽修德行义,但从根本上说他还是犯上作乱,不足为后世训。
C.武王尽管经牧野之战而登天子之位,但并未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国守成之策。
D.天行有常,大道昭彰,王侯将相,唯有德有力者居之。
【小题4】文章第二段可分为两层,请概括其层次大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总结概括文章中“太公之谋”和“周公之训”各自的特征。
“太公之谋”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公之训”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