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7处)。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遂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08-21 05:46: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的之离骚”。
B.玉玦,形如环而有缺口的一种佩玉,“块”与“决”同音,表示决断或决绝之意。
C.跽,长跪。古人坐时臀部贴脚后跟,臀部离开脚后跟后腰伸直,就是跽。
D.参乘,原指四匹马拉的战车,后来成为西汉时期重要的武官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名为宴会实则一场变幻莫测的心智较量。在双方剑拔弩张的斗争中,两大政治集团里主要人物的性格得到了鲜明而生动的刻画。
B.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这些事,既反映了双方错综交织的矛盾,又凸显了刘邦集团上下一心,共同应对危机。
C.项羽对人真诚宽容:刘邦谢罪后,项羽说出曹无伤告密之事;项庄拔剑起舞,项羽处之泰然;樊哙擅自闯席,项羽没有加以叱责。
D.文章语言精练生动绘声绘色,寥寥几笔,就能刻画人物的突出个性,如项羽的话,骄横气盛;范增的话,老谋深算;樊哙的话,豪壮威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言文一: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缌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B.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C.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D.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一般有名、有字,有的还有谥号,如管仲名夷吾,字伸;晏婴,名婴,字仲,号“平”,后人习惯上多称其为“平仲”。古人出生后取名,二十岁取字,谥号是在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B.四维,旧时称礼、义、廉、耻为四维;四维不张往往比喻纲纪废弛,政令不行。
C.缧绁,指掘绑犯人的绳索,借借指监狱、囚禁。
D.驷马,指驾一车之四马,能乘四匹马驾的高车的人,往往是指显贵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虽然弱小,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其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富兵强,并与百姓同好恶。他还认为国家下达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应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
B.越石父是个贤才,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来,用车拉回家。越石父因自己曾被囚禁,害怕自己的身份可能对晏子无礼,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却并不在乎,请他进屋待为贵宾。
C.晏子的车夫驾车时挥动着鞭子,神气十足,洋洋得意,他的妻子用晏子的表现和他对比,并求离开他,从此以后,车夫就谦虚恭谨起来。晏子知道实情后还推荐他做了大夫。
D.太史公给予了晏子很高的评价,并说假使晏子还活着,他即使替他挥动着鞭子赶车,也是非常高兴和十分向往的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于是秦王大怒,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二)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B.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C.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D.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兵诣赵  益:增加B.秦王必    解:懈怠
C.今智伯我  知:知遇D.襄子如厕,动 动:惊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逃脱后,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B.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的才能,于是特别赦免了他的罪行,后来熏瞎了他的眼睛,留在身边击筑。
C.赵襄子虽最痛恨智伯,但却有感于豫让对故主智伯的忠诚,把扮作受刑奴隶试图为智伯报仇的豫让放走了。
D.豫让的朋友劝他去委身侍奉襄子,并借机刺杀,被豫让拒绝了。豫让认为若是做了别人的臣子,就应该忠心事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2)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