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 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大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賜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大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准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B.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C.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D.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相国:古官名,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设此官职,为百官之长。后为宰相的尊称。
B.春申君:即黄歇,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C.元年:在古代,多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考烈王元年就是指考烈王即位的第一年。
D.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南岸地区,也泛指长江下游地区。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黄歇对当时秦楚两国的局势观察得非常透彻,他游说秦国相国应侯,在应侯的帮助下.黄歇里应外合,与太子完一起返回楚国。
B.使者为太子驾车回国后,黄歇就守在屋中,称太子生病不见客。估计太子走远且秦兵追赶不上后, 他才对秦王道出实情。
C.太子登基时,作为奖赏,将江东地区封给春申君,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作为自己的都邑。
D.春申君、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都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来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
(2)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01 05:17: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沛公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节选自《鸿门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节选自《兰亭集序》)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庐冢也。距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节选自《游褒禅山记》)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霸上 军:驻军
B.沛公欲关中 王:称王
C.旦日士卒 飨:犒劳
D.妇女无所幸:幸运
【小题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中的“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今入关”中的“关”,指的是函谷关。
B.“岁在癸丑”中的“癸丑”为古代干支纪年法,其中“癸”为地支,“丑”为天干。
C.“禊事”是指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D.“华山之阳”中的“阳”指山的南面,古汉语中“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
【小题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其无礼于晋
B.褒庐冢也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C.距院东五里 而余亦悔随之
D.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度我至军中,公
【小题4】下列对以上三个语段中划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我(曾)派人观察他的“云气”,都呈现出龙虎的形状,五彩斑斓
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从中引出一条供流觞用的曲折水流,大家依次排列坐在岸边
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因此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以极尽视听的乐趣,相信一定会令人快乐
D.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B.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C.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D.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黥,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也叫“墨刑”。
B.三晋,此处指赵、韩、魏三国的合称,现在统指山西。
C.竖子,此处为对人的蔑称,与《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中的“竖子”意思一致。
D.《孙子》即《孙子兵法》,兵家经典,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为孙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嫉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
B.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
C.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D.文末太史公的话语启示后人:才智过人者固然可取,但学会保护自己有时更加重要。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2)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B.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C.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D.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河南,古代“河”专指黄河,如同“江”专指长江,河南为黄河以南地区。
B.古代乘车,尊者在右,御者在中,一人在左陪坐担任警卫,称“参乘”或“车左”。
C.籍,项羽,名籍;在与人交谈时,古人常用字谦称自己,义同“我”。
D.北向,即向北,“北向坐”就是坐南方面向北方;在座次安排上,南方位是卑位。
【小题3】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初到鸿门,以巧言迷惑项羽:双方有着一致的目标,虽然在不同的地方作战,可是却有小人使双方产生嫌隙。
B.项羽对沛公的巧言自辩,由于英雄的惺惺相惜心理,并且项羽也不想和沛公公然对敌,就邀请沛公入座饮酒。
C.项羽安排沛公的座次,明显看轻沛公,沛公安然入座,只想保全自己。
D.樊哙指责项羽不遵约定,误会沛公的诚心,这一番指责让项羽无言以对。
【小题4】翻译画线句子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竞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日:“《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
B.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
C.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
D.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始于秦朝时期,秦王赢政登基后,改设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但秦朝并没有人担任太尉。
B.结发,即束发,古代人成年之后开始束发,因而结发指成年;选文中的“结发”与《孔雀东南飞》中“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相同。
C.大将军,是中国古代各朝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多为高级军事指挥甚至最高军事统帅。秦汉与三国时期的大将军职位有较大差异。
D.刀笔吏,指主办文书的官吏,因其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修改简牍的错误。故称之;也指主管诉讼的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骁勇善战,屡建功勋。他行伍出身,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沉着用兵,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进攻,从而保全了自己的部队。
C.李广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从不以家产为念,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积聚财富的机会,却终身无余财。
D.李广面对过错,勇于承担。面对处罚,他不把责任推卸给他人,并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同类题5

申屠嘉

司马迁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从击黥布军,为都尉。孝文时,嘉迁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广国。”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曰:“汝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二年,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疾错。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南出者,大上皇庙堧垣。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至舍,因呕血而死。谥为节侯。

太史公曰:“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节选自《史记·中屠嘉列传》)

(简注)①弄臣皇帝亲近狎玩之臣。②绌:不足,此处指不满。③堧(ruán)垣:宫外的墙。
(阅读指要)申屠嘉为人清廉正直,不畏权贵。司马迁评价申屠嘉时,肯定了他的刚毅守节,但又认为他缺乏权术,因而有异于萧何曹参、陈平等人。文中叙事不枝不蔓,又以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有立体感。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恐天下以吾广国(____________)    (2)见无可者(____________)
(3)汝往,吾今使人召若(____________) (4)嘉坐自如,不为礼(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丞相奏事毕,言曰 ②至舍,呕血而死B.①不来,斩通 ②不出,火
C.①而丞相嘉自绌言不用 ②衣食安,弗敢专也D.①悔不先斩错,先请之,为错所卖 ②今人以俭相诟病
【小题3】指出下列句中代词“其”、“此”的具体所指。
(1)文帝尝燕饮通家,宠如是。
“其”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吾弄臣,君释之。”
“此”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申屠嘉“刚毅守节”的一组是(   )。
①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②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③(嘉)责曰:“……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④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疾错。⑤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⑥因呕血而死。谥为节侯。
A.①②③B.①③⑥C.②④⑤D.④⑤⑥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
(2)此吾弄臣,君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