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10 12:17: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内诸侯军 内:进入
B.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飨:犒劳
C.先入关者王之 王:使……为王
D.会项伯欲活张良    活:使……活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且吾所以还军霸上 若属皆且为所虏
B.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失其所与,不知
C.珍宝尽有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B.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C.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D.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到霸上接受秦王投降后,没有听从将领的意见将秦王杀死,而是让秦王带着他的官吏进入咸阳。
B.沛公还军霸上后,与百姓约法三章并承诺不与侵害,没有收受秦人送来的牛羊酒食,深得民心。
C.沛公听从他人意见,派军队驻守函谷关,不让诸侯军队进关,打算称王关中,此举激怒了项羽。
D.沛公得知项羽要发兵攻打他,亲自到鸿门向他道歉,脱身返回后立刻杀掉告密者曹无伤。

同类题2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史: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毕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案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日:“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日:“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释:①诎( qū ):说话笨拙。  ②已:通“以”。  ③窋(kū):同“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B.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C.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D.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者”与 “而伤长者之意”的“长者”都可理解为“品德高尚、德高望重的人”。
B.“惠帝”是汉朝皇帝刘盈的谥号。“谥号”不具有褒贬色彩。
C.免冠,脱去帽子,古时表示谢罪。曹参要向皇上谢罪,故先“免冠”。后来可表示敬意。
D.“陛下” 的“陛”指殿前的台阶。后来“陛下”成为臣下对帝王的尊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参地位低下时与萧何关系很好,二人做了将相后虽然有了隔阂,但是萧何临死前还是推荐曹参做自己的接班人。
B.萧何和曹参都是西汉时期的大臣,萧何死后,曹参继任为丞相,为求行事稳妥,完全遵守萧何制定的规约。
C.曹参担任丞相,采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谨守职位,维持现状,与民休息,遵守既定的法令制度。
D.曹参主张“治道贵清静”,身为相国,整日整夜地喝酒,甚至和后园的官员一起饮酒唱歌,被惠帝当面谴责,回家后迁怒儿子曹窋,用竹板打了曹窋二百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
(2)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屈原者,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 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 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 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 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 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 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
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於秦而归葬。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徒”是楚国的官名,《史记》记载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B.古人的“名”,成年时取,供朋友称呼。古人的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 系,或词义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或意思相反,如韩愈字退之。
C.“大夫”是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以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
D.“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B.秦惠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齐国扫障碍。
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听从屈原的反对停止出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2)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3)(课内文言文翻译)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矩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毵,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B.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C.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D.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唐,西汉人。其祖父是战国时期赵国人,曾跟李牧共同带兵打仗。汉武帝时,有人举荐冯唐为官,但当时他已经九十多岁了,难再出仕。所以王勃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B.中郎,郎官的一种,其职为管理车、骑、门户,担任皇帝的侍卫和随从。同为汉代人的苏武曾以中郎将身份出使匈奴,张衡曾官拜郎中,担任的都是性质一样的官职。
C.苏轼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之句,用的就是文中魏尚之典,希望自己能成为像魏尚那样的贤臣。
D.景帝为汉高祖刘邦之孙,汉武帝的父亲。景帝与父亲文帝一起继承汉业,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史称“文景之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文帝重视人才。他多次听高祛说赵国将军李齐贤能,十分向往;后来听冯唐说到廉颇、李牧,更是倍感遗憾。
B.冯唐敢于直言。他曾两次当面指出文帝不能任用像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让文帝十分恼火。
C.冯唐对治国颇有见地。他告诉文帝应向古代的国君学习,充分地信任官员,不要过多地干涉他们的自主权。
D.冯唐士宦文帝、景帝两朝,武帝时过于年老不能做官,他的儿子因此得以任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
(2)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言文材料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拨剑起舞。项伯亦拨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进来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背叛
D.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鸟翅膀
【小题2】选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张良出,要项伯B.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C.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D.距关,毋内诸侯
【小题3】自古云奸臣误国,项伯无疑是项羽集团中最大的奸臣,请结合材料,分析项伯做了哪些不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