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攀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
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毵,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因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巨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注:① 大父:祖父。② 尚食监:官名。③ 朝毵(sān):地名。④ 阃(kǔn):国门。⑤ 尺籍伍符:军中条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   善:与……交好
B.良久,召唐让曰   让:谦让
C.委任而责成功 责:要求
D.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坐:因犯……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 不足为外人道也
B.独无闲处乎   独畏廉将军哉
C.乃因郭开谗 见犯乃死,重负国
D.陛下虽得廉颇、李牧 虽生,何面目归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冯唐向文帝介绍、评价了李齐、李牧、廉颇、魏尚等大将,并告诉文帝,前人遣将。的经验是,国内大事由君王来控制,边关赏赐之事由将军来主断,朝廷吕从中干扰。
B.冯唐告诉文帝,边关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不知道“尺籍”“伍符”这些军中法令,而且他们整天奋力作战,不要因为他们在向衙门报功时,有些不符实情,就重罚他们。
C.魏尚把军中交易市场获得的税收全部拿来犒赏将士,他也出于私心聚敛钱财,每五天杀一头牛大宴宾客。加上后来他又虚报战功,因此被削去爵位,判了刑。
D.当文帝在冯唐面前慨叹当朝没有像廉颇、李牧那样的良将时,冯唐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并未加罪冯唐;在国事紧急时,他又听取冯唐的意见,改正错误。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2)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07 10:03: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鸿门宴》片段,完成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鸿门宴》节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素留侯张良。善:与...交好
B.去不义,不可不语。亡:逃跑
C.吏民,封府库。籍:户籍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德也。倍:背弃
【小题2】下列各句对文段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曾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因此项伯在得知项军即将攻打刘军时特来劝张良先逃亡。
B.在接见项伯前,刘邦特意先向张良详细了解他俩的旧交情,这足见刘邦行事之谨慎。
C.张良救主有功,刘邦感激不尽,亲切地称呼对方为兄长,给他敬酒,并结为亲家。
D.项羽妇人之仁,改变主意答应不再攻打刘军,这为后来自己被刘邦所灭埋下了伏笔。
【小题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①虫出:指死不得葬。②梁孝王:汉景帝之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B.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C.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D.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者,既可以指年纪大或辈分高的人,也可指德高望重的人。
B.赭衣,古代囚衣。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称。又指囚犯,罪人。
C.髡钳,古代刑罚名,谓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
D.“拜”表授予官职,同样类似的词还有“拔、迁、左迁”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受到牵连。
C.田叔之所以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欲起用孟舒又有顾虑。后在田叔的一再举荐下,坚定了任命孟舒的信心,于是任用他为云中太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2)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后属沛公,沛公拜为厩将。良数以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劝项梁立韩王,项梁使良求韩公子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余城,击破杨熊军。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逐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梁使良求韩公子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B.项梁使良求韩公子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C.项梁使良求韩公子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D.项梁使良求韩公子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侯,侯是爵位。张良运筹帷幄,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以功封留侯。留,地名。
B.任侠,凭藉权威、勇力或财力等手段扶助弱小,帮助他人。也指任侠之士,侠客。
C.贾竖,旧时对商人的贱称。贱称一般表示对某人或某类人的轻视,如“竖子”。
D.桀,夏代君主,与在他之前的“纣”都是暴君,“助桀为虐”比喻帮坏人做坏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善识时局,善择良主。秦末农民起义中他辅佐陈涉起兵,后来虽曾经有一个时期跟随韩王成作战,但后来还是作为主要谋士之一辅助刘邦攻入咸阳。
B.张良心系故国,敢于行动。他的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相,秦国灭掉韩国的时候张良还年轻,没有在韩国做官。他寻求勇士谋刺秦王,可惜没有成功。
C.张良足智多谋,善用兵法。刘邦经常使用张良的计策,在攻打秦国峣关的军队时,张良先献计让秦军将领叛降,又劝刘邦攻打秦军,符合当时战局实际。
D.张良敢于进谏,极有口才。刘邦进入秦宫后想留在那里,樊哙劝都不听,张良分析当时秦朝灭亡的原因,引用当时熟语,让刘邦明白了什么才是正确选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2)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

同类题4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②。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③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驩④解。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 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

(注释):①阴贼:内心残忍。②嚼:把酒喝尽。

③践更:秦汉时的一种徭役。 ④驩(huān):喜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解使人知贼处   暗中B.居邑屋至不敬,是吾德不修也   拜见
C.不可者,各其意 满足D.诸公以故严之 推重
【小题2】下列画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德报怨 使工药淬之
B.旁郡国 为奈何
C.然天下贤与不肖 乃不知有汉,论魏晋
D.遂去贼 吾还也
【小题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明郭解不喜欢炫耀的一组是
①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②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
③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     ④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⑤乃夜去,不使人知    ⑥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
A.②③⑤B.①②④C.①④⑥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
A.郭解虽然年少时为人残忍,也伤害过很多人,但后来就改变行为,能够非常友善地对待他人。
B.郭解姐姐家的孩子惹怒别人被刺身亡,郭解派人抓到凶手,了解了真实情况后公正处理了此事,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C.虽然郭解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在人们心中的威望较高,有时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到他那里也会得到较好的解决。
D.太史公认为相较于美名而言,人的相貌如何不重要,能够长久被人称道的是美名。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
(2)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已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
B.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
C.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
D.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就是指项羽,籍是项羽的名,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交战五年,兵败自杀。
B.汝阴侯,原名夏侯婴,汝阴侯是他的封号。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郎中,本是官名,后世也指各部要职,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中即此用法。
D.河东,指现在山西省的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而得名,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被人搭救,被高祖赦免。汉高祖悬赏捉拿,他先藏身于周氏,后被卖给朱家,经其劝说,汝阴侯向高祖进言赦免了他。
B.季布敢于直言,阻止用兵匈奴。吕后受单于侮辱,樊哙要带兵讨伐,季布以高祖当年平城被围旧事表示反对,此事才作罢。
C.季布被召入京,终未获得提拔。孝惠帝听说他是贤人,召其入京,欲任其为御史大夫,后因他人之言而放弃,他乘机进言。
D.季布重诺之名,被天下传诵。楚人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之一诺”的谚语,后因楚人曹丘生的宣扬,名声更为显著。
【小题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鲁朱家所卖之  项伯乃夜沛公军B.上赦季布   良入,具告沛公
C.独己之私怨求一人 不敢兴兵拒大王D.季布名所以益闻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
【小题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高祖求布千金   今闻将军之首B.季布匿其所 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C.与窦长君留侯张良D.留邸一月,罢    陵之耻
【小题6】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季布者,楚人也   是寡人之过也B.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何厌之有
C.有名于楚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困于平城 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2)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愿大王稍假借之,使毕使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