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段,翻译划线的句子。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kūn]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而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它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1)出而饮之,去而飞亡。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7-03-02 06:11: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B.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C.欲诛有功之人 诛:惩罚
D.毫毛不敢有所近     近:接近、沾染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得复见将军于此/樊哙覆其盾于地
B.以待大王来/请以剑舞
C.与之同命/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劳苦而功高如此/立而饮之
【小题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刚愎自大”性格的一组是 (   )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
②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③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④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⑤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⑥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A.②③④B.①②⑤C.①④⑥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座位安排上即可看出,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项伯,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
B.宴会前后的称谓变化,体现了人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部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君王”,显然出项羽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的心理状态。
C.刘邦貌似心诚、吹捧的话语,使项羽轻易改弦更张。从中也可以表现出刘邦多谋善断、委曲求全、随机应变的复杂性格。
D.樊哙带剑拥盾入门,瞋目视项王,而项王赐之卮酒、彘肩,表现了樊哙的智勇双全,对项羽指责中又满含尊重,同时也颇受项羽尊重。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2)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张良奇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老人,后,何也   约定
B.榖城下黄石我矣 是
C.莫令事不   成功
D.阿母媒人   感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老,强忍,下取履   十七君妇
B.良鄂然,欲殴汝可去应
C.后,也 隐隐甸甸
D.至良所,直堕履圯下   苟余情信芳
【小题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平明,天刚亮时,与平旦的意思相同。西周时已使用十二时辰制,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现存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C.古时候迷信的人,认为结婚的男女要命数相合。即男子出生的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支,地支,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与女子的都相适合,这叫“六合”。
D.“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乐府逐渐变为—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
【小题4】对照原文来看,下列理解及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黄石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时,鞋子掉到了桥下。老人故意这样做,不过是为了试探张良的道德品质。
B.老人让鞋子掉下桥去,却要张良下去取。张良很生气,几乎要动手打老人,但最后还是捡回鞋子,并帮老人穿好。
C.张良因为看到老人年纪大,只好强忍着脾气走下桥去取鞋,由此看出张良对老年人的尊重和爱护。
D.张良城府颇深,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按照老人的话,一连三天早早地来见老人,而且一天比一天来得早,以此来表示白己的诚心。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多谢后世人,戒之慎莫忘
(3)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谏项梁日:“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高陵君显见楚王日:“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日:“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强秦攻赵,必举。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杀宋义子。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将救巨鹿。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甬道”指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文中章邯专门修筑甬道为王离、涉间的军队输送粮食。
B.“冠军”位列于诸军之首,后来也指将军名号。文中“卿子冠军”是上将军宋义的尊号。
C.“社稷”旧时指国家。“社”为谷神,“稷”为土神,“社稷之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D.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辕相对为门,称“辕门”。后来用它指代军营之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义能够审时度势。宋义曾预料项梁兵败,路遇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劝其慢行以免及祸。
B.项梁刚愎自用。他没有听从宋义的劝谏,结果在定陶一战中被秦将章邯打败:战死沙场。
C.项羽英勇无畏。巨鹿之战中他率将士破釜沉舟、烧毁军营以示誓死决战,最终大败秦军。
D.项羽心狠手辣。他假托君命擅杀宋义;巨鹿之战俘虏秦将王离、涉间,并将其活活烧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2)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项籍使将兵。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臣敢献计。”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滕公日:“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约:“布数为项羽窘上,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职耳。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贵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乃许曰:诺。”果言如朱家旨。上乃赦季布。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邮将。单于尝为书谩吕后,吕后大怒,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生。曹丘生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为上客。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B.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C.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D.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髡钳,古代的刑罚,剃去头发叫“髡”,用铁圈束住项颈叫“钳”。
B.褐衣,古代平民百姓穿的粗布衣服,后来代指物质贫乏的平民百姓。
C.股肱,大腿和大臂,喻指帝王的得力大臣,文中指河东郡地位重要。
D.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者晚辈称长辈,一般同辈之间不能相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富有才能,得到救助。季布曾为项羽做事,后被高祖追捕;由于先后得到周氏、朱家、滕公的帮助,得以脱险。
B.季布敢于直言,说服吕后。吕后遭单于书信谩骂,樊哙夸言能领兵横扫匈奴,季布厉声陈述危害,最终吕后改变主意。
C.季布善于进言,河东辞官。孝文帝听信他人,认为季布喝酒误事,将他召入宫中,季布因为文帝草率,决定辞去官职。
D.季布看重名声,遭人吹捧。季布先是鄙视曹丘生的为人,后因曹丘生巧言善说,遂改变原来认识,将曹丘生待为上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
(2)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小题5】季布得到搭救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利。愿沛公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日:“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日:“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日:“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贾竖易动利 将军穷困来归丹
B.愿沛公留壁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C.以固项王 将军岂有
D.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一面。   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足智多谋。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胸有韬略。他计败峣下秦军,又劝说汉王授印于韩信,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谨慎低调。汉高祖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只愿受封留县,于是被封为留侯。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2)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