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乙)

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匿,罪三族。布乃髡钳为奴,自卖于鲁朱家。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言于上,如朱家指。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见之。

布母弟丁公,亦为项羽将,逐窘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丁公引兵而还。及项王灭,丁公谒见。帝以丁公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遂斩之,曰:“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令自于此 夷:诛灭
B.敢有匿,罪三族 舍:安置
C.滕公待,言于上 间:间隙
D.帝以丁公军中 徇:巡视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
B.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
C.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
D.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可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群臣奏事不能直呼帝王,故以“陛下”作为尊称。
B.“山东”是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越”泛指南方的各民族,文献中也称“百越”。
C.“髡钳”是古代的两种刑罚:“髡”是指剃去头发,“钳”是指以铁圈束住颈项。
D.“荆平”即楚平王。他杀害了伍子胥的父兄,子胥复仇时平王已死,故鞭墓泄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2)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
(3)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4 09:44: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余人。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传言“”。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

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帜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史记•叔孙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B.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C.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D.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儒者,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汉代起儒者参与政治制度的制订和国家的管理,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B.征,又称“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这种自上而下选用官吏的方式,重要性仅次于秦汉时的“察举制”。
C.趋,特指快步上前,是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送东阳马生序》中“尝趋百里外”的“趋”,与此文中的“趋”意思相同。
D.“设九宾”,设置九位传呼、导引的赞礼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设九宾于廷”的“九宾”,指九宾大礼,是战国时代诸侯国在外交接待上的最高礼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叔孙通善择明主。最早跟随项梁,随后投靠怀王,怀王被项羽立为义帝后,叔孙通留下侍奉项羽。自从投降刘邦后,叔孙通一直跟随刘邦,不离不弃。
B.叔孙通为主分忧。刘邦夺得天下,有功劳的大臣在皇帝面前举止失当,叔孙通主动请缨,征召儒者为朝廷制订臣子拜见君主应该遵守的礼节规范。
C.叔孙通见识深远。高祖夺得天下后,叔孙通对皇帝陈述儒者可与守成的道理,为高祖接受;到鲁地征召,斥责两个不服从征召的儒者人格卑鄙,不知顺应时势的变化。
D.叔孙通不贪名利。长乐宫朝贺大典圆满成功,叔孙通受到五百斤铜钱的奖赏。他把这些铜钱全部分给了各位儒生,受到儒生的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郑当时传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赀财。(节选自《史记·郑当时列传》)
注 ①洗沐:指官员休假。  ②算:竹器。  ③推毂:推荐。  ④僦人:指承揽运输的人。  ⑤逋负:拖欠款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 名:称呼……的名字
B.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存:问候
C.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 行:辈,辈分
D.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   稍:稍微,略微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①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②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C.①请治行者何也 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D.①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②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反映郑庄“清廉节俭”的一组是(   )
①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②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③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④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⑤郑庄行,千里不赍粮⑥卒后家无余赀财  ⑦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A.①③⑥
B.②④⑦
C.③⑥⑦
D.①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而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年小官微,却能交结天下名士。
B.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但一有机会,他也会向皇帝推荐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
C.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他交流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
D.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他,使他一度丢了官职。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2)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

同类题3

   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恐祸及己,常燕居深念。陆生往请,直入坐,而陈丞相方深念,不时见陆生。陆生曰:“何念之深也?”陈平曰:“生揣我何念?”陆生曰:“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富贵无欲矣。然有忧念,不过患诸吕、少主耳。”陈平曰:“然。为之奈何?”陆生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臣常欲谓太尉绛侯,绛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厚具乐饮;太尉亦报如之。此两人深相结,则吕氏谋益衰。陈平乃以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遗陆生为饮食费。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藉甚。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节)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个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祸及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则吕氏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何之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生为饮食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
例:陈平乃以奴婢百人
A.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C.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小题2】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生 揣 我 何 念(标在动宾之间)
(2)绛 侯 与 我 戏(标在主谓之间)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
【小题4】结合选文,简要分析陆贾的人物性格。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適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適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间,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適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约以为適嗣。

(节选自《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B.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C.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D.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適嗣指正妻所生的长子,此处实指王位的继承人。適,通“嫡”,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
B.在等级分明的中国古代社会,天子死曰薨,诸侯曰崩,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可作平辈之间的拜礼,也可作请罪之辞,还可用于重大的事情请求时。
D.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如虎符、符节。玉符,指玉制的一种凭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不韦是一个非常有经济头脑和战略眼光的人,他以商人的敏锐触觉发现了子楚身上隐含的巨大利益,并由此拉开了以重金对子楚进行政治投资的序幕。
B.子楚一开始并不信任吕不韦,直到吕不韦道出“自己的门庭要等待子楚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的一席话,子楚才感觉到吕不韦不简单,并与之深入交谈。
C.吕不韦非常明了当时秦国的形势,所以能够为子楚正确分析所处形势,并指明前进方向,使子楚叹服并承诺将来共享政治利益。
D.吕不韦做事非常讲究策略,为了帮助子楚接近华阳夫人,他就先接近华阳夫人的姐姐,还将自己购买的奇物玩好都送给了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2)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

同类题5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日“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将满母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母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故徙前将军广。广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广巳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令自上簿。”至幕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日:《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注释】①大将军青:指卫青。②食其:指赵食(yì)其(jī)。③悛悛(xún):敦厚笃实的样子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   裨:副的
B.胡虏益解 解:和解
C.以为李广老,数奇  数奇:命数不好
D.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复杂不顺的过程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避之数岁   广之将兵
B.虽其子孙他人学者    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
C.士以此爱乐为用 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
D.胡虏易与耳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李广)因为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B.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
李广布成圆形兵阵,面向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
C.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军队的向导阵亡了,又有人迷失了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
D.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小题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李广善于骑射,匈奴对他很敬畏,因为李广的存在,匈奴多年不敢进犯。
B.李广的军队曾被匈奴四万骑兵围攻,但最终以少胜多,使匈奴损失惨重。
C.卫青故意调开李广,是因为得到皇帝告诫,担心会因李广而不能俘获单于。
D.李广最终自刎而死,无论军人还足百姓,都因为景仰爱戴他而伤心痛哭。
【小题5】用斜线(/)给文末画曲线的部分断句。
【小题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这些诗句说明李广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表达了后人对李广景慕之情。结合本文,概括说明李将军令人敬佩爱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