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令陈人武臣、张耳、陈馀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周文,陈之贤人也,尝为项燕军视日①,事春申君,自言习兵,陈王与之将军印,西击秦。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亭,军焉。秦令少府章邯免骊山徒、人奴产子生,悉发以击楚大军,尽败之。周文败,走出关,止次曹阳二三月,章邯追败之,复走次渑池十余日。章邯击,大破之。周文自刭。军遂不战。
武臣到邯郸,自立为赵王,陈馀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陈王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诛之。上柱国蔡赐曰:“秦未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立之。”陈王乃遣使者贺赵,而徙系武臣等家属宫中,而封耳子张敖为成都君,趣赵兵亟入关,赵王将相相与谋曰:“王王赵,非楚意也。楚已诛秦,必加兵于赵。计莫如毋西兵,使使北徇燕地以自广也。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不敢制赵若楚不胜秦必重赵,赵乘秦之弊,可以得志于天下,”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韩广将兵北徇燕地。当此之时,诸将之徇地者,不可胜数。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②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视日:搞占卜望日的迷信活动的人。②颛:专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刑其长吏     刑:惩罚
B.止次曹阳二三月 次:驻扎
C.趣赵兵亟入关   趣:通“促”,催促
D.自辩数,乃置   置:安排,安置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王王赵,非楚意也
A.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B.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D.齐彭殇为妄作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不敢制赵/若楚不胜秦/必重赵
B.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不敢制赵/若楚不胜秦/必重赵
C.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不敢制赵/若楚不胜/秦必重赵
D.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不敢制赵/若楚不胜/秦必重赵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天下受尽秦国严苛统治的郡县百姓都纷纷起事,惩治当地官员,来响应陈胜,足见当时秦国统治确实不得民心,政失天下。
B.周文,是陈地贤人,曾经跟随春申君做事,后来被章邯率领的由骊山修墓的徒役和奴隶组成的军队所败,最后兵败自杀。
C.陈王在得知武臣称赵王后非常愤怒,就把武臣的家属抓起来准备杀掉,后来听了上柱国蔡赐的建议,派人祝贺武臣称王,把家属归还给武臣。
D.文章最后分析了陈胜兵败的原因,主要是:滥杀故人,失掉民心;轻信小人,使众将不再依附于他;最后众叛亲离,起义失败。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韩广将兵北徇燕地。
(2)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3)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伴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22 02:03: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高祖欲长都洛阳,齐人刘敬说,及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六月,大赦天下。

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节选自《高祖本纪》)

【小题1】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孔将军、费将军 纵:出兵攻击
B.空言虚语,非所也 守:坚持
C.镇国家,抚百姓,馈饷 给:供应
D.有功者之     害:嫉恨
【小题2】下面关于《高祖本纪》中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氾水之阳”中“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阳(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阳(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B.“玺符节”,玺,原为印的统称,秦始皇规定皇帝之印称“玺”。符,为古代使者所持,作为代表皇帝的象征。节,为古代君主征调兵将时的凭证。
C.弃市,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D.“郦生不拜,长揖”中的“揖”本意是指拱手行礼,也指古代的拱手礼,还有让出,逊主的意思。文中指平辈相见之礼。
【小题3】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垓下之战中,韩信率兵发动攻击,遭遇失利后退却,孔、费两位将军又出兵攻击,楚军失利,韩信这才乘胜进攻,汉军取得垓下之战的胜利。
B.刘邦取得垓下大捷后,乘胜平定楚地,回军定陶后,带兵进入韩信营垒,剥夺了韩信的兵权。
C.取得天下后,刘邦与臣下议论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大臣们认为刘邦之所以取得天下,主要是他能厚待有功之人,“与天下同利”。
D.刘邦与群臣在未央宫宴庆时,刘邦为父亲祝酒,当众戏弄老父,显出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责,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適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適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间,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適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適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B.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C.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D.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適嗣指正妻所生的长子,此处实指王位的继承人。適,通“嫡”,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
B.在等级分明的中国古代社会,天子死曰薨,诸侯曰崩,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可作平辈之间的拜礼,也可作请罪之辞,还可用于重大的事情请求时。
D.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如虎符、符节。玉符,指玉制的一种凭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不韦是一个非常有经济头脑和战略眼光的人,他以商人的敏锐触觉发现了子楚身上隐含的巨大利益,并由此拉开了以重金对子楚进行政治投资的序幕。
B.子楚一开始并不信任吕不韦,直到吕不韦道出“自己的门庭要等待子楚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的一席话,子楚才感觉到吕不韦不简单,并与之深入交谈。
C.吕不韦非常明了当时秦国的形势,所以能够为子楚正确分析所处形势,并指明前进方向,使子楚叹服并承诺将来共享政治利益。
D.吕不韦做事非常讲究策略,为了帮助子楚接近华阳夫,他就先接近华阳夫人的姐姐,还将自己购买的奇物玩好都送给了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眜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①,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②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夫,亚夫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①太牢具: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侍客的最高礼数。 ② 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小题1】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使平得天下,亦如是肉矣 (________________)
②行反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 ( )
A.陈涉起王陈 人非生知之者
B.士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石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汉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击沛公于坐,杀之
D.吾以为亚父使,项王使 余久卧病无聊,是人复葺南阁子
【小题3】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B.项王为人,恭敬爱人
C.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D.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
【小题4】将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
①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②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小题5】选文中涉及到了陈平、刘邦、项羽、范曾等历史人物,根据他们的表现,选其中一人略作评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弗饰贾;男女行者别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黎鉏曰:“请先尝沮;沮之不可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卒岁!”师已反,桓子曰:“孔子亦言?”师己实告。桓子喟叹曰:“夫子罪我群婢故也夫!”

孔子遂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对曰:“奉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居顷之,或谮孔子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

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五日。颜渊后,子曰:“吾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如予!”孔子使从者为武子臣卫,后得去。

【小题1】下列加点“以”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皆予之归  ② 维卒岁  ③师己实告  ④夫子罪我群婢故也夫
策指之曰  ⑥吾汝为死矣
A.①④/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④/②⑤/③⑥D.①②③/④⑤/⑥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粥羔豚弗饰贾/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
B.四方之客至邑者/文不在兹
C.皆予以归/请先尝沮
D.齐人闻惧/沮之不可则致地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盍致地/孔子恐获罪B.语鲁君为周道游/居十月,
C.沮之而不可致地/霸吾地近焉D.桓子慨叹曰/后得去
【小题4】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孔子亦B.居鲁得禄几C.回敢死D.匡人如予
【小题5】下列加点词语“于”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怠政事 ②又不致膰俎大夫  ③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  ④孔子使从者为武子臣卫  ⑤男女行者别涂  ⑥ 或谮孔子卫灵公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⑥/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常徭咸阳,纵观  纵:听任B.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交换
C.吕后因哺之  哺:给人吃D.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诚:果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B.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C.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D.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本纪》中对刘季的出身和相貌的记述颇具传奇色彩。刘季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从事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普通事务。
B.高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吕公到县令家避难,大小官吏都筹备贺礼前往祝贺贵客到来,高祖亦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携万钱前往,令吕公等人大为吃惊。
C.吕公擅长给人相面,一见到高祖,便认定高祖有显贵之相,对其敬重有加,虽然吕夫人强烈反对吕公擅定女儿的终身大事,但是吕公最终仍执意将女儿嫁给了刘季。
D.高祖为亭长的时候,就有显贵的预兆。一老者看见吕后与儿女在田中耕作,告诉刘季的妻子将来会因为自己的儿子而显贵,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孝惠皇帝。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2)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