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汉乐府诗,完成下面小题。
艳歌行
无名氏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
夫婿从门来,斜倚西北眄。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悲歌
无名氏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艳歌行》中,兄弟几人流浪他乡,孤苦无依,旧衣无人补,新衣无人缝。
B.《艳歌行》中,好心的女主人帮游子缝补衣衫,却被从外归来的丈夫误会。
C.《悲歌》中,游子以远望故乡代替还乡,排遣了思念故乡却不得归的痛苦。
D.《悲歌》中,游子内心的情感无法诉说,就像车轮在肠中转动般阵阵绞痛。
【小题2】古诗中“燕”的意象蕴含丰富。下列表格中,对诗句中“燕”寄寓的感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诗句
寄寓的感情
A.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诗经•谷风》)
表现爱情美好,倾诉思念情人之切
B.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宋·欧阳修《采桑子》)
表现春光美好,传达伤感惜春之情
C.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D.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宋·李好古《谒金门·怀故居》)
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之慨
 
【小题3】《艳歌行》和《悲歌》两首诗都抒发了深挚的情感,采用的主要抒情手法却不同。请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22 03:15: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成各题。
秋风辞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①: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小题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刘邦《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但从全诗看,两者境界、情韵不同,前者清新流丽,后者苍莽雄放。
B.首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意象点明了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一种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C.五、六、七句铺写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描绘得声情并茂。
D.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曲折而又缠绵地抒发了一代帝王自伤老大的悲慨,但并没有颓废沉沦之意。
E. 全诗因景而生情,以情来串景,语言清丽明快,构思巧妙严谨,写法上铺陈渲染,情感丰富深沉,堪称“帝王诗歌之美者”。
【小题2】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结合此评价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

同类题5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下列小题。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小题1】这几句诗采用的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排比和比喻B.夸张和渲染
C.铺陈和排比D.赋、比、兴
【小题2】刘兰芝临别梳妆时,“事事四五通”,其原因是什么?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
A.临别时有意精心修饰,作为对封建家长制的无言的挑战。
B.临别时有意精心修饰,以博得焦母的好感,来促使焦母改变主意。
C.借此延缓别离时间的到来,反映了兰芝痛苦矛盾的心情。
D.临别时精心修饰,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
【小题3】“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对这句话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下堂别姑,泪落不止,和小姑叙旧,望小姑在阿母面前美言几句。
B.兰芝在焦家只有二三年,小姑不可能长这么快。这是夸张写法,极言时光过得快。
C.这几句话客观地叙述了兰芝眼看着小姑长大成人的事实。
D.和小姑叙旧,希望小姑能帮助她和焦仲卿维持坚贞的爱情。
【小题4】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C.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D.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小题5】选择与“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所用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
A.烟笼寒水月笼沙B.秦时明月汉时关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