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 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 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高帝,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注:庙号这个词在文中没有。    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高一等。
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祭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不禄”,士死为“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找刺客暗杀秦王, 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05 06:06: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荆轲刺秦王》“非有诏不得上”)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太史公曰:诗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乙:太史公叙帝王则曰“本纪”,公侯传国则曰“世家”,公卿特起则曰“列传”,此其例也。其列孔子为世家,奚其进退无所据耶?孔子,旅人也,栖栖衰季之世,无尺土之柄,此列之传宜矣,曷为世家哉?岂以仲尼躬将圣人之资,其教化之盛,舄奕万世,故为之世家以抗之?又大非极挚之论也。

夫仲尼之才,帝王可也,何特公侯哉?仲尼之道,世天下可也,何特世其家哉?处之世家,仲尼之道不从而大;置之列传,仲尼之道不从而小。而迁也自乱其例,所谓多所抵牾者也。

(——选自王安石《孔子世家议》)

【小题1】乙文中谈到的“列传”是《史记》写作体例之一,写出高中课本中选自《史记》,并属于这个体例的一个篇名______
【小题2】甲文划线句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乙文中,王安石推测司马迁把孔子列入世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小题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段将君王贤人与孔子的作对比,突出孔子的至圣至贤。
B.甲段认为孔子的见解是中原讲习六经的标准,孔子堪称至高无上的圣人。
C.乙段认为在《史记》中孔子应当被列在“列传”之中,而列在“世家”之中反而不利于光大他的思想。
D.乙段的第二自然段,作者连用两个反问,对孔子的才能和思想大加褒扬。
【小题5】《史记》将孔子列在“世家”中,甲文司马迁对此作了一定的阐释,乙文王安石对此大加辩驳,你倾向哪一方的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军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今如此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
B.是时暮,胡兵终怪之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出塞,出东道   至易水上,祖,取道
D.百姓闻之,老壮皆为垂涕  事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称代前文的“(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 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的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1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从
B.常以身蔽沛公  翼:翅膀
C.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细说:详细地解说
D.沛公起厕    如: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请剑舞 项王未有
B.拔剑切啖之 项王按剑
C.今日事何如 欲诛有功
D.军中无以乐 窃大王不取也
【小题3】在下面四个句子中补出的宾语“之”,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B.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
C.则与(之)斗卮酒D.窃为(之)大王不取也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座位安排,以向东最尊,次为向南,再次为向北,向西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B.项羽设宴招待刘邦,多次蓄意杀死刘邦,但由于项伯的阻扰没有成功。
C.樊哙闯帐,义责项羽,表现出樊哙既有武将的忠义豪壮,也有粗中有细的特点,同时也表明刘邦集团的团结。
D.项羽轻率地就把告密者的姓名透露给刘邦,说明他也许没把刘邦当作竞争对手,更体现了项羽自矜功伐、头脑简单的性格弱点。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