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故夫一官,行一乡,德一君,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①名词,____。②动词,____。③动词,_______。④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⑤通“_______”,____。
⑥动词,________)
(2)而宋荣子犹然笑之(__________)
(3)且世誉之而不加,举世之而不加(①副词,_____。②动词,_____。③动词,_____。④形容词,_______)
(4)乎荣辱之境(动词,_______)
(5)虽然,犹有未也①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____。今义是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②名词用作动词,_____)
(6)夫列子风而行,然善也(①动词,_______。②形容词,________)
(7)彼于福者,未数数然也(①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②______)
(8)犹有所者也(_______)
(9)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六气之(①动词,________。②通“_______”)
(1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①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2-05 06:01: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 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菌不知晦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B.穷之北    发:毛,本文中指草木。
C.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D.此一飞之至也 至:最高限度。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小题3】对这段文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本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第二层,引“汤之问棘”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名“小大之辩”。
B.朝菌,朝生暮死之菌;蟪蛄,即寒蝉。冥灵、大椿都是长寿之木。
C.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夸张的手法,给人一种即夸张又鲜明的印象,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这段文字用“朝菌”“蟪蛄”“众人”与“冥灵”“大椿”“彭祖”对比,说明“大知”与“小知”的不同。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同类题4

阅读下列课文中的文言语句,完成各题:

《诸子喻山水》: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仲尼亟称于水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秋水》: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木小石之在大山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前赤壁赋》: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何为其然也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游褒禅山记》: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仲尼称于水(_____)(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矣(_____)
(3)相与枕藉乎舟中(_____)(4)则或其欲出者(_____)
【小题2】完成下列选择题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B.明主不厌人
C.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D.舞幽壑之潜蛟
(2)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与“始舍于其址”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声闻过情,君子之 B.以其善
C.孔子登东山而鲁   D.孤舟之嫠妇
(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以为莫己若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3】完成下列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下江陵,顺流东也   B.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C.不知何时止不盈   D.尽吾志也不能至者
(2)下列各句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余与四人拥火入   B.方存乎见少,又奚自多
C.上下交朴,道为舍   D.又悲夫古书之不存
(3)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犹小木小石在大山也 B.不知东方既白
C.野语有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D.又以悲夫古书不存
(4)下列各句中“于”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名成于前,德垂后 B.吾长见笑大方之家
C.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   D.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小题4】指出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又奚以自多”相同的一项:(  )
A.以为莫己若B.客有吹洞箫者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D.方存乎见少
【小题5】翻译
(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