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 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菌不知晦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B.穷之北    发:毛,本文中指草木。
C.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D.此一飞之至也 至:最高限度。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小题3】对这段文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本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第二层,引“汤之问棘”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名“小大之辩”。
B.朝菌,朝生暮死之菌;蟪蛄,即寒蝉。冥灵、大椿都是长寿之木。
C.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夸张的手法,给人一种即夸张又鲜明的印象,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这段文字用“朝菌”“蟪蛄”“众人”与“冥灵”“大椿”“彭祖”对比,说明“大知”与“小知”的不同。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30 10:04: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春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彭祖乃今以久特   闻:闻名
B.未有知其者 修:美好的样子
C.而彼且奚也 适:到……去
D.此小大之也 辩:同“辨”,分辨,分别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而“的意义与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控于地而已矣
B.奚以之九万里南为
C.我腾跃
D.不过数仞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庄子以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庄子的道遥游不是简单的行动自如,无拘无束,而是精神的绝对自由。
B.“小大之辩”是《庄子》中很重要的一个哲学命题,“小”和“大”在本质上都是有所依赖,有所期待的,只不过是量上的有差别而己。
C.庄子善于用寓言说理,第一段借助学鸠的无知,写出俗人浅陋、不识大体的境界。鲲鹏之大与志在远方,和蜩鸠之小且无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假托“汤之问棘”的这段话,内容上与前文有重复,可以看作庄子行文在浪漫想象的同时,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却多有疏忽,白玉微瑕,十分遗憾。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B.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C.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D.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为八尺。中国古代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寻、仞、寸、咫、尺、丈、跬、步、里、毫、厘”等。
B.“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晦朔”是指农历每月的二十九和农历每月的第一。
C.“旬有五日而后反”,一旬是十天。一个月分三旬:上旬、中旬、下旬。
D.“御六气之辩”之中的“六气”是指阴、阳、风、雨、晦、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富于想象,善于夸张,多用比喻,在想象和夸张中营造雄奇开阔的意境,极富浪漫色彩。
B.宋荣子的思想处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局限,并没有完全超越世俗定“内外”和辩“荣辱”的纷争,只是在这种纷争中不动心,不是真正的“无待”。
C.在庄子看来,如果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还是没有达到“逍遥游”,认为只有“无己”、“无功”、“无名”,才能达到 “逍遥游”。
D.最后一段,作者先破后立,先述后议,在列举了庸人、宋荣子、列子有所待的现象和事物后,再阐述什么是逍遥之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