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下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投,落下    我決起而飞 決:疾速的样子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去,往 则芥为之舟 芥:芥草
C.怒而飞,其 翼若垂天之云   怒:恼怒 而后乃今培风 培:凭
D.《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坳:凹陷不平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名为鲲 天之苍苍,正色邪
B.我決起飞,抢榆枋 水浅舟大也
C.鹏徙于南冥也 生物以息相吹也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南冥,天池也
【小题3】把原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9 01:09: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下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投,落下   我决起而飞 决:快速的样子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去,往 则芥为之舟 芥:芥草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发怒 而后乃今培风 培:凭
D.《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于:在
【小题2】下列各组划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名为鲲 天之苍苍,正色邪
B.化为鸟,其名为鹏 且举世誉之不加劝
C.鹏之徙于南冥   生物之以息相吹
D.背负青天而莫夭阏者 鲲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小题3】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逍遥游(节选)》是《庄子》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最能体现庄子文章的特色。
B.《逍遥游(节选)》的主旨在于说明人应当抛弃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
C.《逍遥游(节选)》一文想象丰富,比喻灵活,文笔舒卷自如,令人叹服。
D.庄子代表了当时先进阶级的思想主张,追求绝对自由,不与统治者合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老聃曰:“小子少进,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杀,而民不非也。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谁,则人始有夭矣。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其作始有伦,而今乎妇女,何言哉?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其知憯于蛎虿之尾,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其无耻也!”子贡蹴蹴然立不安
(选自《庄子·外篇·天运》)
【注】①竞:竞争。②不至乎孩而始谁:不等长到两三岁就开始识人问事。③人有心而兵有顺:人人存有机变之心因而动刀动枪成了理所当然之事。④中堕四时之施:就中而言毁坏了四时的推移。⑤其知憯于蛎虿之尾:他们的心智比蛇蝎之尾还惨毒。⑥鲜规之兽:未经驯化、仍具野性的猛兽。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小子进 少:年轻
B.而民不 非:非议
C.以天下大    骇:惊扰
D.自以为圣人  犹:还
【小题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人有心而兵有顺B.而乱莫甚焉
C.而犹自以为圣人D.而今乎妇女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B.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C.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D.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通过老子对子贡谈三皇五帝治天下的事,表达了老子追求自然无为的人生境界。
B.从老子的言论和子贡的表现可看出老子对儒家学说持反对的态度。
C.三皇五帝自以为是圣人,所以老子对他们是不是可耻和有没有羞耻之心不敢确定。
D.老子反对利欲观和人为因素对人的天性与物的本性的扼杀,主张天、地、人都统一于自然而然的道,表达了对人的生存本身的深切关注。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贡蹴蹴然立不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为之舟 芥:小草
B.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发怒,动气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者     阏:遏制,阻止
D.《齐谐》者,怪者也     志:记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南冥者,天池 风之积不厚
B.则风在下矣  是陋室
C.正色邪 远而无所至极邪
D.其负大舟也无力 时不至
【小题3】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鹏鸟要在海动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大风才能南飞。
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C.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小大之辩”的。
D.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B.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C.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D.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为八尺。中国古代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寻、仞、寸、咫、尺、丈、跬、步、里、毫、厘”等。
B.“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晦朔”是指农历每月的二十九和农历每月的第一。
C.“旬有五日而后反”,一旬是十天。一个月分三旬:上旬、中旬、下旬。
D.“御六气之辩”之中的“六气”是指阴、阳、风、雨、晦、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富于想象,善于夸张,多用比喻,在想象和夸张中营造雄奇开阔的意境,极富浪漫色彩。
B.宋荣子的思想处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局限,并没有完全超越世俗定“内外”和辩“荣辱”的纷争,只是在这种纷争中不动心,不是真正的“无待”。
C.在庄子看来,如果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还是没有达到“逍遥游”,认为只有“无己”、“无功”、“无名”,才能达到 “逍遥游”。
D.最后一段,作者先破后立,先述后议,在列举了庸人、宋荣子、列子有所待的现象和事物后,再阐述什么是逍遥之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