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小不及大知,小不及大年(①通“________”。②名词,________)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①名词,晦,______。朔,_____。②名词,_______)
(3)而彭祖乃闻,众人之,不亦悲乎(①______。②形容词,______。③副词,_____。④古今异义词,古义为_______,今义为大家,许多人。⑤动词,________)
(4)汤之问棘也是(句末语气词,________)
(5)穷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名词,________)
(6)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云气,负青天,然后图适南冥也(①名词,______。②动词,________。③名词作动词,________。④副词,_________)
(7)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名词作动词,________)
(8)而彼且适也(疑问代词,_________)
(9)此小大之也(通“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2-05 06:01: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乙)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①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节选自《庄子·山木》
注释 ①訾:毁谤非议。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奋起的样子 .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回旋而上
C.先生将何处 处:地方 .
D.故未免乎累 累:忧患、患难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皆出于此乎?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及其所之既倦
C.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臣以险衅
D.周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野马也,尘埃也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运用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作者在鲲、鹏、学鸠的形象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文章想象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B.甲文对鹏鸟的形象进行了一番描写,同时又运用比喻的方式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无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C.乙文中,庄子认为,世间很难找到一条万全之路,最好的方法是“乘道德而浮游”,“与时俱化”,这实际上是追求逃避现实的虚无境界。
D.乙文告诉我们:只有顺其自然,游于无为的道德境界才是最理想的。但我们从中也能得到“虽然人的境遇只与才能有关”的人生启示。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若 夫 乘 道 德 而 浮 游 则 不 然 无 誉 无 訾 一 龙 一 蛇 与 时 俱 化 而 无 肯 专 为
【小题5】将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而后乃今将图南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水击三千里D.左右欲刃相如
【小题2】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所著。
B.“逍遥”指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指没有任何束缚的、自由自在地活动。
C.扶摇,指盘旋而上;腾飞。文中指旋风,现一般用以比喻仕途得意。
D.晦朔,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阴历每月初一。晦朔指农历每月末一日及初一日。文中代指一月的时间变化。
【小题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1)魏莹与田侯年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2)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扶其背,折其脊。”
(3)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也,不可听也。”
(4)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赤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5)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6)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篼也,犹有嘀也;吹剑首者,映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选自《庄子·杂篇·则阳》)
注①内热发于背:因恚愤而背生痈疽。②胥靡:服役的人。③管,一种乐器。剑首:指剑鼻环的小孔。嘀,洪亮而悠长的声音。吷,细微的声音。
【小题1】可填入第(4)段方框处的固定格式是
A.然则B.所以C.不然D.是以
【小题2】把第(5)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小题3】第(3)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B.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C.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D.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小题4】简析文中戴晋人的游说艺术。
【小题5】请对文中体现的庄子思想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