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将欲取①天下而为②之,吾见其不得已③。天下神器④,不可为也,不可执也⑤。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⑥物⑦或行或随⑧;或觑或吹⑨;或强或羸⑩;或载或隳⑾。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⑿。
——《道德经》
注:①取:为、治理。 ②为:指有为,靠强力去做。 ③不得己:达不到、得不到。 ④天下神器:天下,指天下人。神器,神圣的物。 ⑤执:掌握、执掌。 ⑥夫:发语词。⑦物:指人,也指一切事物。⑧随:跟随、顺从。⑨觑:轻声和缓地吐气。吹:急吐气。⑩赢:赢弱、虚弱。⑾或载或隳:载,安稳。隳,危险。⑿泰:极端。
【小题1】上述材料体现老子的什么思想?
【小题2】我们怎样看待老子的这一思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7-11 12:05: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内文言文阅读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而后乃今将图
B.《齐谐》者, 怪者也
C.奚以之九万里而
D.风之也不厚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鹏徙于南冥也     水积也不厚
B.且夫水之积不厚   其负大翼无力
C.海运将徙于南冥   置杯焉
D.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浅舟大也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我尝闻仲尼之闻 ⑵则矣 ⑶不知何时而不虚
【小题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B.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
C.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
D.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⑴以天下美为尽在己 ⑵今我睹子难穷也
⑶犹小石小木在大山也   ⑷伯夷辞以为名
A.⑴与⑵用法相同B.⑴与⑷用法相同
C.⑵与⑶用法相同D.⑴⑵⑶⑷用法各不同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⑴“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⑵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小题5】第①段中有两处“于是焉”,请结合文意,具体说明这两个“于是焉”的作用有何不同

同类题3

阅读文本,完成小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侍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定乎内外之分 定:安定。
B.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泠:轻妙飘然
C.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相:做相国。
D.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 止:栖息。
【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B.旬有五日而后反
C.而御六气之辩
D.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起前四种人,列子和宋荣子能区别“小大之辩”,都可算是达到了“逍遥游”的境界。
B.“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充满无限自由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心灵绝对自由的要求。
C.《秋水》中,庄子拒聘、讥讽惠子,说明庄子是一个不求闻达的人,也符合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思想。
D.《庄子》使用了多个寓言故事,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庄子者,蒙人也,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似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小猪),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监河候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君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同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选自《庄子·秋水》)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B.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C.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D.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谥号是在皇帝、贵族、大臣等死后,对其一生做的概括性的评价,如惠王、宣王。
C.“子”是中国古代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D.“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他高一等的是“伯”,低一等的是“公”。
【小题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儿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空话,没有实事。
B.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于困境、亟待援助的人或物。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急的言行的不满。
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想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愿意拖着尾巴生活在泥巴里,而不愿意做死去后被珍藏在宗庙里让人供奉的神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考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