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滕定公
①薨,世子谓然友曰
②:“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然友之邹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
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③鲁先君莫之行,
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
曰:“吾有所受之也。”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④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然友反命
世子曰:“然,是诚在我。”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之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注释】①滕定公:滕国国君。②世子:指滕文公。然友:滕文公的老师。③宗国:鲁国的始封祖和滕国的始封祖是兄弟,按照宗法制度,滕国尊称鲁国为宗国。④歠(chuò):饮,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 齐疏之服/篚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
B.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 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館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
C.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 年之丧齐疏之服/鳣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
D.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鱣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古代专称诸侯死亡,后来也泛称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古代帝王死叫“崩”。 |
B.大故,重大的事故,指大丧.凶灾之类。这里指滕定公去世。 |
C.冢宰,官名,在君王居丧期间主持丧事的官员。 |
D.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让老师然友去向孟子请教办丧事的事情,然友回国报告后,太子便决定实行三年的丧礼,但父老官吏们对此不满。 |
B.太子恐怕处理不好实行三年丧礼的事情,然友于是再次到宋国请教孟子,孟于认为这件事完全取决于太子。 |
C.太子在丧庐中住了五个月,没有颁布过任何命令。官吏族人都认为太子知礼。下葬时,太子面容悲伤,前来吊丧的人都非常满意。 |
D.从滕因太子丧父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儒家对于丧礼的观点,但对我们更有启发意义的,还是领导人以身作则的问题。 |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
(2)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