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语段一: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语段二: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尧舜而已矣。不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谓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亩之田,勿其时 夺:改变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打开粮仓
C.二者皆尧舜而已矣 法;效法
D.不,则身危国削   甚:严重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填然鼓/此谓也
B.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C.弃甲曳兵走/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D.请战喻/不舜之所以事尧事君
【小题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3 03:52: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五亩之宅
B.王道之始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之以桑(种植)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不可胜食(泛指粮食)
【小题3】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D.非我也,兵也
【小题4】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不能用得尽。
B.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
C.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
D.本段文字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