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于地而已矣控:控制
B.以六月息者也去:蒙受恩泽。
C.宿粮舂:捣掉谷壳
D.则其大翼也无力负:载,托起
【小题2】从下列句中选出与“《齐谐》者,志怪者也。”结构相同的句子()
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C.之二虫又何知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鲲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蜩与学鸠笑
B.覆杯水坳堂之上   鹏之徙南冥也
C.不知其几千里也     且夫水之积
D.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不厚我决起
【小题4】翻译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24 11:16: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秋水至,百川灌(________)
(2)两渚崖之间不牛马(________)
(3)顺流而行(________)
(4)东而视(________)
(5)吾非至于子之门,则矣(________)
(6)物之数谓之万,人一焉(______________)
(7)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________)
(8)人九州(________)
(9)井蛙不可以语海者,拘虚也(______________)
(10)不似尔之自于水乎(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5)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小题3】与“莫己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又奚以自多
D.自以比形于天地
【小题4】从文中看,当河伯面对浩淼无际的大海时,他感到了什么?
【小题5】河伯和海神若是神的化身,其实他们身上也暗含着人的品质。想想这两个人身上,特别是河伯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东西?
【小题6】试析本文艺术特色。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诸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伸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小题1】请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于是焉河伯始其面目(________) (2)于时也(________)
(3)乃知尔(________)  (4)人九州(________)
【小题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两涘渚崖之间 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③野语有之曰
④我之谓也   ⑤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⑥今吾睹子之难穷也
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②⑤/③/④⑥D.①②⑤/③④/⑥
【小题4】文中划线句体现了河伯怎样的心理变化?
【小题5】请根据文中的有关内容,归纳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请结合第二段的内容,任选一个角度简析北海若是如何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