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闻一多和艾青都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前者有诗集《红烛》《死水》,在新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了“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后者有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B.《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了孔子的言行。
C.庄子,名周,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战国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墨子,是战国初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D.《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著的一部史书,它开创了编年体史书的先河,对后世史书的编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常说的“二十四史”基本采用的是史记的体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2-05-23 03:26: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题1】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B.比及三年    比:比较
C.以俟君子 俟:等待D.鼓瑟希 鼓:弹奏
【小题2】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
B.“浴乎沂”是状语后置句。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是定语前置句。
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的“端”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意为“古代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此处译为“穿着礼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从“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神态、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一个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自负的人。
B.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冉有是一个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的人。
C.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是一个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的人。
D.从“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曾皙是一个洒脱、只追求个人享受而没有理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