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B.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C.何厌之有 厌:厌烦
D.既东封郑 封:把……当作边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臣之壮也 是寡人之过也
B.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
C.君之其难也     吾其还也
D.以乱易整 敢以烦执事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是正面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举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时,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和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小题5】请将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10 08:35: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①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贰于楚也有二心B.又欲肆其西封肆意
C.既东封郑封赏D.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小题2】(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C.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缇骑按剑而前
D.失其所与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小题3】(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吾其还也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D.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小题4】(小题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沛公军霸上
B.越国以鄙远 择善而从之
C.素善留侯张良则思知止以安人
D.人皆得以隶使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小题5】(小题5)下列各项中,不全都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颜色不少变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
【小题6】(小题6)下列各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然,籍何以至此大王来何操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属今为之虏矣
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夫晋,何厌之有
D.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小题7】(小题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可见,秦国与郑国并没有太大的矛盾,这就为烛之武能说退秦师提供了可能。而烛之武始终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终于取得了成功。
B.烛之武在说退秦师的过程中很有智慧,先指出“郑既知亡矣”,打消秦伯疑虑;接着分析利害,指出亡郑只会对晋国有利,而留下郑国则对秦国有利。这样,从利益得失的角度说服了秦伯,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还使秦国派兵保护郑国。
C.烛之武指出,晋国是不守信用的。当年晋惠公为了报答秦国,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后来并没有履行诺言。并且又说“夫晋,何厌之有”,进一步指出晋国贪婪,在灭郑之后会侵损秦国的土地以扩展疆域。这样有利于瓦解秦晋的联盟。
D.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邻之厚,君之薄也”中可知,当时晋国的实力要比秦国强。尽管如此,后来晋文公还是没有攻打秦国,表现了晋文公隐忍不发的胸怀和策略。
【小题8】(小题8)断句(4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 儿 非 与 戏 耳 婴 儿 非 有 知 也 待 父 母 而 学 者 也 听 父 母 之 教 今 子 欺 之 是 教 子 欺 也 母 欺 子 子 而 不 信 其 母 非 所 以 成 教 也。”
遂烹彘也。
【小题9】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 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之有  厌:讨厌
B.若不秦  阙:侵损、削减
C.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失其所  与:结交,亲附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 ,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伯克段于鄢(节选)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小题1】下列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公寤生 寤生:脚先出来,难产
B.为之请制 制:制度,礼节
C.大叔完聚 完:修治城廓
D.大叔出奔共 奔:逃跑
【小题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制,严邑也,虢叔死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B.为之请制   廉颇为赵将
C.命子封车二百乘以伐京 以勇气闻于诸侯
D.若弗与则请除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小题3】下列对于文中有关词语和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武公是郑桓公的儿子,武姜是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B.本文塑造人物个性鲜明。郑庄公老谋深算,阴险狡猾。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同胞兄弟“纵其欲而使之放,养其恶而使其成”,充分暴露共叔段的“不义”。
C.作者紧紧抓住以郑庄公为一方,以姜氏、共叔段为另一方的矛盾冲突这一线索,围绕争夺权利这一焦点安排叙事线索。第一部分(第一、二段)交代人物和矛盾的起因。
D.“伐”指的是公开宣战,有时还有伴有礼乐,古汉语表示“宣战”的字词还有“侵”“征”“袭”,“征”是天子随从作战,一般指的是正义的战争。
【小题4】用“/”给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断句: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