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左丘明,和《公羊传》《谷梁传》并成为春秋三传。
B.根据编排方式不同史书有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等,其中《战国策》是国别体,《史记》是纪传体,《资治通鉴》是编年体。
C.史书有通史和断代史之分,《资治通鉴》为通史,二十五史均为断代史。
D.第一部断代史是《汉书》,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小题2】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寡人之也 过:原因
B.夜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往下送
C.郑知亡矣 既:已经
D.敢以烦执事 执事:对对方的尊称
【小题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   贰:依附一个同时又依附另一个
B.晋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军
C.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退   必:必须
D.臣之壮也,不如人 犹:尚且
【小题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晋 佚之狐言郑伯曰B.是寡人过也 邻之厚,君薄也
C.今急求子 因人之力敝之D.阙秦利晋 若舍郑为东道主
【小题5】下列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深明大义,虽然年轻时没有得到重用,在国难当头之时他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出城劝说秦王退兵。
B.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虽然目的是求和,但绝不露出一点乞怜相,他充分利用秦晋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头头是道,使人信服。
C.秦王信服烛之武的一个原因是烛之武处处为秦考虑,先分析“越国以鄙远”的难度,接着分析秦晋的利益关系,最后分析存郑的好处,厉害关系明了,推心置腹,不由秦伯不动心。
D.烛之武充分利用秦晋的矛盾离间双方,指出晋国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将犯秦,秦伯对此不能不存戒心,这也是秦伯退兵的一个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07 05:01: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带“之”字的各句,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许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来  ⑦君之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将焉取之  ⑩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⑧/⑨⑩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
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小题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子犯请击之
【小题3】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沛公安在?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D.是寡人之过也
【小题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选自《左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陈而后击之(陈:通“阵”,摆好阵势)
B.国人皆咎公(咎:归罪)
C.则如服焉(服:佩服)
D.若爱重伤(爱:怜惜)
【小题2】下列句子全都反映子鱼军事思想的一组是(   )
①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②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③既陈而后击之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⑤利而用之,阻隘可也
⑥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A.②⑤⑥B.①②④C.③④⑤D.①③⑥
【小题3】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及其未既济也
不鼓不成列    阻而鼓之
A.两个“及”字含义相同,两个“鼓”字含义不同。
B.两个“及”字含义不同,两个“鼓”字含义相同。
C.两个“及”字含义相同,两个“鼓”字含义也相同。
D.两个“及”字含义不同,两个“鼓”字含义也不同。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宋之战,宋军大败,主要归咎于宋公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用荒谬的军事思想来指挥这场战争。
B.在军事斗争已发展到很高水平的春秋时期,宋公能搬用“古之为军”的作法,证明他对待战争的态度还是非常严肃的。
C.面对宋公这样一位不可理喻的君王,作为臣子的子鱼讲话时的语气和声态是随着事态的变化而变化的。
D.子鱼的讲话部分多用反问句、假设句、对偶句,要言不烦,收到了辞理俱佳的艺术效果。
【小题5】《曹刿论战》中有这么一句话:“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子鱼论战》中也有同样意思的内容,请摘录原文作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产坏晋馆垣
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
士文伯让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以敝邑之为盟主,缮完葺墙,以待宾客。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匄请命。
对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闲,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无观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馆如公寝;库厩缮修,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塓馆宫室;诸侯宾至,甸设庭燎,仆人巡宫,车马有所,宾从有代,巾车脂辖,隶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今铜鞮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天疠不戒。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
文伯复命。赵文子曰:“信。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谢不敏焉。晋侯见郑伯,有加礼。
(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①公:指鲁襄公。②闬闳:指馆舍的大门。 ③甸:甸人,掌管柴火的官。庭燎:庭中照明的火炬。 ④巾车;管理车辆的官。脂:指加油。辖。车轴头的挡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
B.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
C.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
D.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讳言“死”,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
B.《左传》依《春秋》为序,采用鲁国纪年,所以“我”是以史官口吻,指的是鲁国,《曹刿论战》中“十年,春,齐师伐我”中的“我”亦指鲁国。
C.“执事”敬称对方。敬称针对不同对象,古代称呼可有多种,对一般人可用“公、君、上、丈人、夫子、足下、阁下”等。
D.“宾至如归”意思是客人来到这里就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多形容招待周到、殷勤、使客人十分满意、自在。现在仍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国是个小国,夹在大国当中受气,此行是去献贡物,是去“朝圣”,表示对盟主的恭敬。
B.因为晋君没有接见,子产就动怒拆毁了该国客舍的围墙,还以巧妙动听的言辞,说得对方连赔不是,不仅国君出来接见,而且把郑国进贡的礼品还给了郑伯。
C.郑为小国,晋是盟主,子产竟拆毁晋国的馆舍围墙。当晋君着人责问子产时,子产句句针锋相对,义正而不阿,词强而不激,说得士文伯无话可答,文子也只好虚心接受意见。
D.本文写了郑国君臣在晋国所受到的冷遇和礼遇的两个不同的场面,反映出春秋时期大国对小国的轻慢态度和小国对大国的抗争精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
(2)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B.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C.朝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D.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结盟
【小题2】与“夫晋,何厌之有”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沛公安在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是寡人之过也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D.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大得多。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