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驹支不屈于晋
诸侯会于向,晋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乃女之过。诘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
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置戍焉于是乎有崤之战晋御其上戎抗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崤志也,岂敢离逷?晋国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失诸侯之心,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焉。”赋《青蝇》而退。
范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
【注】①前560年(鲁襄公十三年),吴楚之战中吴军大败。吴告败于晋,晋于次年春与诸侯会于吴国向地,商讨伐楚之事。会上范宣子以各种理由为借口,拒绝为吴出兵。其实,此时晋已外强中干,攻楚没有必胜把握。晋人心虚胆怯,不敢和楚开战,又怕自己这个“盟主”在诸侯面前丢面子。于是就拿驹支开刀,借此以达到震慑诸侯的目的。②戎子驹支:姜戎族的首领,名驹支。姜戎,戎族的一个部落。③范宣子:晋国大夫。④瞢:闷,不舒畅。⑤《青蝇》:《诗经·小雅》中的一篇,有“恺悌君子,无信谗言”句,主旨是希望君子莫信谗言。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宣子亲数诸朝 数:历数其罪
B.与,将执女 执:拘捕、捉拿
C.惠公蠲其大德   蠲:免除、除去
D.范宣子辞焉 辞:道歉、表示歉意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置戍焉/于是乎有崤之战/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
B.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置戍/焉于是乎有崤之战/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
C.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置戍/焉于是乎有崤之战/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
D.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置戍焉/于是乎有崤之战/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腆之田,即不丰厚、不富足的土地,“不腆”古代通常用作赠人礼物的谦辞。
B.寡君,是古代王侯的谦称,文中范宣子说“我寡君”是骄横自大的体现。
C.执政,主持政事的人,文中代指晋君。与“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都是对对方的敬称。
D.贽币,即见面礼。贽,形声字。从贝,执声,与财富有关。贽是古时初次求见人时所送的礼物。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姜戎祖先吾离被秦国逼迫驱逐,来投奔晋国,晋国在自身艰难的情况下依然赏赐吾离大量丰腴的土地,才使得姜戎得以立足。
B.驹支面对范宣子气势汹汹的指斥,面对强加于己的不实之词,逐层辩驳,洗刷被泼在身上的污水,维护自己和部落的清白。
C.驹支巧妙借助《青蝇》一诗中“恺悌君子,无信谗言”的意思,将范宣子恶意相加的罪名解释为“听信谗言”,给了范宣子一个下台的台阶。
D.范宣子最终请驹支参加了诸侯会议,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和蔼可亲的君子美名。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
(2)晋国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失诸侯之心,而罪我诸戎。
【小题6】课内文言翻译。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09 02:44: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    (2) 焉用亡郑以陪邻_________
(3)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____________ (4) 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_
(5)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_____________(6) 因人之力而敝之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4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携带的物品
B.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C.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
敢以烦执事 又欲肆其西封
A.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小题3】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⑤
【小题4】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B.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C.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D.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小题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同类题5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函陵 军:军队B.又欲肆其西 封:疆界
C.唯君之 图:考虑D.秦伯,与郑人盟    说:高兴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无礼于晋 以:因为
B.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这样
C.若不阙秦,将取之 焉:哪里
D.吾还也  其:还是
【小题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下臣虽强壮,但是不如别人。
B.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用灭掉郑国的办法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得到过晋君的赏赐啊!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而保护自己,不仁义。
【小题4】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选文中的“东道主”是指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现代生活中,“东道主”的意思是__。选文中的“行李”是指__,现在“行李”的意思是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小题5】请结合选文内容和下面的“课文背景形势图”,用选文原句填空。

从形势图看,晋国处在秦、郑之间,攻打郑国对晋国最有利,而对秦国利益不大。因此,烛之武在与秦伯的谈话中,首先以“__”,说明即使消灭郑国,秦国也无法越过别国统治郑国,又以“__”说明晋国的扩张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最后得出亡郑是“阙秦以利晋”的结论,成功说服了秦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