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 军:驻军。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对别人妻子的尊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佚之狐“师必退”的论断表明他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从反面体现了烛之武的才能,使读者对烛之武未见其人先知其才。
B.“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前后的一系列言行,突显出烛之武深明大义、顾全大局、智勇过人、能言善辩的形象特征。
C.“无礼于晋”“贰于楚”是秦晋围郑的两个原因,都直接关系到晋国而与秦国无关,这就为后文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
D.文章内容安排详略有致:“说秦”部分层层深入,内容详尽;“说秦”之外的情节发展变化波澜起伏,但文字叙述简洁。
【小题4】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7 12:36: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晋国骊姬之乱

《左传》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谓大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田,姬寘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姬泣曰:“贼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杀其傅杜原款。

或谓大子:“子辞,君必辩焉。”大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此名也以出,人谁纳我?”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

姬遂谮二公子曰:“皆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屈。

(《左传·僖公四年》)

初,晋侯使士蔿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蔿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慼,忧必雠焉。无戎而城,雠必保焉。’寇雠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雠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及难,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袪。遂出奔翟。

(《左传·僖公五年》)

六年春,晋侯使贾华伐屈。夷吾不能守,而行。将奔狄,郤芮曰:“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梁近秦而幸焉。”乃之梁。

(《左传·僖公六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祭之地,地 坟:像坟一样隆起
B.此名也以出 被:遭受,蒙受
C.君其修德而宗子 固:巩固
D.夷吾不能守,而行    盟:在结盟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类活用类型不相同的是
A.若郑而有益于君 既东
B.樊於期乃曰    皆白衣冠以送之
C.越国以鄙 是寡人之
D.缒而出 封之
【小题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由尊到卑设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位不同,在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等方面的待遇也不同。
B.卿,可指古代高级官名,如“三公九卿”中的“九卿”;也可用来表对人的尊敬,如《荆轲刺秦王》中的“荆卿”。
C.古时的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演奏时声调激愤慷慨。
D.“陛”原指宫殿的台阶,“陛下”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成为臣子向天子进言时对帝王的敬称。
【小题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诀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的一项是
A.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B.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C.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D.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小题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晋侯,以爵位称呼,爵位是君主国家贵族封号的等级。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
B.执事,可以指“办事的官吏”,《汉书》“朝之执事,亡非同类”,就是此意。而选文中是对对方的敬称。
C.解释《春秋》的代表性著作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穀)梁传》。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小题3】下列对《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烛之武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描写他的语言,或是牢骚,或是说辞,表现了他的能言善辩、深明大义和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即晋文公逃亡过郑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郑“贰于楚”,即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助楚反晋。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人、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郑武公娶于中,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丑,大叔出奔共。

(选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有删改)

(注)①制:地名,又名虎牢关,在今河南荥阳氾水镇西。②佗:同“他”。③大:同“太”。④雉:古代度量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B.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C.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D.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公,即郑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参,为数词,在文中指三分。“不过参国之一”即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
C.乘,古代指兵车。一乘包括一车六马。
D.辛丑,在文中指辛丑日。古人将天干、地支相配,以纪年、月、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公出生时倒着出生,令其母姜氏受到惊吓,因此姜氏不喜欢他。
B.共叔段做好准备要袭击郑国都城,姜氏打算作为内应为他打开城门。
C.共叔段得到封地京后,又将西鄙、北鄙等收归自己,更是把邑地扩张到廪延,最后自取灭亡。
D.祭仲跟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两面听命的情况,并劝说庄公早点除掉共叔段。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2)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同类题5

解释加点字。
①辞
曰:“臣之壮也……”    动词,______________
停数日,去    动词,______________
欲加之罪,何患无 名词,______________
②济
而夕设版焉   动词,______________
君子人于患     动词,______________
若事之不,此乃天也 动词,______________
③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 副词,______________
土膏润 副词,______________
闻有鼠作作索索 副词,______________
赵使人捕得李牧 副词,______________
其文约,其辞,其志洁   形容词,______________
幽、厉之后,周室 形容词,______________
④焉
子亦有不利    语气词,______________
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______________
若不阙秦,将取之 疑问代词,______________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 代词,______________
⑤之
壮也 助词,______________
是寡人过也 助词,______________
夫晋,何厌有    助词,______________
犯请击之 代词,______________
⑥其
君知难也     指示代词,______________
乏困  代词,______________
所与  代词,______________
还也  副词,______________
⑦而
今急求子 连词,______________
夜缒出  连词,______________
若亡郑有益于君   连词,______________
朝济夕设版焉     连词,______________
⑧以
烦执事 介词,______________
越国鄙远 连词,______________
若舍郑为东道主   介词,______________
乱易整  介词,______________
其无礼于晋 连词,______________